共模电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8671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共模电感器。共模电感器包括一中空的铁芯、多个线圈以及一基板,其中前述线圈绕设于前述铁芯上。每一前述线圈具有一第一端部以及一第二端部。前述基板设置于前述铁芯的一侧,并且具有多个穿孔,其中前述线圈的前述第一端部以及前述第二端部伸入前述穿孔内,且当沿着前述铁芯的一中心轴方向观察时,前述线圈的前述第一端部以及前述第二端部皆位于前述铁芯的外侧。皆位于前述铁芯的外侧。皆位于前述铁芯的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模电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共模电感器,尤其涉及一种可缩短电路传导路径的共模电感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感器常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线路(power electronic circuit)中,尤其在工业控制设备中的电源电路或电磁继电器因开关频率日趋高频化,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此时可通过电磁干扰(EMI)滤波器对常模噪声(differential

mode noise)及共模噪声(common

mode noise)作出相应的抑制,以符合特定的电气规范标准。
[0003]抑制电磁干扰(EMI)的手段有诸多方式,例如可以铁芯搭配线圈绕线并结合印刷电路板(PCB)的电路布局(layout),借以组成一共模电感器(Common mode Choke);然而,在传统的共模电感器中,因线圈两端与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处分别位于铁芯的内、外两侧,如此往往容易提高印刷电路板的电路布局的复杂度,此外更因为印刷电路板中的线路容易产生交错的情形而增加传导路径的整体长度,从而影响到一共模电感器的效能。
[0004]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能简化电路板的电路布局,并且能提升整体效能的共模电感器始成为本专利技术
研发人员的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共模电感器,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0006]有鉴于前述公知问题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共模电感器(Common mode Choke),包括一中空的铁芯、多个线圈以及一基板。前述铁芯具有一铁芯本体并形成有一开孔。前述线圈穿过前述开孔并且绕设于前述铁芯本体上,其中每一前述线圈具有一第一端部以及一第二端部。
[0007]前述基板设置于前述铁芯的一侧,并且具有多个穿孔,其中前述线圈的前述第一端部以及前述第二端部伸入前述穿孔内,且当沿着前述铁芯的一中心轴方向观察时,前述开孔以及前述中心轴皆位于前述铁芯本体的内侧,且前述线圈的前述第一端部以及前述第二端部皆位于前述铁芯的外侧。
[0008]于一实施例中,每一前述线圈还具有一第一延伸部、一第二延伸部以及一缠绕部,前述缠绕部绕设于前述铁芯本体上,前述第一延伸部连接前述缠绕部以及前述第一端部,且前述第二延伸部连接前述缠绕部以及前述第二端部。
[0009]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延伸部具有一U字形的弯曲结构。
[0010]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线圈分别穿过前述穿孔。
[0011]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端部以及前述第二端部凸出于前述基板的一底面。
[0012]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基板更形成有多个呈放射状排列的凸出部,且前述穿孔位于前述凸出部上。
[0013]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共模电感器还包括多个绝缘片,设置于前述开孔内且位于前
述线圈之间。
[0014]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绝缘片呈放射状排列。
[0015]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铁芯的前述铁芯本体具有圆环状、多边形或操场形结构。
[0016]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共模电感器还包括一粘着剂,设置于前述缠绕部与前述基板之间。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使前述线圈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则皆位于铁芯本体的外侧,因此每一线圈中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间的距离即可大幅减少,由此可使基板内部的线路布局可更加简化,同时也能够缩短基板内部线路传导路径的长度,从而可有效避免基板中的线路产生交错的情形,以大幅改善并提升共模电感器的整体效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共模电感器的立体图。
[0019]图2表示图1所示的共模电感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0020]图3表示图1及图2中的三个线圈的立体图。
[0021]图4表示图3中的三个线圈的侧视图。
[0022]图5表示图1及图2中的基板的立体图。
[0023]图6表示图3及图4所示的其中一个线圈的立体图。
[0024]图7表示图6中的线圈的侧视图。
[0025]图8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共模电感器的俯视图。
[0026]图9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共模电感器的仰视图,其中基板10以虚线表示。
[0027]图10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线圈的立体图。
[0028]图11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线圈的立体图。
[0029]附图标记如下:
[0030]100:共模电感器
[0031]10:基板
[0032]101:电性接点
[0033]102:电性接点
[0034]11:凸出部
[0035]20:线圈
[0036]201:第一端部
[0037]202:第二端部
[0038]21:第一延伸部
[0039]22:第二延伸部
[0040]23:缠绕部
[0041]30:铁芯
[0042]31:铁芯本体
[0043]32:开孔
[0044]40:绝缘片
[0045]A:部分
[0046]B:部分
[0047]C:中心轴
[0048]G:粘着剂
[0049]H: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共模电感器。然而,可轻易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专利技术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以局限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51]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公开所属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公开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
[0052]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53]首先请参一并阅图1及图2,其中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共模电感器100的立体图,图2表示图1所示的共模电感器100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0054]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共模电感器100例如可设置于一工业电脑或控制设备的电力电子线路系统(power electronic circuit system)中,用以抑制噪声(noise)以及电磁干扰(EMI),其主要包含有一基板10(例如电木板或印刷电路板)、多个线圈20、一中空的铁芯30以及多个绝缘片40。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线圈20的数量为三个,然而线圈20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四个以上,并不以本实施例所公开为限。
[0055]从图1及图2中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模电感器,包括:一中空的铁芯,具有一铁芯本体并形成有一开孔;多个线圈,穿过该开孔并且绕设于该铁芯本体上,其中每一该线圈具有一第一端部以及一第二端部;以及一基板,设置于该铁芯的一侧,并且具有多个穿孔,其中多个所述线圈的多个所述第一端部以及多个所述第二端部伸入多个所述穿孔内,且当沿着该铁芯的一中心轴方向观察时,该开孔以及该中心轴皆位于该铁芯本体的内侧,且多个所述线圈的多个所述第一端部以及多个所述第二端部皆位于该铁芯的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器,其中每一该线圈还具有一第一延伸部、一第二延伸部以及一缠绕部,该缠绕部绕设于该铁芯本体上,该第一延伸部连接该缠绕部以及该第一端部,且该第二延伸部连接该缠绕部以及该第二端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模电感器,其中该第一延伸部具有一U字形的弯曲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器,其中多个所述线圈分别穿过多个所述穿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模电感器,其中多个所述线圈的多个所述第一端部以及多个所述第二端部凸出于该基板的一底面。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模电感器,其中该基板更形成有多个呈放射状排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家铭黄文育任磊刘瑞光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