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明挖段现浇铁路隧洞内外模及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864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明挖段现浇铁路隧洞内外模及支架,属于建筑工具技术领域,包括外模主体,所述外模主体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抗压壳,所述抗压壳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稳定支架,所述稳定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外模主体下方设置有内模主体,所述内模主体上端两侧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千斤销轴,两组所述千斤销轴关于内模主体中心轴对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节约人力物力,整体安全性高,施工同步性高易于控制,施工质量好,能够提高支架主体的通用化,在工程结束后,可以稍加改造或者不需改造就可以直接到下一个工地继续使用,更加经济。济。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明挖段现浇铁路隧洞内外模及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明挖段现浇铁路隧洞内外模及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在浇筑铁路隧道衬砌混凝土中,模板是不可缺少的施工设备,加上其它机械设备的辅助作用,能极大的减少劳动力的投入,选择合适的模板进行隧道衬砌施工还能提高机械化效率,缩短施工工期。目前,国内大部分明挖隧道施工主要使用盘扣式脚手架和竹胶板、三角模板,因为脚手架搭设可以任意调整模板的角度和位置,适应性强;
[0003]但是采用上述方法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竹胶板使用次数少,浇筑几次砼后就需要重新制作,并且每一砼都需要重新搭设脚手架,对工期要求紧的工程,这种方法是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的,因此,明挖隧道模板台车在慢慢地占据市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明挖段现浇铁路隧洞内外模及支架。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明挖段现浇铁路隧洞内外模,包括外模主体,所述外模主体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抗压壳,所述抗压壳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稳定支架,所述稳定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模主体下方设置有内模主体,所述内模主体上端两侧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千斤销轴,两组所述千斤销轴关于内模主体中心轴对称。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内模主体底端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地脚千斤顶,所述内模主体两端内壁分别活动连接有两组单耳螺旋千斤顶,四组所述单耳螺旋千斤顶两两关于内模主体中心轴对称。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内模主体两端内壁底侧分别活动连接有八字千斤顶,两组所述八字千斤顶关于内模主体中心轴对称,所述内模主体两端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千斤连接梁,两组所述千斤连接梁关于内模主体中心轴对称。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千斤连接梁上端活动连接有侧向油缸,所述千斤连接梁左端活动连接有双耳螺旋千斤顶,所述内模主体上端内壁靠近中心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托架,所述托架底端固定连接有平移板,所述平移板底端固定连接有门架主体。
[0011]一种明挖段现浇铁路隧洞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两端靠近底侧分别活动连接有连接伸缩杆,所述支架主体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工作梯,所述支架主体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支撑千斤顶,左侧所述连接伸缩杆底端固定连接有从动机,右侧所述连接伸缩杆底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所述支撑千斤顶底端设置有钢轨,所述钢轨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枕木。
[00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通过外部运输装置将外模主体放置在内模主体正上方指定位置,外部输送设备将混凝土倒入外模主体以及内模主体中,随着混凝土的不断增加,内模主体外表面受到来自混凝土产生的压力,同时各组千斤顶对内模主体进行支撑,当混凝土凝结完成后,平移板通电启动并在门架主体上进行移动,托架在平移板的带动下将内模主体抽出,能够有效的节约人力物力,整体安全性高,施工同步性高易于控制,施工质量好。
[0014]2、工作人员通过工作梯爬升至支架主体任意位置,并对各部分的混凝土的凝结情况进行查看,当对混凝土凝结的牢固程度测试完成后,支撑千斤顶收缩,同时驱动机通电启动并带动支架主体向隧道外部移动,从动机在支架主体力的作用下启动,支架主体在驱动机以及从动机的带动下在枕木的作用下拼接完成钢轨上移动,能够提高支架主体的通用化,在工程结束后,可以稍加改造或者不需改造就可以直接到下一个工地继续使用,更加经济。
[0015]综上所述,该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明挖段现浇铁路隧洞内外模的正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明挖段现浇铁路隧洞内外模的外模的正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明挖段现浇铁路隧洞内外模的内模的正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明挖段现浇铁路隧洞内支架的侧视图。
[0021]图中:1、外模主体;2、稳定支架;3、顶板;4、抗压壳;5、侧向油缸;6、双耳螺旋千斤顶;7、八字千斤顶;8、地脚千斤顶;9、门架主体;10、内模主体;11、平移板;12、托架;13、千斤销轴;14、千斤连接梁;15、支架主体;16、工作梯;17、连接伸缩杆;18、从动机;19、钢轨;20、枕木;21、支撑千斤顶;22、驱动机;23、单耳螺旋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实施例1
[0025]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明挖段现浇铁路隧洞内外模,包括外模主体1,外模主体1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抗压壳4,抗压壳4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稳定支架2,稳定支架2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3,外模主体1下方设置有内模主体10,内模主体10上端两侧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千斤销轴13,两组千斤销轴13关于内模主体10中心轴对称,
其中,内模主体10及外模主体1的面板材料为6mmQ235钢板,法兰材料为12mmQ235钢板、6.3等肢角钢,16#槽钢组成,外模主体1通过设置一种整体式桁架,可以实现外模主体1与内模主体10的固定,实现外模主体1整体式移动。
[0026]内模主体10底端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地脚千斤顶8,内模主体10两端内壁分别活动连接有两组单耳螺旋千斤顶23,四组单耳螺旋千斤顶23两两关于内模主体10中心轴对称,内模主体10两端内壁底侧分别活动连接有八字千斤顶7,两组八字千斤顶7关于内模主体10中心轴对称,内模主体10两端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千斤连接梁14,两组千斤连接梁14关于内模主体10中心轴对称,千斤连接梁14上端活动连接有侧向油缸5,千斤连接梁14左端活动连接有双耳螺旋千斤顶6,内模主体10上端内壁靠近中心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托架12,托架12底端固定连接有平移板11,平移板11底端固定连接有门架主体9。
[0027]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地脚千斤顶8将内模主体10进行抬升,同时内模主体10在侧向油缸5、双耳螺旋千斤顶6以及千斤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明挖段现浇铁路隧洞内外模,包括外模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主体(1)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抗压壳(4),所述抗压壳(4)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稳定支架(2),所述稳定支架(2)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明挖段现浇铁路隧洞内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主体(1)下方设置有内模主体(10),所述内模主体(10)上端两侧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千斤销轴(13),两组所述千斤销轴(13)关于内模主体(10)中心轴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明挖段现浇铁路隧洞内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主体(10)底端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地脚千斤顶(8),所述内模主体(10)两端内壁分别活动连接有两组单耳螺旋千斤顶(23),四组所述单耳螺旋千斤顶(23)两两关于内模主体(10)中心轴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明挖段现浇铁路隧洞内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主体(10)两端内壁底侧分别活动连接有八字千斤顶(7),两组所述八字千斤顶(7)关于内模主体(10)中心轴对称,所述内模主体(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资玮毛艳芳邹体琼陈成彪杨美玲许国忠方明亮彭烁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垦春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