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分力载荷传感器载荷校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821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13
一种六分力载荷传感器载荷校准装置,包括侧向载荷支撑梁焊接搭建在由纵向载荷支撑箱体(近传感器端)、纵向载荷支撑箱体(近手轮端)、垂向载荷支撑箱体(近传感器端)和垂向载荷支撑箱体(近手轮端)围成的四周箱体的顶部,侧向载荷支撑梁和各方向的载荷支撑箱体组合均保证一定的平行度、垂直度、平面度等要求。在校准装置的底端配有支撑底座,与上述支撑梁和支撑箱体一并组合成校准装置的支撑结构。本技术涉对于特殊订制型的传感器针对性高、唯一性强。强。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六分力载荷传感器载荷校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底盘测试台架系统的多通道轴耦合六分力载荷传感器校准装置
,具体地说是一种六分力载荷传感器载荷校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六分力载荷传感器应用于测试汽车底盘零部件疲劳耐久特性的多通道轴耦合台架试验平台上,其目的是用于检测试验台架平台的载荷单元或动作系统对汽车底盘零部件或悬架总成所施加载荷的精度进行校正。由于试验台架的特殊性等原因,本专利技术旨在设计一种此类的六分力载荷传感器的载荷校准装置及矩阵解耦的精度校验计算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六分力载荷传感器载荷校准装置,能够将校准装置安装在六分力载荷传感器上,通过单方向测量标准传感器的力值以及借助解耦矩阵的数学模型,求解和验证六分力传感器中四个载荷源载荷放大系数的准确性与精度。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六分力载荷传感器载荷校准装置,包括侧向载荷支撑梁焊接搭建在由纵向载荷支撑箱体(近传感器端)、纵向载荷支撑箱体(近手轮端)、垂向载荷支撑箱体(近传感器端)和垂向载荷支撑箱体(近手轮端)围成的四周箱体的顶部,侧向载荷支撑梁和各方向的载荷支撑箱体组合均保证一定的平行度、垂直度、平面度等要求。在校准装置的底端配有支撑底座,与上述支撑梁和支撑箱体一并组合成校准装置的支撑结构。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向载荷支撑梁、纵向载荷支撑箱体(近手轮端)、垂向载荷支撑箱体(近手轮端)上分别安装侧向传动手轮、纵向传动手轮、垂向传动手轮。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纵向传动手轮、垂向传动手轮、侧向传动手轮上分别连接纵向传导杠、垂向传导杠、侧向传导杠,各方向传导杠是通过丝杠传动方式,通过手轮旋转将载荷位移进行传递的。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纵向传导杠、垂向传导杠、侧向传导杠上分别连接纵向载荷传感器、垂向载荷传感器、侧向载荷传感器。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向载荷传感器、纵向传导杠、垂向传导杠交汇连接在方向支撑上,起到各方向传导杠的稳定支撑和载荷传递作用。方向支撑下端分别是焊接连接座和安装前板,安装前板螺栓连接安装在订制六分力传感器上。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向传导杠、垂向传导杠的穿过方向支撑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纵向传导杠轴承和垂向传导杠轴承,纵向传导杠轴承和垂向传导杠轴承分别安装在纵向载荷支撑箱体(近传感器端)和垂向载荷支撑箱体(近传感器端)上。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六分力传感器有六分力导轨一和六分力导轨二,相互平行的连接于订制六分力传感器的底面,与支撑底座一起固定订制六分力传感器。
[00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六分力载荷传感器载荷校准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六分力载荷传感器载荷校准装置,能够将校准装置安装在六分力载荷传感器上,通过单方向测量标准传感器的力值以及借助解耦矩阵的数学模型,求解和验证六分力传感器中四个载荷源载荷放大系数的准确性与精度。
附图说明
[0012]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总成的3D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六分力载荷传感器定义总输出载荷矢量施加方向和坐标定义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六分力载荷传感器中四个载荷源载荷矢量施加方向和坐标定义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装置总成的2D示意图以及部分附图标记。
[0016]图5为本专利技术装置总成去掉加载支撑后的2D示意图以及部分附图标记。
[0017]图6为本专利技术装置总成底部2D示意图以及部分附图标记。
[0018]附图标记说明1

侧向载荷支撑梁;201

纵向载荷支撑箱体;202

纵向载荷支撑箱体;203

垂向载荷支撑箱体;204

垂向载荷支撑箱体;3

撑底座;4

订制六分力传感器;501

六分力导轨一;502

六分力导轨二;6

安装前板;7

连接座;8

方向支撑;901

纵向传导杠;902

垂向传导杠;903

侧向传导杠;101

纵向传动手轮;102

垂向传动手轮;103

侧向传动手轮;111

纵向传导杠轴承;112

垂向传导杠轴承;121

纵向载荷传感器;122

垂向载荷传感器;123

侧向载荷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下面参考图1至图6并结合实施例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六分力载荷传感器载荷校准装置。
[0022]一种六分力载荷传感器载荷校准装置,包括侧向载荷支撑梁1焊接搭建在近由传感器端的纵向载荷支撑箱体201、近手轮端的纵向载荷支撑箱体202、近传感器端的垂向载荷支撑箱体203和近手轮端的垂向载荷支撑箱体204围成的四周箱体的顶部,侧向载荷支撑梁1和各方向的载荷支撑箱体组合,在校准装置的底端配有支撑底座3,与上述支撑梁和支撑箱体一并组合成校准装置的支撑结构。 侧向载荷支撑梁1、近手轮端的纵向载荷支撑箱体202、近手轮端的垂向载荷支撑箱体204上分别安装侧向传动手轮103、纵向传动手轮101、垂向传动手轮102。所述纵向传动手轮101、垂向传动手轮102、侧向传动手轮103上分别连接
纵向传导杠901、垂向传导杠902、侧向传导杠903,各方向传导杠是通过丝杠传动方式,通过手轮旋转将载荷位移进行传递的。
[0023]纵向传导杠901、垂向传导杠902、侧向传导杠903上分别连接纵向载荷传感器121、垂向载荷传感器122、侧向载荷传感器123。所述侧向载荷传感器123、纵向传导杠901、垂向传导杠902交汇连接在方向支撑8上,起到各方向传导杠的稳定支撑和载荷传递作用,方向支撑8下端分别是焊接连接座7和安装前板6,安装前板6螺栓连接安装在订制六分力传感器4上。所述纵向传导杠901、垂向传导杠902的穿过方向支撑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纵向传导杠轴承111和垂向传导杠轴承112,纵向传导杠轴承111和垂向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分力载荷传感器载荷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向载荷支撑梁(1)焊接搭建在近由传感器端的纵向载荷支撑箱体(201)、近手轮端的纵向载荷支撑箱体(202)、近传感器端的垂向载荷支撑箱体(203)和近手轮端的垂向载荷支撑箱体(204)围成的四周箱体的顶部,侧向载荷支撑梁(1)和各方向的载荷支撑箱体组合,在校准装置的底端配有支撑底座(3),与上述支撑梁和支撑箱体一并组合成校准装置的支撑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分力载荷传感器载荷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载荷支撑梁(1)、近手轮端的纵向载荷支撑箱体(202)、近手轮端的垂向载荷支撑箱体(204)上分别安装侧向传动手轮(103)、纵向传动手轮(101)、垂向传动手轮(1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六分力载荷传感器载荷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传动手轮(101)、垂向传动手轮(102)、侧向传动手轮(103)上分别连接纵向传导杠(901)、垂向传导杠(902)、侧向传导杠(903),各方向传导杠是通过丝杠传动方式,通过手轮旋转将载荷位移进行传递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六分力载荷传感器载荷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传导杠(901)、垂向传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鑫杜一武刘强盛宏伟阿拉腾朱志华陶生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