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围内饰板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743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侧围内饰板结构及汽车,侧围内饰板结构包括内饰板本体、供电部以及插线板,内饰板本体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供电部设于内饰板本体的内侧且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延伸,供电部用以与电源电连接,插线板包括板体以及形成于板体的插头,板体设有用电接口,插头设有与用电接口电连接的导电部,插头能够自内饰板本体的外侧插入条形孔并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在插头插入条形孔时,插头绕沿条形孔的深度方向延伸的轴线可转动,以使导电部与供电部能够接触或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侧围内饰板结构的用电便利性更好,提高了车内饰的整洁性和美观性。高了车内饰的整洁性和美观性。高了车内饰的整洁性和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围内饰板结构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侧围内饰板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进步,纯电新能源车发展迅速,但同时对用户在车内用电的便利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目前的汽车来说,一般是在汽车座椅靠背下方或者车门内侧设置一两个用电接口,供用户插接用电,但该用电接口的位置相对固定,其能覆盖的车内区域的范围较小,用电便利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侧围内饰板结构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用电接口的位置相对固定,其能覆盖的车内区域的范围较小,用电便利性较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侧围内饰板结构,包括:
[0005]内饰板本体,其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0006]供电部,设于所述内饰板本体的内侧且沿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供电部用以与电源电连接;以及,
[0007]插线板,包括板体以及形成于所述板体的插头,所述板体设有用电接口,所述插头设有与所述用电接口电连接的导电部,所述插头能够自所述内饰板本体的外侧插入所述条形孔并沿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在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条形孔时,所述插头绕沿所述条形孔的深度方向延伸的轴线可转动,以使所述导电部与所述供电部能够接触或分离。
[0008]可选地,所述条形孔位于所述内饰板本体的上部。
[0009]可选地,所述条形孔的一端延伸至汽车的前排座椅区域,另一端延伸至汽车的后排座椅区域。
[0010]可选地,所述条形孔贯穿所述内饰板本体内侧面形成安装口;
[0011]所述侧围内饰板结构还包括供电件,所述供电件设在所述内饰板本体的内侧面,且位于所述安装口的上侧,所述供电件的下端面设有朝下开口的卡槽,所述供电部设置在所述卡槽的侧壁;
[0012]所述导电部包括与所述卡槽形状相适配的导电触头。
[0013]可选地,所述侧围内饰板结构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包括自所述安装口的下边缘沿远离所述内饰板本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段和自所述第一段的自由端向上延伸的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的上端与所述供电件的下端面接触。
[0014]可选地,所述供电件的下端面向下突出所述安装口的上边缘设置,所述供电件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段的上侧面的距离为D1;
[0015]所述插头呈杆状设置,所述插头的侧壁面包括相互连接的限位平面和让位弧面构成,所述导电触头设在所述限位平面,所述插头的横截面在所述限位平面的垂线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为D2,所述插头的横截面在与所述限位平面的垂线方向垂直并与所述限位平面平
行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为D3,D3<D1<D2。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段的上侧面凹陷形成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沿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定位凹槽与所述卡槽相对设置;
[0017]所述插头的周壁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凸筋,所述凸筋与所述定位凹槽形状相适配设置。
[0018]可选地,所述板体上设有解锁杆,所述解锁杆沿所述条形孔的深度方向可活动设置,以具有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在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所述解锁杆抵接所述第二段并使所述第二段远离所述条形孔,以带动所述第一段朝下活动,在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所述解锁杆与所述第二段呈间隔设置。
[0019]可选地,所述板体和所述解锁杆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以将所述解锁杆从所述解锁位置复位至所述锁定位置。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侧围内饰板结构。
[002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当用户需要用电时,将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条形孔并沿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滑动至指定位置,然后转动所述插头,使得所述导电部与所述供电部接触,最后用户自所述用电接口引电,实现车内用电,当用户无需用电时,在所述导电部与所述供电部接触的状态下,继续转动所述插头,使得所述导电部与所述供电部分离,接着将所述插头从所述条形孔拔出。在上述过程中,由于所述插头插入后能沿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滑动,使得所述插头能够抵达内饰板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任意指定位置,而内饰板本体对应汽车的一侧围,也即所述插头能够抵达车内空间沿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也就是说,用电接口可以根据需要抵达车内空间沿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如此,使得用电接口能够覆盖更多的车内区域范围,用电便利性好;此外,上述过程中,用户无需用电时插线板也可自所述条形孔处拔下,提高了车内饰的整洁性和美观性。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侧围内饰板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侧围内饰板结构(去除插线板)的剖视图;
[0025]图3为图1中侧围内饰板结构(插头刚插入条形孔)的剖视图;
[0026]图4为图1中侧围内饰板结构(插头完全插入条形孔)的剖视图;
[0027]图5为图4中侧围内饰板结构沿条形孔深度方向的剖视图;
[0028]图6为图4中侧围内饰板结构(转动插头至导电触头完全插入卡槽时)的剖视图;
[0029]图7为图6中侧围内饰板结构(解锁杆处于解锁位置)的剖视图;
[0030]图8为图1中侧围内饰板结构的解锁杆和减力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号说明:
[0032][0033][0034]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7]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围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饰板本体,其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供电部,设于所述内饰板本体的内侧且沿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供电部用以与电源电连接;以及,插线板,包括板体以及形成于所述板体的插头,所述板体设有用电接口,所述插头设有与所述用电接口电连接的导电部,所述插头能够自所述内饰板本体的外侧插入所述条形孔并沿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在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条形孔时,所述插头绕沿所述条形孔的深度方向延伸的轴线可转动,以使所述导电部与所述供电部能够接触或分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位于所述内饰板本体的上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的一端延伸至汽车的前排座椅区域,另一端延伸至汽车的后排座椅区域。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贯穿所述内饰板本体内侧面形成安装口;所述侧围内饰板结构还包括供电件,所述供电件设在所述内饰板本体的内侧面,且位于所述安装口的上侧,所述供电件的下端面设有朝下开口的卡槽,所述供电部设置在所述卡槽的侧壁;所述导电部包括与所述卡槽形状相适配的导电触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围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内饰板结构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包括自所述安装口的下边缘沿远离所述内饰板本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段和自所述第一段的自由端向上延伸的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的上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卓卢永雄梁秦唐毅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