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下桥墩及桩基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7395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下桥墩及桩基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伸缩气缸,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伸缩杆末端与所述支撑底座下表面连接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气缸下端设置有用于插入固定在水底的尖刺,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切割水草的切割件,所述支撑底座内中部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内中部设置有双输出电机,所述双输出电机的输出轴末端设置有转向器,所述转向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螺旋套设有用于检测桥墩表面的检测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对水下桥墩及桩基表面缺陷进行检测且适应性强。适应性强。适应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下桥墩及桩基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检测设备
,特别是一种用于水下桥墩及桩基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桥墩位于水下的部分,由于长期受水体腐蚀、水流冲刷等综合作用,桥墩的表面易出现冲蚀坑缺陷,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检测;目前一般采用的是潜水摄像头全面观测桥墩水下段的表面情况,但是,桥墩水下部分往往会覆盖有青苔、缠绕有水草、沉附有泥沙、寄居有虾蟹等,因此摄像头很难全面直观观测到桥墩的表面,而且,受水体折射率影响,水体流动、晃动均会引起摄像头观测视野的晃动和清晰度不佳,而且,对于浑水区域,摄像头无法观测,因此,此类设备往往先在桥墩外侧制造封闭环境然后将封闭区域内的水排净形成无水区域,以便摄像头进行检测,然而营设无水区域的设备笨重繁杂、灵活性差、工序麻烦、速度慢,因此设备成本和工作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水下桥墩及桩基表面缺陷进行检测且适应性强的用于水下桥墩及桩基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0004]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一种用于水下桥墩及桩基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伸缩气缸,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伸缩杆末端与所述支撑底座下表面连接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气缸下端设置有用于插入固定在水底的尖刺,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切割水草的切割件,所述支撑底座内中部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内中部设置有双输出电机,所述双输出电机的输出轴末端设置有转向器,所述转向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螺旋套设有用于检测桥墩表面的检测件,所述第一螺杆末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检测件脱离的防脱块,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清理桥墩上表面的清理件。
[0005]进一步的,所述切割件包括固定盒体,所述固定盒体内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上螺旋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外侧面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切割叶片。
[0006]进一步的,所述检测件包括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所述第一半圆环和所述第二半圆环一端经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半圆环和所述第二半圆环另一端铰接设置,所述第一半圆环和所述第二半圆环相配合形成圆环,所述圆环上以所述圆环圆心为中心环形阵列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侧面设置有固定块,所述连接杆末端设置有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桥墩接触,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与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嵌设在所述圆环内,所述圆环上设置有L形固定杆,且所述L形固定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下方,所述L形固定杆的横杆末端设置有用于刮蹭清理桥墩周侧壁的第一刮板,所述L形固定杆的竖杆上设置有第三电
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用于清理桥墩表面水草的第二切割叶片。
[0007]进一步的,所述清理件包括第二伸缩气缸,所述支撑底座上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二伸缩气缸,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伸缩杆末端穿过所述支撑底座延伸至所述支撑底座下方,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伸缩杆末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中部设置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末端设置有用于清理桥墩上表面的第二刮板,所述支撑板下表面设置有摄像头,且所述第二刮板与所述摄像头左右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内开设有环形限位槽,所述转动座左右两端均向外延伸设置有延伸块,所述延伸块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侧面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向轮的第五电机。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装置中加入了尖刺、切割件、清理件和检测件,使得通过尖刺的作用能够将支撑底座固定在水面下,然后通过清理件和切割件的作用,能够实现将水下桥墩及桩基进行清理,最后通过检测件进行检测;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不受桥墩表面附着物和水体的影响,无需营设无水环境,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且检测速度快,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A

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3]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实施例:一种用于水下桥墩及桩基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伸缩气缸2,所述第一伸缩气缸2的伸缩杆末端与所述支撑底座1下表面连接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气缸2下端设置有用于插入固定在水底的尖刺21,所述第一伸缩气缸2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切割水草的切割件3,所述支撑底座1内中部设置有转动座4,所述转动座4内中部设置有双输出电机41,所述双输出电机41的输出轴末端设置有转向器42,所述转向器4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螺杆43,所述第一螺杆43上螺旋套设有用于检测桥墩表面的检测件5,所述第一螺杆43末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检测件5脱离的防脱块44,所述支撑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清理桥墩上表面的清理件6。使得通过第一伸缩气缸2能够带动尖刺21向下移动,插入水底进行诡诞,然后再通过切割件3对桥墩的外周侧面进行水草的清理切割,通过清理件6实现桥墩上表面的清理作用,最后通过开启双输出电机41,双输出电机41能够经转向器42带动第一螺杆43转动,从而实现检测件5的上下移动,便于检测件5对桥墩表面进行检测作用。
[0014]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切割件3包括固定盒体31,所述固定盒体31内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32,所述第一电机3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螺杆33,所述第二螺杆33上螺旋设置有滑块34,所述滑块34外侧面设置有第二电机35,所述第二电机35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切割叶片36。使得开启第一电机32,第一电机32带动第二螺杆33转动,从而实现滑块34上下移动,开启第二电机35,第二电机35能够带动第一切割叶片36进行转动,实现桥墩外侧的水草和污物的切割清理。
[0015]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件5包括第一半圆环51和第二半圆环52,所述第一半圆环51和所述第二半圆环52一端经螺栓53连接,所述第一半圆环51和所述第二半圆环52另一端铰接设置,所述第一半圆环51和所述第二半圆环52相配合形成圆环,所述圆环上以所述圆环圆心为中心环形阵列设置有连接杆54,所述连接杆54外侧面设置有固定块55,所述连接杆54末端设置有第一导向轮56,所述第一导向轮56与桥墩接触,所述连接杆54上套设有复位弹簧57,且所述复位弹簧57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杆54上,所述复位弹簧57另一端与压力传感器58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58嵌设在所述圆环内,所述圆环上设置有L形固定杆59,且所述L形固定杆59设置于所述连接杆54下方,所述L形固定杆59的横杆末端设置有用于刮蹭清理桥墩周侧壁的第一刮板7,所述L形固定杆59的竖杆上设置有第三电机71,所述第三电机7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用于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下桥墩及桩基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伸缩气缸,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伸缩杆末端与所述支撑底座下表面连接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气缸下端设置有用于插入固定在水底的尖刺,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切割水草的切割件,所述支撑底座内中部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内中部设置有双输出电机,所述双输出电机的输出轴末端设置有转向器,所述转向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螺旋套设有用于检测桥墩表面的检测件,所述第一螺杆末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检测件脱离的防脱块,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清理桥墩上表面的清理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桥墩及桩基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件包括固定盒体,所述固定盒体内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上螺旋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外侧面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切割叶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桥墩及桩基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包括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所述第一半圆环和所述第二半圆环一端经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半圆环和所述第二半圆环另一端铰接设置,所述第一半圆环和所述第二半圆环相配合形成圆环,所述圆环上以所述圆环圆心为中心环形阵列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挺朱小忠毛文浩刘明翁洪鑫郑晶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交设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