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充气记量式医用接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726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充气记量式医用接便器,包括:便盆圈、便盆底、出尿口、出尿管道、外接口和管道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便盆圈、便盆底均为充气式结构,提升了接便器放置在患者臀部下方时的稳定性与长时间使用时的舒适性;出尿口通过出尿管道与外接口连通,提高了引流效率,外接口可连接引流袋,并设置管道阀门,便于医护人员倾倒与观察、记量尿量,有效提升了患者使用接便器时的卫生状况;便盆底存在坡度,使尿液随重力顺流至最低处;便盆底最低处设置数个出尿口,出尿导管在临近出尿口位置设置带坡度的弯口,便盆圈边缘与出尿口边缘重合,提升了尿液流入出尿导管的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充气记量式医用接便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包括一种可充气记量式医用接便器。

技术介绍

[0002]抢救室常有因一些疾病导致行动不方便不能下床,但又使用速尿剂的病人,以肥胖的老年人与有插导尿管禁忌症的病人为主。对这类病人的临床护理极为费时费力,虽然目前普通型医用大小便器与尿不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这些用品在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弊端。现有的接便器在使用时小便容易排出便盆外,造成患者皮肤潮湿、损伤及床褥污染问题;在长时间放于臀部下使用时容易带来不适感,并且不易肥胖病人使用;且对于使用速尿剂的肥胖病人,需要频繁地倾倒小便并记录尿量,使用现有的接便器不仅影响病人的休息,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且无法满足精准记录尿量的需要。
[0003]综上,现有的接便器存在不卫生、舒适性差、不适合肥胖病人使用、需要频繁倾倒、不能准确记录尿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充气记量式医用接便器。
[0005]这种可充气记量式医用接便器,包括:便盆圈、便盆底、出尿口、出尿管道、外接口和管道阀门;便盆圈、便盆底均为充气式结构,便盆圈底部环绕便盆底上表面边缘,便盆底存在坡度,出尿口设置在便盆底最低处,出尿管道穿过便盆底,出尿管道一端连接出尿口,另一端连接外接口,管道阀门安装在外接口与出尿管道之间。
[0006]作为优选:便盆圈与便盆底组成盆体,盆体轮廓近似为圆角化的等腰三角形,盆圈的底部平坦、顶部为圆弧,便盆圈底部、内外垂直侧面和顶部圆角过渡连接;便盆底侧边为圆弧,便盆底与便盆圈的边缘尺寸相等。
[0007]作为优选:便盆底较宽一侧厚度最大,出尿口位置便盆底厚度最小。
[0008]作为优选:便盆底最低处设置多个出尿口,出尿口汇聚到出尿导管。
[0009]作为优选:临近出尿口处,出尿导管设置带坡度的弯口,接近外接口一端,出尿导管呈水平放置。
[0010]作为优选:外接口前端设有螺纹。
[0011]作为优选:在出尿口位置上方,便盆圈的底部呈圆角;便盆圈底部边缘与出尿口边缘重合。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的盆体为可充气结构,边缘均为圆角过渡,避免了患者在使用时受到挤压或磕碰,有效提升了接便器放置在患者臀部下方时的稳定性与长时间使用时的舒适性;出尿口通过出尿管道与外接口连通,提高了引流效率,有效提升了患者使用接便器时的卫生状况;外接口可连接引流袋,并设置管道阀门,便于医护人员倾倒与观察、记量尿量。
[0014]2)本技术便盆底存在坡度,为顺式坡,使尿液随重力顺流至最低处。
[0015]3)本技术便盆底最低处设置数个出尿口,出尿口汇聚于出尿导管。
[0016]4)本技术的出尿导管在临近出尿口位置设置带坡度的弯口,提高了出尿效率。
[0017]5)本技术的便盆圈底部与内外垂直侧面圆角过渡连接,提升了接便器整体的储尿量。
[0018]6)在出尿口上方,本技术的便盆圈底部边缘为圆角,保障了出尿口的通畅;便盆圈边缘与出尿口边缘重合,提升了尿液流入出尿导管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盆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在对称面上剖切得到的接便器剖面与外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便盆圈1、便盆底2、出尿口3、出尿管道4、外接口5、管道阀门6。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0023]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这种可充气记量式医用接便器,包括便盆圈1、便盆底2、出尿口3、出尿管道4、外接口5和管道阀门6。
[0024]所述可充气记量式医用接便器,便盆圈1、便盆底2均为充气式结构,便盆圈1底部环绕便盆底2上表面边缘组成盆体,盆体轮廓近似为圆角化的等腰三角形,宽度最大为360mm,全长420mm;盆圈1的底部平坦、顶部为圆弧,便盆圈1底部、内外垂直侧面和顶部圆角过渡连接,有效避免了患者在使用时受到挤压或磕碰,大大提升了稳定性与舒适性;便盆圈1底部的圆弧提升了接便器整体的储尿量;便盆底2最低处设置出尿口,连接到出尿导管,在出尿口位置,便盆圈底部边缘与出尿口边缘重合,便于尿液流入出尿导管;便盆底2侧边为圆弧,便盆底2与便盆圈1的边缘尺寸相等,便盆底2较宽一侧厚度最大为40mm,出尿口3位置便盆底2厚度最小为30mm,便盆底2的坡度为21
°
,有效提升了引流效率;出尿导管4连接出尿口3,出尿口3孔径为24mm,临近出尿口3处,出尿导管4设置带坡度的弯口,提高了出尿效率;接近外接口5一端,出尿导管4呈水平放置,外接口5管径16mm,前端设有螺纹,用于连接引流袋,有效提升了尿液计量的便利性与准确性;管道阀门6安装在外接口5与出尿管道4之间,有效减少了尿液排出的工作量与卫生问题;各部件均为PVC材质,便于清洁。
[0025]使用时,将可充气记量式医用接便器充气使便盆圈1与便盆底2膨胀,将外接口5与引流袋连接,调整管道阀门6使出尿导管4保持通畅,将接便器放置于患者臀部下方,出尿口朝前即可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充气记量式医用接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便盆圈(1)、便盆底(2)、出尿口(3)、出尿管道(4)、外接口(5)和管道阀门(6);便盆圈(1)、便盆底(2)均为充气式结构,便盆圈(1)底部环绕便盆底(2)上表面边缘,便盆底(2)存在坡度,出尿口(3)设置在便盆底(2)最低处,出尿管道(4)穿过便盆底(2),出尿管道(4)一端连接出尿口(3),另一端连接外接口(5),管道阀门(6)安装在外接口(5)与出尿管道(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气记量式医用接便器,其特征在于:便盆圈(1)与便盆底(2)组成盆体,盆体轮廓近似为圆角化的等腰三角形,盆圈(1)的底部平坦、顶部为圆弧,便盆圈(1)底部与顶部分别和内外垂直侧面呈圆角过渡连接;便盆底(2)侧边为圆弧,便盆底(2)与便盆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施霞罗丽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