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检修的鱼菜共生养鱼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7120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检修的鱼菜共生养鱼桶,包括:桶体和位于桶体下方位置处的污水收集池;桶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的顶端卡合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端卡合连接有水下培育盒,水下培育盒的底端贯穿有导液管,导液管的顶端设置有压力阀,水下培育盒的内侧设置有浮力隔网;桶体的底面贯穿有杂质收集管,杂质收集管的底端贯穿于污水收集池的顶端并延伸至污水收集池的内部,杂质收集管的底端设置有橡胶堵板,桶体的内腔与杂质收集管内部连通,橡胶堵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堵板安装杆;水中培育种子,使得种子培育环境湿度和温度较为稳定,更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同时在桶体内养鱼,养鱼时的灯光也加快了种子的萌出。养鱼时的灯光也加快了种子的萌出。养鱼时的灯光也加快了种子的萌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检修的鱼菜共生养鱼桶


[0001]本技术涉及养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检修的鱼菜共生养鱼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主要的综合养殖方式包括鱼菜混养、鱼藻混养、鱼贝混养、鱼类与底栖沉积食性动物混养等,鱼菜混养中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
[0003]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为201910501374.4,专利名称为一种无限种植桶鱼菜共生装置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通过在种植桶和支撑杆的连接处设置夹紧组件;通过在活动插头上设置缓冲组件,缓解了种植桶所受的负荷,便于种植桶固定的同时也便于根据不同大小的支撑杆调节伸缩板和固定板的间距;喷头位于种植桶顶壁的上方,便于通过水管将养鱼沟内的水通入管道,管道内的水通过喷头喷入种植桶的顶壁,从而对位于种植桶内的菜进行浇筑。但其鱼类和植物分开养殖,难以很好的利用养殖鱼类的环境对植物的养殖环境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检修的鱼菜共生养鱼桶,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0005]现有的鱼菜混养方案中,鱼类和植物依旧分开培育,实际上只是起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难以很好的利用鱼类养殖的水下环境为植物的养殖创造更加良好的培育环境,同时鱼类养殖环境的清洁工作较大,难以保持鱼类养殖环境的清洁,不便于更好的观察共生系统的运行,为鱼类养殖的维护检修带来较大困难。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便于检修的鱼菜共生养鱼桶,包括:桶体和位于桶体下方位置处的污水收集池;
[0008]其中,桶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的顶端卡合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端卡合连接有水下培育盒,水下培育盒的底端贯穿有导液管,导液管的顶端设置有压力阀,水下培育盒的内侧设置有浮力隔网;
[0009]其中,桶体的底面贯穿有杂质收集管,杂质收集管的底端贯穿于污水收集池的顶端并延伸至污水收集池的内部,杂质收集管的底端设置有橡胶堵板,桶体的内腔与杂质收集管内部连通,橡胶堵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堵板安装杆,堵板安装杆的两侧设置有滑座,滑座的底端通过滑槽与污水收集池的内部底端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浮力隔网位于压力阀的上方位置处,浮力隔网的底端设置有浮力球。
[0011]优选的,水下培育盒的顶端连接有通气管,通气管的顶端伸出桶体的顶端,水下培育盒的内部腔体和通气管内部相互连通,通气管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养殖皿,养殖皿的底端设置有透水孔。
[0012]优选的,滑座的一侧连接有驱动杆,驱动杆与污水收集池的顶端滑动连接。
[0013]优选的,桶体的内腔底端设置有清洁片,清洁片的顶端连接有转杆。
[0014]优选的,转杆与安装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杆的末端设置有把手。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设置浮力隔网、水下培育盒、导液管和通气管,利用桶体内的水位到达一定位置后,底端的导液管处的压力阀受到的压力使得压力阀开启,桶体内的水通过导液管进入到水下培育盒内,浮力隔网浮起,浮力隔网上的种子易接触到水,培育湿度较高,同时,种子也不会完全没入水中,水中培育种子,使得种子培育环境湿度和温度较为稳定,更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同时在桶体内养鱼,养鱼时的灯光也加快了种子的萌出。
[0017](2)本技术通过设置橡胶堵板、杂质收集管和清洁片,通过养鱼时产生的废物、残饵、代谢及排泄物沉积到桶体的内部底端,可转动转杆,转杆带动清洁片转动,清洁片将沉积到桶体底端的杂物清扫到杂质收集管内,此时,移动驱动杆,驱动杆带动滑座和堵板安装杆移动,堵板安装杆带动橡胶堵板从杂质收集管底端移开,杂质收集管内部的杂物在水流的冲击下流到污水收集池内,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便于更好的观察共生系统的运行,方便了养殖系统的维护检修。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水下培育盒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橡胶堵板和堵板安装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桶体;2、安装架;3、污水收集池;4、杂质收集管;5、支撑杆;6、橡胶堵板;7、堵板安装杆;8、滑座;9、导液管;10、驱动杆;11、清洁片;12、压力阀;13、水下培育盒;14、通气管;15、养殖皿;16、浮力隔网;17、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便于检修的鱼菜共生养鱼桶,包括:桶体1和位于桶体1下方位置处的污水收集池3;桶体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架2,安装架2的顶端卡合连接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顶端卡合连接有水下培育盒13,水下培育盒13的底端贯穿有导液管9,导液管9的顶端设置有压力阀12,水下培育盒13的内侧设置有浮力隔网16;桶体1的底面贯穿有杂质收集管4,杂质收集管4的底端贯穿于污水收集池3的顶端并延伸至污水收集池3的内部,杂质收集管4的底端设置有橡胶堵板6,桶体1的内腔与杂质收集管4内部连通,橡胶堵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堵板安装杆7,堵板安装杆7的两侧设置有滑座8,滑座8的底端通过滑槽与污水收集池3的内部底端滑动连接。桶体1内的水位到达一定位置后,底端的导液管9处的压力阀12收到的压力使得压力阀12开启,桶体1内的水通过导液管9进入到水下
培育盒13内,浮力隔网16浮起,浮力隔网16上的种子易接触到水,种子不会完全没入水中;清洁桶体1时,转杆17带动清洁片11转动,清洁片11将沉积到桶体1底端的杂物清扫到杂质收集管4内,此时,移动驱动杆10,驱动杆10带动滑座8和堵板安装杆7移动,堵板安装杆7带动橡胶堵板6从杂质收集管4底端移开,杂质收集管4内部的杂物在水流的冲击下流到污水收集池3内。
[0025]浮力隔网16位于压力阀12的上方位置处,浮力隔网16的底端设置有浮力球。桶体1内的水进入到水下培育盒13内,浮力隔网16浮起,使得浮力隔网16上的种子易接触到水,又不会没入水中。
[0026]水下培育盒13的顶端连接有通气管14,通气管14的顶端伸出桶体1的顶端,水下培育盒13的内部腔体和通气管14内部相互连通,通气管14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养殖皿15,养殖皿15的底端设置有透水孔。根据水上种植植物种类,通过在通气管14外侧移动调节养殖皿15,调节养殖皿15没入水下的深度。
[0027]滑座8的一侧连接有驱动杆10,驱动杆10与污水收集池3的顶端滑动连接。便于移动驱动杆10,通过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检修的鱼菜共生养鱼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1)和位于桶体(1)下方的污水收集池(3);所述桶体(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的顶端卡合连接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顶端卡合连接有水下培育盒(13),所述水下培育盒(13)的底端贯穿有导液管(9),所述导液管(9)的顶端设置有压力阀(12),所述水下培育盒(13)的内侧设置有浮力隔网(16);所述桶体(1)的底面贯穿有杂质收集管(4),所述杂质收集管(4)的底端贯穿于污水收集池(3)的顶端并延伸至污水收集池(3)的内部,所述杂质收集管(4)的底端设置有橡胶堵板(6),所述桶体(1)的内腔与杂质收集管(4)内部连通,所述橡胶堵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堵板安装杆(7),所述堵板安装杆(7)的两侧设置有滑座(8),所述滑座(8)的底端通过滑槽与污水收集池(3)的内部底端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检修的鱼菜共生养鱼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隔网(16)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碧芸王丽伟张瑾王川蒋业林宋光同陈威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