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的集水和导水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492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态循环种养结合领域,尤其为一种多孔的集水和导水组合结构,包括种植床和回水槽,还包括PVC导水管、集水管、变径三通和虹吸管,PVC导水管与集水管平行错位布置在种植床的内底面,集水管上均布有多组出水孔;所述PVC导水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回水槽内,回水槽内设单独的抽水泵,当回水槽内水位过高时,可将水抽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多孔的集水和导水组合结构,采用PVC导水管、集水管和虹吸管的配合实现鹅卵石种植床内部水流的均匀快速收集,PVC导水管和集水管也可实现回水至回水槽内并形成水循环,回水阶段可以无电能消耗,运行以及维护成本较低;保证长距离鹅卵石种植床的水平面的平衡,出水孔的分布形态有利于实现全向出水。于实现全向出水。于实现全向出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的集水和导水组合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生态循环种养结合领域种植床的一种快速集水和导水的结构,特别涉及鱼、菜共生的生态种养
,具体涉及一种多孔的集水和导水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种植床是作物生长的场地,是农作物栽培的常用设施,农作物在种植床中得到水分、养分和氧气。
[0003]水分是农作物生长的核心,在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床中通常都会布置水管,用于从水源处抽取水分补充给农作物,传统的方式通常利用多台水泵实现水分的供给以及水循环,运行以及维护成本都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孔的集水和导水组合结构,具有使用方便以及成本低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孔的集水和导水组合结构,包括种植床和回水槽,还包括PVC导水管、集水管、变径三通和虹吸管,所述PVC导水管与所述集水管平行错位布置在所述种植床的内底面并使用多个所述变径三通实现导通用于组成供水管路,所述种植床内除去供水管路之外的空间内用于铺设鹅卵石,鹅卵石具有过滤水体的作用,在所述集水管上均布有多组出水孔,用于快速收集鹅卵石种植床中下渗的水;所述PVC导水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回水槽内,且所述虹吸管安装在所述PVC导水管的伸入端上。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VC导水管、所述集水管与所述种植床的长度均相等。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多个所述变径三通沿所述PVC导水管和所述集水管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布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种植床的内底面为中部下凹式的斜坡,所述集水管和PVC导水管位于所述斜坡的最底端,且所述PVC导水管的端部与所述回水槽相通。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多组所述出水孔沿所述集水管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且同组的所述出水孔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开设有多个。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多孔的集水和导水组合结构,采用PVC导水管、集水管和虹吸管的配合实现鹅卵石种植床内部水流的均匀快速收集,实现回水至回水槽内,回水槽内的水经过鹅卵石过滤干净后可回到养鱼池内,养鱼池的水通过动力作用重新回到种植床,形成水循环,种植床的水回到回水槽内阶段无电能消耗;种植床的水位高低可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的结合,实现可控升降;该结构运行以及维护成本较低;保证长距离鹅卵石种植床的水平面的平衡,出水孔的分布形态有利于实现全
向出水。
附图说明
[00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中的种植床底面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种植床;2、回水槽;3、PVC导水管;4、集水管;5、出水孔;6、变径三通;9、虹吸管;10、斜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孔的集水和导水组合结构,包括种植床1和回水槽2,还包括PVC导水管3、集水管4、变径三通6和虹吸管9,PVC导水管3与集水管4平行错位布置在种植床1的内底面并使用多个变径三通6实现导通用于组成供水管路,且多个变径三通6沿PVC导水管3和集水管4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布置,种植床1内除去供水管路之外的空间内用于铺设鹅卵石,在集水管4上均布有多组出水孔5;PVC导水管3的一端伸入回水槽2内,且虹吸管9安装在PVC导水管3的伸入端上;种植床1的内底面为中部下凹式的斜坡10,PVC导水管3与集水管4位于斜坡10的最底端,且PVC导水管3的端部与回水槽2相通;多组出水孔5沿集水管4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且同组的出水孔5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开设有多个,在使用时,PVC导水管3与集水管4平行错位布置在种植床1的内底面并使用多个变径三通6实现导通用于组成供水管路,PVC导水管3与集水管4采用多点连通,每隔相等间距采用一个变径三通6实现导通,PVC导水管3实现快速导水,种植床1内的水通过下渗收集到集水管4中,因集水管4通过变径三通6与PVC导水管3联通,集水管4中的水可流至PVC导水管3中,因PVC导水管3属于全封闭管道,因此水可通过管道快速排出至回水槽2;由于种植床1的内底面为中部下凹式的斜坡10,集水管4和PVC导水管3位于斜坡10的最底端,回水槽2内的水通过动力作用排入种植床1内后,多余的水会集中在斜坡10的最底端,最后通过集水管4和PVC导水管3返回回水槽2内,实现循环;PVC导水管3与集水管4采用平行错位布置,目的是防止鹅卵石的压强过大导致导水不畅的问题。
[0018]需要说明的是,由附图可知,本技术回水槽2的高度底于种植床1,回水槽2的作用为收集储水,因为本技术涉及到的是一种生态种养结合领域的种植床1快速集水导水装置或结构,在回水槽2的一侧,可设养鱼池,当回水槽2的水位过高时,液位感应会联通回水设备在物联网系统的作用下自动将水抽回到养鱼池,当养鱼池的水位过高时,水会自动排到鹅卵石种植床1,养鱼池的水由此给作物提供养分,鱼池中含有杂质的水会被鹅卵石过滤干净,回到回水槽2,由此形成循环。
[0019]当养鱼池的高度高于种植床1一定高度时,鱼池内排出的水不需要动力设备,仅仅依靠虹吸作用便可实现鱼池的水排出,水排出过程无需能源消耗。
[0020]具体的,根据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PVC导水管3、集水管4与种植床1的长度均相等,有利于实现种植床1的全方位导水。
[00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的一种多孔的集水和导水组合结构,在使用时,PVC导水管3与集水管4平行错位布置在种植床1的内底面并使用多个变径三通6实现导通用于组成供水管路,PVC导水管3与集水管4采用平行错位布置,目的是防止鹅卵石的压强过大导致导水不畅的问题,PVC导水管3与集水管4采用多点连通,每隔相等间距采用一个变径三通6实现导通,PVC导水管3实现快速导水至回水槽2;
[0022]由于多组出水孔5沿集水管4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且同组的出水孔5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开设有多个,有利于实现集水管4的多角度全向出水;
[0023]由于种植床1的内底面为中部下凹式的斜坡10,PVC导水管3与集水管4位于斜坡10的最底端,养鱼池的水排入种植床1内后,多余的水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的集水和导水组合结构,包括种植床(1)和回水槽(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VC导水管(3)、集水管(4)、变径三通(6)和虹吸管(9),所述PVC导水管(3)与所述集水管(4)平行错位布置在所述种植床(1)的内底面并使用多个所述变径三通(6)实现导通用于组成供水管路,所述种植床(1)内除去供水管路之外的空间内用于铺设鹅卵石,在所述集水管(4)上均布有多组出水孔(5);所述PVC导水管(3)的一端伸入所述回水槽(2)内,且所述虹吸管(9)安装在所述PVC导水管(3)的伸入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的集水和导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VC导水管(3)、所述集水管(4)与所述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上罗斌付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农政齐民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