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修瓦片式截断型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700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翻修瓦片式截断型假体,属于医疗假体技术领域;其包括左半部和右半部;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拼接后构成一横截面为圆形的柱状结构;柱状结构内设有贯穿其中轴线的柄孔。述左半部和右半部通过钛缆固定;柱状结构的侧壁上还设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的圆心位于柱状结构的中轴线上;所述钛缆围绕在环状凹槽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骨质患处部分进行截骨替换该假体,将假体对合捆绑固定,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感染风险。低感染风险。低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修瓦片式截断型假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医疗假体
,特别涉及一种翻修瓦片式截断型假体。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疗过程中,截骨段假体置换需先对患者髓腔内的骨水泥进行清理再截骨利用锉刀扩髓,其增加了医生手术操作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增大患者感染风险。通常情况下,截骨段假体采用骨水泥固定方式,长时间固定效果降低易松动,且骨水泥略有毒性,对患者自身恢复关节功能不利。现有截骨段假体手术切口较大且需扩髓,对患者创伤较大导致恢复关节功能时间较长。现有截骨段假体组配安装植入过程中需要抻拉患者皮肤,对患者软组织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翻修瓦片式截断型假体,其直接在骨质患处部分进行截骨替换该假体,将假体对合捆绑固定,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翻修瓦片式截断型假体,包括左半部和右半部;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拼接后构成一横截面为圆形的柱状结构;柱状结构内设有贯穿其中轴线的柄孔。
[0006]进一步的,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通过钛缆固定;柱状结构的侧壁上还设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的圆心位于柱状结构的中轴线上;所述钛缆围绕在环状凹槽处。
[0007]进一步的,柱状结构的外表面具有骨小梁结构;与软组织接触的骨小梁区,其孔隙率为50%

80%,孔径设置为10μm~200μm。
[0008]进一步的,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均采用3D打印形成。<br/>[0009]进一步的,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关于柱状结构的中轴线对称。
[0010]本专利技术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1、本技术方案解决了对截骨段假体置换问题,对该类翻修截段型假体可无需取出原假体、扩髓等繁琐步骤,避免对患者软组织抻拉造成的损伤,直接在骨质患处部分进行截骨替换该假体,将假体对合捆绑固定,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0012]2、本技术方案为了增加前期假体稳定性采用钛缆捆绑的固定方式,为了增加后期假体稳定性表面采用3D打印骨小梁结构,骨小梁结构具有促进骨长入,缩短患者后期恢复关节功能时间。
[0013]3、本技术方案在术中切口相对较小,人体软组织在空气中暴露面积小,手术时间短,不易造成感染。
[0014]4、本技术方案在安装假体过程中可避免因抻拉患者皮肤而对患者软组织造成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18]图中:1

左半部;2

右半部;11

左上半环槽;12

左下半环槽;21

右上半环槽;22

右下半环槽;23

柄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一种翻修瓦片式截断型假体,包括左半部和右半部;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拼接后构成一横截面为圆形的柱状结构;柱状结构内设有贯穿其中轴线的柄孔。
[0022]进一步的,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通过钛缆固定;柱状结构的侧壁上还设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的圆心位于柱状结构的中轴线上;所述钛缆围绕在环状凹槽处。
[0023]进一步的,柱状结构的外表面具有骨小梁结构;与软组织接触的骨小梁区,其孔隙率为50%

80%,孔径设置为10μm~200μm。
[0024]进一步的,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均采用3D打印形成。
[0025]进一步的,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关于柱状结构的中轴线对称。
[0026]下面为一更具体的实施例:
[0027]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为3D打印产品,左半部和右半部为对称且相同部分,采用钛缆在环形凹槽(由左上半环槽11和右上半环槽21组成的上环状凹槽、左下半环槽12和右下半环槽22组成的下环状凹槽)处捆绑固定,使原假体髓内柄穿过该假体通孔;
[0028]翻修瓦片式截段型假体采用3D打印而成,可根据不同患者的截骨量精准匹配原骨质直径,具有强度高、比重轻的特点;
[0029]假体外表面骨小梁占比80%,软组织接触表面骨小梁区,孔隙率为50%

80%,孔径设置为10~200μm。
[0030]瓦片式截段型假体采用3D打印技术,两部分进行捆绑式组合(图2),增加了3D打印骨小梁结构,人体骨小梁结构是骨皮质在松质骨内的延伸部分,在骨髓腔内呈不规则立体网格结构,起支持造血组织的作用。人体骨小梁同一位置为不均匀网格结构,不同位置结构有很大区别,同一位置不同身体状态下骨小梁结构也不相同,且人体骨小梁有拉力骨小梁和压力骨小梁之分。人体自然骨小梁结构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有深刻的生物力学原因以及细胞长入的原因。
[0031]研究表面,高的骨小梁孔隙率和联通性可以提高骨的生成水平,孔径为300

400μm时最适合骨长入,孔径为100

200μm时骨长入最快,梯度多级孔对骨髓干细胞的分化、软组织的再生有积极作用,粗糙多孔表面能很好的诱导产生异位骨,可以提高成骨细胞的粘附、增值、分化能力。研究表面,内固定微动范围小于28μm可以满足生物固定骨长入的要求,微动大于150μm时,则会在假体与骨界面产生软组织膜,影响固定效果。宏观尺度上的表面粗
糙度,可以大大降低微动,利于软组织、骨质又快又好的长入,更快恢复关节功能,长期以往软组织、骨质与假体融为一体,关节功能效果恢复效果极佳,而骨水泥固定方式的假体由于患者日常生活行为容易导致假体松动,假体恢复的关节功能效果大大降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修瓦片式截断型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半部和右半部;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拼接后构成一横截面为圆形的柱状结构;柱状结构内设有贯穿其中轴线的柄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修瓦片式截断型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通过钛缆固定;柱状结构的侧壁上还设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的圆心位于柱状结构的中轴线上;所述钛缆围绕在环状凹槽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修瓦片式截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宗然岳术俊许奎雪荀世界史春生张朝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