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满液式气液分离器的自动油分离回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665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满液式气液分离器的自动油分离回油装置,回油器管程下端用于连接储液器供液管,上端连接低压桶;回油器还具有与壳程相通的回油器出油口、回油器进液口和回油器出气口;回油器进液口连接低压桶,回油器出油口通过引射回油管连接机组回气管,回油器出气口通过均压回气管连接机组回气管;回油器出气口高于回油器进液口和回油器出油口。高压高温制冷剂液体与低压桶回来的低压低温制冷剂以及冷冻油的混合物换热,使壳程内混合物中的制冷剂气化,实现冷冻油与制冷剂的自动分离;回油器内分离后的油通过引射回油管自动回到吸气管内,从而提高压缩机回油的纯度;同时对高压高温桶泵供液制冷剂进行过冷,提高系统制冷效率。提高系统制冷效率。提高系统制冷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系统满液式气液分离器的自动油分离回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低压回油油分离纯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制冷系统满液式气液分离器的自动油分离回油装置。所述满液式气液分离器包括低压桶、桶泵供液罐、重力供液罐、满液式壳管蒸发器等。

技术介绍

[0002]满液式制冷系统中低压桶是该制冷系统中的重要装置,其功能是将高温高压冷凝后的制冷剂通过节流膨胀在罐内转化为低压低温的液体制冷剂,通过供液管道将制冷剂输送至蒸发器,蒸发器吸热后制冷剂呈现气液两态经回液管从低压桶上端流入低压桶内,制冷剂液体流入桶内,制冷剂气体通过压缩机吸气管道回到压缩机。由于压缩机润滑油(以下称冷冻油)有部分溶入制冷剂内(约3

5%)。随着制冷剂气体不断从低压桶中分离而冷冻油将在桶内不断积累,如果不能及时将桶内冷冻油回到压缩机,压缩机将因缺油的得不到润滑无法正常工作,严重将造成压缩机损坏。现有的回油技术是通过控制低压桶液位,回油管口位于液位控制位置。因制冷冻油密度小于制冷剂密度,冷冻油浮在制冷剂上面,上层的油通过回油管经回气管虹吸引射回到压缩机吸气管内直接回到压缩机。
[0003]由于此时回到压缩机的冷冻油温度较低,油内含有大量的液体制冷剂(约30%左右)。
[0004]因油的纯度不纯造成压缩机润滑不良,久而久之造成压缩机机械磨损损坏,严重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0005]另外满液式制冷系统也有弊端,低压桶需要精准控制液位,在实际运行中液位很难达到绝对精准控制,液位过高时也会有制冷剂液体通过回油管回到压缩机。冷媒会以液态形式进入压缩机内,引起液压缩,同样会导致压缩机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冷系统满液式气液分离器的自动油分离
[0007]回油装置,实现满液式气液分离器回油的纯化与自动分离;并通过对制冷剂进行过冷,提高系统制冷效率。
[000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工作过程如下:
[0009]制冷系统满液式气液分离器的自动油分离回油装置,包括低压桶和满液式蒸发器,低压桶通过供液管道连接满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通过回液管路连接低压桶,并通过机组回气管连接压缩机的回气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油分离回油装置还包括回油器,所述回油器具有回油器壳程和回油器管程;回油器管程下端用于连接制冷系统的储液器供液管,上端通过回油器出液管连接所述低压桶;所述回油器还具有与所述回油器壳程相通的回油器出油口、回油器进液口和回油器出气口;回油器进液口通过回油管连接低压桶,回油器出油口通过引射回油管连接所述机组回气管,回油器出气口通过均压回气管连接所述
机组回气管。
[0010]回油器出气口高于回油器出油口,回油器出油口高于回油器进液口。
[0011]所述自动油分离回油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回油器出液管上安装有与所述控制器通信的自动节流阀;所述低压桶内部安装有与所述控制器通信并用于控制所述自动节流阀的油位控制器。
[0012]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
[0013]一、提高压缩机回油纯度保障润滑质量:本技术充分利用储液器供液管内高温制冷剂液体中的热能,在低压桶供液时通过回油器加热来自低压桶的回油,回油中的(回油中含有30%左右的制冷剂液体)液态低温制冷剂受热气化,低压桶回油经回油器气化分离,油的纯度可达90%左右,高纯度的油通过回气管回到压缩机,达到提高回油纯度的目的。
[0014]二、自动回油:当低压桶的油回到回油器时,由于低压桶回油口高于回油器进液口,当低压桶液位高于回油口时,低压桶内上层的油液混合液,将通过管道回到回油器内。因制冷剂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制冷剂将下沉至回油器的下部,油将上浮至回油器上部,上部的油纯度较高。当油位高于回油器出油口时,因回油器进液口低于回油器出油口,此时回油器进液口被油封闭,当油位继续上升至高于回油器出气口时(回油器出气口高于回油器出油口),回油器出气口封闭。由于管程高温制冷剂液体对壳程油液混合物加热,会使壳程内混合物中的制冷剂液体气化,气化后的制冷剂在回油器上端部形成气压腔,并使腔体内的压力与机组回气管内的压力形成压力差。由于回油器壳程内压力大于压缩机回气管压力,纯化的油经引射回油管进入机组回气管,并在机组回气管内制冷剂气体的流动气流引射作用下自动回到压缩机内。
[0015]三、低压桶供液自动过冷提高制冷效率:当制冷系统运行时,液位控制器控制自动节流阀使储液器供液管中的制冷剂液体通过回油器管程加热壳程内的低温冷冻油与制冷剂液体混合物,在放热气化壳程内的混合物使制冷剂气化吸热的同时,管程内的制冷剂因放热降温过冷,可使在回油器出口的制冷剂温度下降10

15℃。过冷后的制冷剂通过液位控制的节流阀供至低压桶内,因过冷的缘故,制冷效率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7]图中,1、机组回气管,2、引射回油管,3、均压回气管,4、回油管,5、回油器出液管,6、低压桶,7、回油器壳程,8、回油器管程,9、回油器,10、满液式蒸发器,11、储液器供液管,12、回油器出油口,13、回油器进液口,14、回油器出气口,15、油位控制器,16、自动节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0019]如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低压桶6和满液式蒸发器10,低压桶6通过供液管道
[0020]连接满液式蒸发器10,满液式蒸发器10通过回液管路连接低压桶6,并通过机组回气管1连接压缩机的回气端。本技术的实施例还包括控制器,所述低压桶6内部安装有与控制器通信的油位控制器15。
[0021]本技术的实施例还包括回油器9,所述回油器9具有回油器壳程7和回油器管程8。其中回油器管程8下端用于连接制冷系统的储液器供液管11,上端通过带有自动节流阀16的回油器出液管5连接所述低压桶6。自动节流阀16连接所述控制器并受所述油位控制器15控制。所述回油器9还具有与所述回油器壳程7相通的回油器出油口12、回油器进液口13和回油器出气口14。回油器进液口13通过回油管4连接低压桶6,回油器出油口12通过引射回油管2连接所述机组回气管1,回油器出气口14通过均压回气管3连接所述机组回气管1。回油器出气口14高于回油器出油口12,回油器出油口12高于回油器进液口13。
[0022]在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当低压桶6液位低于控制液位,液位控制器15控制自动节流阀16打开,制冷剂液体通过储液器供液管11经回油器9下端进入回油器管程8内,在回油器管程8中放热,加热回油器壳程7内来自低压桶6的(油和制冷剂)混合液体,使所述混合液体内的制冷剂液体气化。气化的制冷剂经均压回气管3回到机组回气管1。同时,回油器管程8中的高温制冷剂液体因放热降温过冷,过冷后的制冷剂液体经回油器出液管5经自动节流阀16节流膨胀后进入低压桶6内。
[0023]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制冷系统满液式气液分离器的自动油分离回油装置,包括低压桶(6)和满液式蒸发器(10),低压桶(6)通过供液管道连接满液式蒸发器(10),满液式蒸发器(10)通过回液管路连接低压桶(6),并通过机组回气管(1)连接压缩机的回气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油分离回油装置还包括回油器(9),所述回油器(9)具有回油器壳程(7)和回油器管程(8);回油器管程(8)下端用于连接制冷系统的储液器供液管(11),上端通过回油器出液管(5)连接所述低压桶(6);所述回油器(9)还具有与所述回油器壳程(7)相通的回油器出油口(12)、回油器进液口(13)和回油器出气口(14);回油器进液口(13)通过回油管(4)连接低压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东张凯琳庞金超解凯涵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绿冷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