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5674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8
一种驱动机构,用以驱使一光学元件运动,包括一固定部、一活动部、一绕线元件以及一驱动组件。前述活动部活动地连接前述固定部,其中前述光学元件设置于前述活动部上。前述绕线元件设置于前述固定部或前述活动部上,前述驱动组件用以驱使前述活动部相对前述固定部运动,其中前述驱动组件包含一线圈,且前述线圈缠绕于前述绕线元件上。缠绕于前述绕线元件上。缠绕于前述绕线元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机构。更具体地来说,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用以驱使光学元件移动的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数码相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
[0003]一些具有照相或录影功能的电子装置设有一镜头驱动模块,以驱动一光学元件移动,进而达到自动对焦(autofocus)和光学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的功能。光线可穿过前述光学元件在一感光元件上成像。
[0004]然而,前述镜头驱动模块往往需要包括多个磁铁和线圈,围绕前述光学元件设置,这会使得镜头驱动模块和电子装置的尺寸无法进一步缩减。因此,如何解决前述问题始成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前述现有问题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机构,用以驱使一光学元件运动,包括一固定部、一活动部、一绕线元件以及一驱动组件。
[0006]前述活动部活动地连接前述固定部,其中前述光学元件设置于前述活动部上。前述绕线元件设置于前述固定部或前述活动部上,前述驱动组件用以驱使前述活动部相对前述固定部运动,其中前述驱动组件包含一线圈,且前述线圈缠绕于前述绕线元件上。
[0007]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固定部具有一本体,且前述本体形成有一凹槽,其中前述绕线元件固定在凹槽内。
[0008]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电路单元,且前述本体位于前述线圈以及前述电路单元之间。
[0009]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本体更形成有一开孔,且前述线圈偏离前述开孔的一中心点。
[0010]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组件还包含多个磁铁以及多个线圈,其中前述磁铁设置于前述活动部上,且前述线圈分别设置于前述本体以及前述绕线元件上。
[0011]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线圈包括一第一线圈以及一第二线圈,前述本体更形成有多个第一凸柱,且前述绕线元件形成有多个第二凸柱,其中前述第一线圈缠绕于前述第一凸柱上,前述第二线圈缠绕于前述第二凸柱上。
[0012]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凸柱的大小不同。
[0013]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本体更形成有一第一曲面,且前述绕线元件更形成有对应于前述第一曲面的一第二曲面,其中当前述绕线元件与前述本体结合时,前述第一曲面连接前述第二曲面。
[0014]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绕线元件形成有两个第二凸柱,且前述第二凸柱中较靠近前
述第二曲面的一者的体积大于另一前述第二凸柱。
[0015]于一实施例中,缠绕在前述第二凸柱上的前述第二线圈凸出于前述第二曲面。
[0016]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本体更形成有两个第一凸出结构,且前述绕线元件更形成有两个第二凸出结构,其中前述第一线圈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前述第一凸出结构上,且前述第二线圈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前述第二凸出结构上,其中前述第一凸出结构之间的距离大于前述第二凸出结构之间的距离。
[0017]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电路单元,前述本体位于前述线圈以及前述电路单元之间,且前述绕线元件形成有一穿孔,前述电路单元具有一基板以及设置于前述基板上的一位置感测器,其中前述位置感测器容置于前述穿孔内。
附图说明
[0018]图1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驱动机构1的爆炸图。
[0019]图2表示图1的驱动机构1组合后的立体图。
[0020]图3表示沿图2中线段X1

X1的剖视图。
[0021]图4则表示沿图2中线段Y1

Y1的剖视图。
[0022]图5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底座20、线圈单元30以及一电路单元60的爆炸图。
[0023]图6表示图5中的底座20以及线圈单元30组装后的上视图。
[0024]图7表示图6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驱动机构1
[0027]壳体10
[0028]底座20
[0029]本体201
[0030]凸柱2011
[0031]第一曲面2012
[0032]绕线元件202
[0033]凸柱2021
[0034]第二曲面2022
[0035]导电端子21
[0036]线圈单元30
[0037]承载件40
[0038]开孔41
[0039]框架50
[0040]电路单元60
[0041]位置感测器61
[0042]位置感测器62
[0043]线圈C1
[0044]线圈C21
[0045]线圈C22
[0046]第一凸出结构E1
[0047]第二凸出结构E2
[0048]开孔H
[0049]中心点H

[0050]穿孔H1
[0051]穿孔H2
[0052]磁铁HM
[0053]感测元件HS
[0054]磁铁M1
[0055]磁铁M2
[0056]磁铁M3
[0057]光轴O
[0058]导磁元件P1
[0059]凹槽R
[0060]上簧片S1
[0061]下簧片S2
[0062]弹性元件W
具体实施方式
[0063]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然而,可轻易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专利技术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揭示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以局限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64]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公开所属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公开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
[0065]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技术效果,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66]首先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4,其中图1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驱动机构1的爆炸图,图2表示图1的驱动机构1组合后的立体图,图3表示沿图2中线段X1

X1的剖视图,图4则表示沿图2中线段Y1

Y1的剖视图。
[0067]应了解是,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1例如为一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VCM),其可装设于一移动电话或其他便携式电子装置内部,用以驱使一光学元件(例如光学镜片)移动,从而能达成自动对焦(Auto Focusin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机构,用以驱使一光学元件运动,包括:一固定部;一活动部,活动地连接该固定部,其中该光学元件设置于该活动部上;一绕线元件,设置于该固定部或该活动部上;以及一驱动组件,用以驱使该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运动,其中该驱动组件包含一线圈,且该线圈缠绕于该绕线元件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该固定部具有一本体,且该本体形成有一凹槽,其中该绕线元件固定在凹槽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该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电路单元,且该本体位于该线圈以及该电路单元之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该本体更形成有一开孔,且该线圈偏离该开孔的一中心点。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该驱动组件还包含多个磁铁以及多个线圈,其中该些磁铁设置于该活动部上,且该些线圈分别设置于该本体以及该绕线元件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该些线圈包括一第一线圈以及一第二线圈,该本体更形成有多个第一凸柱,且该绕线元件形成有多个第二凸柱,其中该第一线圈缠绕于该些第一凸柱上,该第二线圈缠绕于该些第二凸柱上。7.如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仪杰林坤仕张少中夏伟瀚金维斌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