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利萨专利>正文

双母线用接触装置和两个双母线用接触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566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母线(102)用接触装置(104),其中,该双母线(102)具有通过绝缘(110)相互分隔开并叠置成一个堆叠的第一母线(106)和第二母线(108),其中,该接触装置(104)具有外插口(112)和内插口(114),所述外插口用于触通针对该接触装置(104)的配对件(130)的外配对插座(132),所述内插口同轴设置在外插口(112)中用于接触该配对件(130)的内配对插座(134),其中,所述内插口(114)包围用于在接触装置(104)和配对件(130)之间施加轴向拉力的拉杆(118)的轴向承槽(116),其中,该外插口(112)设置在第一母线(106)的扁平侧并且导电地连接至第一母线(106),其中,该内插口(114)与第二母线(108)导电连接并穿过第一母线(106),其中,该承槽(116)穿过第一母线(106)和第二母线(108)。第二母线(108)。第二母线(10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母线用接触装置和两个双母线用接触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母线用接触装置和一种两个双母线用接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下面将主要结合车载电源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可被用在传输电负载、特别是具有例如大于10kW的大功率或具有例如高于100V的高电压的大型电负载的任何应用中。
[0003]在车辆的低压电源中,车身的导电金属片可被用作接地,由此可以缩短回线的线缆长度。因此,近乎可以放弃车辆内的全部电缆的一半。
[0004]例如高于300V、甚至高于700V的机动车高电压可被用于传输大的电负载。由实心金属材料构成的母线可被用于机动车高电压。如果使用母线,则可能需要单独的正负母线以保证必要的安全性(防触摸、防电弧或电压击穿等)。正负母线可被设计成双母线,即,以小间距(<5mm)扁平叠置形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使用设计尽量简单的手段的情况下提供改进的双母线用接触装置和改进的两个双母线用接触系统。在这里,改进例如可以涉及改善的辐射特性、尤其是缩减的电磁场辐射。
[0006]该任务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来完成。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改进方案。
[0007]在电动车中,即使在机动车高电压情况下也需要大的电流以传输驱动功率或制动功率或回收功率。通过电流在车辆的载流导体周围产生电磁场。导体可被屏蔽以减少或甚至防止场辐射。替代地或附加地,馈线用和回线用导体可尽量平行且尽量相互靠近布置,因为由相反电流引起的电磁场相消。
[0008]即使在母线情况下,馈线用母线和回线用母线也可以通过将两条母线全等堆叠而布置得非常靠近。堆叠的母线在此被单独电隔离。这种布置可被称为双母线。
[0009]为了在触点位置也保持消除效果,在这里所提出的做法中提出一种中心拧紧的双插口,它在触点位置也允许电流的同轴引导。
[0010]提出一种双母线用接触装置,其中,该双母线具有通过绝缘相互分隔开并叠置成一个堆叠的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其中,该接触装置具有用于触通该接触装置的配对件的外配对插座的外插口和同轴设置在外插口中用于接触该配对件的内配对插座的内插口,其中,所述内插口包围用于在接触装置和配对件之间施加轴向拉力的拉杆的轴向承槽,其中,该外插口设置在第一母线的扁平侧并且导电地连接至第一母线,其中,该内插口与第二母线导电连接并穿过第一母线,其中,该承槽穿过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
[0011]还提出一种两个双母线用接触系统,其中,该双母线分别具有通过绝缘相互分隔开且叠置成一个堆叠的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其中,一个双母线具有根据在此所提出的做法的接触装置,另一双母线具有该接触装置的配对件,其中,该外插口与该配对件的外配对
插座导电连接并形成该接触系统的外插口对,其中,该内插口在一个端侧的接触面导电连接至该配对件的内配对插座并形成接触系统的一个内插座对,其中,用于施加轴向拉力的拉杆安置在该承槽中并且借助拉力将该接触装置和配对件拉紧在一起。
[0012]母线可以是指实心长条金属片。例如母线可以由铝材或铜材构成。铝或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重量轻且材料成本低。铜或铜合金可以具有比铝或铝合金更高的电导率。此外,铜或铜合金可能是抗氧化的并具有低接触电阻。母线可以具有矩形的导线横截面。在此,母线可以是细长的并具有例如大于0.5m、优选大于1m的长度和例如介于0.5cm到10cm之间、优选在1cm到5cm之间的宽度。母线还可以具有例如在1mm到10mm之间的厚度。母线可以在所有侧都具有绝缘,即,被绝缘层包裹。例如该绝缘可以是塑料材料的。塑料材料可以是热塑性塑料。母线可以用热塑性塑料包封注塑。该绝缘可以具有针对高达1000伏直流电的机动车高电压设计的特性。尤其是,该绝缘的材料厚度可确保对机动车高电压的绝缘强度。
[0013]双母线可由两条同尺寸的母线组成。这两条母线可在扁平侧相互堆叠。该母线也可以相距很近。该母线可以全等布置。该双母线可以用塑料材料包覆。替代地或附加地,该双母线可以用织物材料包覆。例如该织物材料可以作为织物带被缠绕在双母线上。该双母线也还可以通过导电套被屏蔽以免于电磁场的辐射。
[0014]在安装状态下,双母线中的一条母线可被连接到机动车高电压的正电位。双母线中的另一母线可被连接到机动车高电压的负电位。流经两条母线的电流因此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流动且一样大小。双母线中的母线的空间相邻造成所产生的电磁场基本完全相互抵消。
[0015]插口可由铜材料构成。插口可以是旋转对称的。插口可以基本上呈空心柱体状。插口可以具有用于与各自母线导电连接的连接几何形状。
[0016]所述插口彼此电隔离。在内插口和外插口之间可以设置绝缘衬套。该绝缘衬套可以是旋转对称的。该绝缘衬套可以基本上呈空心柱形。
[0017]配对插座可以由铜材料构成。配对插座可以是旋转对称的。配对插座可以基本呈空心柱形。配对插座可以具有用于与各自母线导电连接的连接几何形状。
[0018]配对插座彼此电隔离。绝缘衬套可以设置在内配对插座和外配对插座之间。绝缘衬套可以是旋转对称的。绝缘衬套可以基本呈空心柱形。
[0019]承槽可以是在内插口和内配对插座中的连续凹部。拉杆可以由螺钉和螺母组成。垫圈可以设置在该接触装置的或配对件的背面与拉杆底座之间。
[0020]该接触装置和配对件可被设计成彼此镜像相同或形状互补。内插口的端侧接触面可以是平坦的。
[0021]外插口的端侧接触面可以突出超过该内插口的端侧接触面。具有突出的外插口的接触装置可被称为接触系统的插头。
[0022]或者,内插口的端侧接触面可以突出超过外插口的端侧接触表面。具有突出的内插口的接触装置可被称为触头系统的接头。
[0023]外插口的端侧接触面可以呈圆锥形形成。替代地或附加地,内插口的端侧接触表面可以呈圆锥形形成。通过圆锥形形状,该接触装置能在接触时相互对中。
[0024]外插口的端侧接触面可以呈球形形成。替代地或附加地,内插口的端侧接触表面可以呈球形形成。该球形可造成接触系统具有角度公差。由此无需双母线相互精确平行取
向。
[0025]用于触通外配对插座的薄片条可安置在外插口的内侧面。薄片条可以沿外插口的内径呈环状环绕。薄片条可以是导电的并导电连接到外插口的内侧面。薄片条可以具有弹性薄片。薄片条可以具有比外插口更小的内径。薄片可以基本上在外插口的轴向上取向。薄片在通过外配对插座被接触时可弹性变形并且以所产生的复位力压到外配对插座上。在接触装置和配对件之间的轴向错移和/或角错移可通过薄片的弹性被补偿。
[0026]外配对插座可以基本上对应于外插口。外配对插座的外径可以小于在薄片条区域中的外插口内径。外配对插座的外径可以大于薄片条的内径。配对插座可被设计成不具有薄片条。
[0027]外插口可以在内侧具有用于薄片条的环绕槽、即环形槽。分配给外插口的薄片条的至少局部区域或整体可被容纳在这种槽中。薄片条可通过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母线(102)用接触装置(104),其中,该双母线(102)具有通过绝缘(110)相互分隔开并叠置成一个堆叠的第一母线(106)和第二母线(108),其中,该接触装置(104)具有外插口(112)和内插口(114),所述外插口用于触通针对该接触装置(104)的配对件(130)的外配对插座(132),所述内插口同轴设置在该外插口(112)中用于接触该配对件(130)的内配对插座(134),其中,所述内插口(114)包围用于在该接触装置(104)和该配对件(130)之间施加轴向拉力的拉杆(118)的轴向承槽(116),其中,该外插口(112)设置在该第一母线(106)的扁平侧并且导电地连接至该第一母线(106),其中,该内插口(114)与该第二母线(108)导电连接并穿过该第一母线(106),其中,该承槽(116)穿过该第一母线(106)和该第二母线(10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104),其中,该外插口(112)的端侧接触面(120)突出超过所述内插口(114)的端侧接触面(1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104),其中,该内插口(114)的端侧接触面(120)突出超过该外插口(112)的端侧接触面(120)。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接触装置(104),其中,所述外插口(112)的端侧接触面(120)呈圆锥形形成和/或所述内插口(114)的端侧接触面(120)呈圆锥形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接触装置(104),其中,所述外插口(112)的端侧接触面(120)呈球形形成和/或所述内插口(114)的端侧接触面(120)呈球形形成。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克
申请(专利权)人:利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