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端子以及屏蔽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1021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屏蔽端子以及屏蔽连接器,能够防止电气零部件的连接部与外导体的短路。屏蔽端子(T)具备外导体(50)、电气零部件(20)的连接部(41)以及绝缘体(80),所述外导体(50)具有压接于屏蔽电线(10)的末端部的压接部(53)、在所述压接部(53)的前侧开设出开口部(62)的底面部(59)、以及设置于所述底面部(59)的左右两侧的侧面部(61),所述连接部(41)配置在所述左右的侧面部(61)之间,通过将所述屏蔽电线(10)的中心导体(11)与电气零部件(20)连接来构成,所述绝缘体(80)具有位于所述连接部(41)与所述侧面部(61)之间的左右的侧壁(82)。述侧面部(61)之间的左右的侧壁(82)。述侧面部(61)之间的左右的侧壁(8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屏蔽端子以及屏蔽连接器


[0001]本公开涉及屏蔽端子以及屏蔽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4所记载,已知有与屏蔽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的屏蔽端子。屏蔽电线具有中心导体、包覆部、屏蔽层以及护套。包覆部具有绝缘性,包围中心导体的外周。屏蔽层包围包覆部的外周。护套包围屏蔽层的外周。屏蔽端子具有与中心导体连接的内导体和与屏蔽层连接的外导体。内导体被收纳于电介质的内部。电介质被保持在外导体的内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

16426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

3255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8

55772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9

1144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4]然而,在将电气零部件内置于上述的屏蔽端子的情况下,存在想要防止电气零部件的连接部与外导体短路的要求。
[0005]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电气零部件的连接部与外导体的短路的屏蔽端子以及屏蔽连接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6]本公开的屏蔽端子具备外导体、电气零部件的连接部以及绝缘体,所述外导体具有压接于屏蔽电线的末端部的压接部、在所述压接部的前侧开设出开口部的底面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底面部的左右两侧的侧面部,所述电气零部件的连接部配置在所述左右两侧的侧面部之间,通过将所述屏蔽电线的中心导体与所述电气零部件连接来构成,所述绝缘体具有位于所述电气零部件的连接部与所述侧面部之间的左右的侧壁。专利技术效果
[0007]根据本公开,能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电气零部件的连接部与外导体的短路的屏蔽端子以及屏蔽连接器。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屏蔽端子以及壳体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屏蔽端子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屏蔽端子的剖视图,且是相当于图2的A

A位置处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具备内导体、电介质以及绝缘体的状态的外导体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具备内导体、电介质以及绝缘体的状态的外导体的仰视图。图6是示出屏蔽端子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屏蔽端子的主视图。图8是示出矛状件和保持件卡止于屏蔽端子的状态的屏蔽连接器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屏蔽端子的剖视图,且是相当于图2的B

B位置处的截面的剖视图。图10是示出绝缘体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壳体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0]本公开的屏蔽端子构成为,(1)具备外导体、电气零部件的连接部以及绝缘体,所述外导体具有压接于屏蔽电线的末端部的压接部、在所述压接部的前侧开设出开口部的底面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底面部的左右两侧的侧面部,所述电气零部件的连接部配置在所述左右两侧的侧面部之间,通过将所述屏蔽电线的中心导体与所述电气零部件连接来构成,所述绝缘体具有位于所述电气零部件的连接部与所述侧面部之间的左右的侧壁。根据这样的结构,利用绝缘体使电气零部件的连接部与外导体绝缘,因此能够防止电气零部件的连接部与外导体的短路。(2)优选为,所述绝缘体具有与所述开口部嵌合的底壁。根据这样的结构,开口部被绝缘体的底壁封堵。在外导体的底壁开口的情况下,存在特性阻抗变高的问题。然而,由于外导体的开口部被绝缘体的底壁封堵,所以能够改善屏蔽端子整体的特性阻抗。(3)优选为,所述侧壁具有与所述侧面部卡止的卡止部。这是因为:根据这样的结构,绝缘体的侧壁卡止于侧面部,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绝缘体设置于配置部。(4)优选为,所述外导体在所述底面部的前侧具有所述筒部,所述屏蔽端子具备:内导体,其经由电介质被收纳于所述筒部的内侧;以及第二电气零部件的连接部,其配置在所述左右的侧面部之间,通过将所述内导体与所述电气零部件连接来构成,在所述底面部中的与所述第二电气零部件的连接部对应的位置开设出有第二开口部。这是因为: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内导体放置于外导体的状态下,将用于连接内导体与电气零部件的夹具插入到第二开口部,能够容易地连接内导体与电气零部件。
[0011]本公开的屏蔽连接器构成为,(1)具备:所述屏蔽端子;以及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屏蔽端子的端子收纳室。根据这样的结构,利用绝缘体使电气零部件的连接部与外导体绝缘,因此能够防止电气零部件的连接部与外导体的短路。
[0012][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屏蔽连接器C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另外,本公开并不限于这些示例,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013]如图1所示,屏蔽连接器C包含屏蔽端子T和壳体100。屏蔽端子T与屏蔽电线10的末
端部连接。在屏蔽端子T内置有电气零部件20。
[0014]以下,在各构成部件中,将图1的X轴的正方向侧(与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连接的一侧)设为前侧,将图1的X轴的负方向侧设为后侧,将图1的Y轴的正方向侧设为上侧,将图1的Y轴的负方向侧设为下侧,将图1的Z轴的正方向侧设为右侧,将图1的Z轴的负方向侧设为左侧来进行说明。
[0015]屏蔽电线10是同轴电缆。如图1所示,屏蔽电线10包含中心导体11、包覆部12、屏蔽层13以及护套14。中心导体11是传输高频信号的导体。包覆部12由树脂制成,具有绝缘性。包覆部12包围中心导体11的外周。屏蔽层13例如是将金属细线编织成网孔状而成的编织线。屏蔽层13包围包覆部12的外周。护套14由树脂制成,包围屏蔽层13的外周。
[0016]如图2所示,屏蔽端子T具备电气零部件20、内导体30、电介质35、电气零部件20的连接部(称为第一连接部41及第二连接部42)、外导体50以及绝缘体80。
[0017]电气零部件20调整屏蔽端子T的电气特性。电气零部件20例如是调整静电电容的带引线的电容器。电气零部件20具有零部件主体部21、内导体连接部22以及中心导体连接部23。
[0018]零部件主体部21呈圆柱状。内导体连接部22呈引线状。内导体连接部22从零部件主体部21的前表面向前方延伸。内导体连接部22与内导体30连接。中心导体连接部23呈引线状。中心导体连接部23从零部件主体部21的后表面向后方延伸。中心导体连接部23与屏蔽电线10的中心导体11连接。
[0019]内导体30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等而形成为一体。如图3所示,内导体30具有对方连接部31和电气零部件连接部33。对方连接部31与未图示的对方侧内导体端子连接。在对方连接部31设置有能够卡止于电介质35的左右一对卡止突起32(图3中仅示出一个)。电气零部件连接部33与电气零部件20的内导体连接部22连接。电气零部件连接部33具有从底壁部分竖立的左右一对压接片34(参照图4)。
[0020]电介质35由合成树脂制成。在电介质35的内部收纳内导体30。
[0021]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屏蔽端子,具备外导体、电气零部件的连接部以及绝缘体,所述外导体具有压接于屏蔽电线的末端部的压接部、在所述压接部的前侧开设出开口部的底面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底面部的左右两侧的侧面部,所述电气零部件的连接部配置在所述左右两侧的侧面部之间,通过将所述屏蔽电线的中心导体与所述电气零部件连接来构成,所述绝缘体具有位于所述电气零部件的连接部与所述侧面部之间的左右的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端子,其中,所述绝缘体具有与所述开口部嵌合的底壁。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端子,其中,所述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井翔平桥本宣仁洼田基树金村佳佑山中航伊藤优佑小林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