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562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7
一种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包括支撑框架、输送带主体、支撑座和操控面板,所述输送带主体和支撑座均固定设置在支撑框架上,并且支撑座的横梁部分位于输送带主体上方,所述操控面板设置在支撑座的横梁部分上,并且操控面板位于输送带主体的正上方,所述输送带主体设有包装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主体,主体由同步带连接;可旋转的操控面板,操控面板自由度2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先进生产制造及自动化
,具体地,涉及一种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包装软管广泛应用在膏体食品、药品、生活用品等领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装软管是大批量生产的,在传统生产模式中,高速制管机型在完成软管生产后,将软管直接无序放置在输送皮带上,软管经皮带摩擦作用,向后传递至全检工人身前,由全检工人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及装箱。
[0003]但是,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多数制造业公司处于用人难、用人荒的尴尬境地中,且人工检测会因工作时间的推移产生疲劳,导致检测稳定性的下降,且人工的介入也导致了微生物混入的风险,在软管包装行业,尤其是药管生产过程中,进一步增加了微生物管控的难度。
[0004]综上可见,改变传统生产操作模式,进一步推动自动化生产成为了行业的重要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解决传统软管制造行业生产过程中,软管摆放无序、人工检测稳定性不足、微生物管控难度较高等问题,且提供一个可在线进行智能质检的输送平台。
[0006]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包括支撑框架、输送带主体、支撑座和操控面板,所述输送带主体和支撑座均固定设置在支撑框架上,并且支撑座的横梁部分位于输送带主体上方,所述操控面板设置在支撑座的横梁部分上,并且操控面板位于输送带主体的正上方,所述输送带主体设有包装软管。本技术所述的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主体,主体由同步带连接;可旋转的操控面板,操控面板自由度270
°
,可实现几乎全部工作范围的位置覆盖;支撑框架主体,主体采用铸铁,具备测算后的自重,放置整个机构因前端及后端的摆动动作产生位置的偏移,主体采用烤漆工艺,有效防止漆面易产生脱落的问题发生;针对不同制管机型的不同车速、软管形态和产品尺寸,会产生不同适配硬件及参数上的差异,但大体结构相同,且此输送带可进行长度缩减,因检测项目较多且各项目之间存在检测要求上的冲突,为满足不同检测需求,顾此输送带较长,非设计缺陷或项目预期不周导致。
[0007]进一步的,上述的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所述输送带主体包括输送带支撑框架、输送带驱动装置、两个对称设置的输送传动装置和一组软管输送槽,所述输送带驱动装置和两个对称设置的输送传动装置均设置在输送带支撑框架上,所述输送带支撑框架固定设置在支撑框架上,所述输送带驱动装置和两个对称设置的输送传动装置连接,所述一组软管输送槽与两个对称设置的输送传动装置连接,并且一组软管输送槽依次排列。输
送带主体为整个输送带提供动力、精准速度及位置。
[0008]进一步的,上述的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所述软管输送槽上设有倾斜面一和倾斜面二,所述倾斜面一的坡面小于倾斜面二的坡面,并且倾斜面一和倾斜面二呈V字形设置,所述倾斜面一和倾斜面二之间形成凹陷的随形槽。随形槽的结构为仿V字型,前端坡面短、后端坡面长,便于软管放置后由静至动的过程中消除软管的惯性,防止软管移位或掉落,且短坡面具有一个倒V字的坡面,可与另一随形槽的长坡面实现无缝对接,防止软管放置在随形槽时发生机械加工误差的偏差导致软管躺在两个随形槽中间的缝隙上,此随形槽经过软管加工能力的直径测算,对于不同且直径差距过大的软管产品,可进行相应尺寸的变换,随形槽采用内卡式结构,便于拆卸与组装。
[0009]进一步的,上述的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所述输送带支撑框架上设有理管靠山一。为检测平台提供检测基准面实现对焦的理管靠山一。
[0010]进一步的,上述的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所述输送带支撑框架上设有理管靠山二,所述理管靠山二的起始端和理管靠山一的末端正对设置。根据管长限制软管位置的理管靠山二。
[0011]进一步的,上述的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所述输送带支撑框架上设有理管变向靠山,所述理管靠山一和理管变向靠山位于一组软管输送槽的一侧,并且理管靠山一位于理管变向靠山靠近输送带主体起始端的一侧。为下一检测工位提供基准变化实现变换对焦的理管变向靠山。
[0012]进一步的,上述的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所述输送带支撑框架上设有出管变向靠山,所述出管变向靠山位于一组软管输送槽远离理管变向靠山的另一侧,所述理管靠山一、理管靠山二、理管变向靠山和出管变向靠山沿着输送带主体起始段至末端的方向依次设置。为装箱机的摆动上管平台提供同一取管位置的出管变向靠山。
[0013]进一步的,上述的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所述输送带支撑框架上设有理管靠山一的位置处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感应电眼,所述两个对称设置的感应电眼位于一组软管输送槽的两侧。其上料段增加了对射感应电眼进行有管检测,当有产品经过时才会触发后段的检测工位进行质量检测,否则不触发,此项增加意在延长检测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检测数据的有效性。
[0014]进一步的,上述的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所述输送带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主动传动齿轮、传送皮带、感应齿轮、接近感应电眼、从动传动齿轮和皮带张紧轮,所述伺服电机的转轴和主动传动齿轮连接,所述主动传动齿轮通过传送皮带和从动传动齿轮连接,所述皮带张紧轮与传送皮带相接触,所述感应齿轮和从动传动齿轮通过同一转轴连接,所述接近感应电眼可接收感应齿轮的电信号,所述从动传动齿轮和输送传动装置连接。用于提供动力和位置控制的伺服电机、将伺服电机动力传递出去的主动传动齿轮、用于将传动齿轮的动力传递至下一段的传送皮带、将传送皮带固定,且便于拆卸的皮带涨紧轮、能够实现精准位置和速度控制的接近感应电眼、配合实现驱动实时监测及调控的感应齿轮、为将动力传递至输送带齿轮的从动传动齿轮、与输送带的同步带相连,且用于动力传递的同步带驱动齿轮。
[0015]进一步的,上述的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所述输送传动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同步带驱动齿轮和同步带,所述两个对称设置的同步带驱动齿轮的其中之一和从
动传动齿轮连接,所述同步带套设在两个对称设置的同步带驱动齿轮上,所述一组软管输送槽的端部与同步带连接。
[0016]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当已完成生产的软管经前端摆动机构放置在对应前端生产车速匀速运动的本专利技术的随形槽内,经可调节理管部分将软管进行位置固定,方便智能在线检测设备进行质量检验,检验过程中由于检验项目多样,检验设备分布于此输送带的不同区域,且对于检测视野有各自要求,所以需要软管在此输送带上实现3次不同定位点的理管动作,完成检测后,经后端摆动真空抓手将软管吸取并传递至后端的装箱机中,完成生产过程。
[0017]本技术所述的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具有如下优点:
[0018]1、随形槽可点动,为检测的建模等准备工作提供基准操作面;
[0019]2、控制面板可调节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输送带主体(2)、支撑座(3)和操控面板(4),所述输送带主体(2)和支撑座(3)均固定设置在支撑框架(1)上,并且支撑座(3)的横梁部分位于输送带主体(2)上方,所述操控面板(4)设置在支撑座(3)的横梁部分上,并且操控面板(4)位于输送带主体(2)的正上方,所述输送带主体(2)设有包装软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主体(2)包括输送带支撑框架(21)、输送带驱动装置(22)、两个对称设置的输送传动装置(23)和一组软管输送槽(24),所述输送带驱动装置(22)和两个对称设置的输送传动装置(23)均设置在输送带支撑框架(21)上,所述输送带支撑框架(21)固定设置在支撑框架(1)上,所述输送带驱动装置(22)和两个对称设置的输送传动装置(23)连接,所述一组软管输送槽(24)与两个对称设置的输送传动装置(23)连接,并且一组软管输送槽(24)依次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输送槽(24)上设有倾斜面一(241)和倾斜面二(242),所述倾斜面一(241)的坡面小于倾斜面二(242)的坡面,并且倾斜面一(241)和倾斜面二(242)呈V字形设置,所述倾斜面一(241)和倾斜面二(242)之间形成凹陷的随形槽(243)。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支撑框架(21)上设有理管靠山一(2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支撑框架(21)上设有理管靠山二(212),所述理管靠山二(212)的起始端和理管靠山一(211)的末端正对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软管的在线检测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支撑框架(21)上设有理管变向靠山(213),所述理管靠山一(211)和理管变向靠山(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卓李德炜
申请(专利权)人:三樱包装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