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542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输入单元以及显示单元,其中,还包括照明控制单元,其中,所述输入单元,用于向所述照明控制单元发送照明控制指令;所述照明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并识别输入单元发送来的照明控制指令,然后依照该控制指令进行处理后控制显示单元进行显示;所述显示单元,用于在照明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进行显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无需在移动终端外壳中额外设置灯泡,而是利用移动终端自身的具有高发光效率的LED灯,使移动终端实现照明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被广泛地应用,移动终端的功能也越来越完善,移动终端不仅能实现通话和收发短信业务,还具备上网、照相、听歌等各种功能。作为大众随身必须携带的设备,移动终端将越来越多的具备各种功能,例如具备手电筒的功能。现有的一种具有手电筒功能的移动终端,是在移动终端的外壳处,安装了一个普通的小灯泡,通过移动终端的电池来供电,并且设置有一个开关,对小灯泡进行开关控制。但是,现有的具有手电筒功能的移动终端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是通过一个小灯泡来实现照明,小灯泡的功率很小,且亮度不高,所以照明的效果很差,覆盖的范围也很较小;2、由于该小灯泡是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外壳中,因此对移动终端整体外观造成了影响;3、用于控制小灯泡的按钮设在移动终端的外壳表面,比较容易被触碰到,造成不必要的开启,电池电量被无意中消耗掉;4、普通的灯泡的使用寿命也不是太长,一但灯泡失效,无法更换,照明即成为了一种摆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利用其自身的具有高发光效率的LED灯实现照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移动终端中的显示单元,使移动终端实现照明。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包括输入单元以及显示单元,其中,还包括照明控-->制单元,其中,所述输入单元,用于向所述照明控制单元发送照明控制指令;所述照明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并识别输入单元发送来的照明控制指令,然后依照该控制指令进行处理后控制显示单元进行显示;所述显示单元,用于在照明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进行显示。所述照明控制单元包括检测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并识别输入单元发送来的照明控制指令,并将该照明控制指令传输至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发送来的照明控制指令,控制供给所述所述显示单元的电压或电流。其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变供电模块和硬件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硬件控制电路,用于依照检测模块发送来的照明控制指令,向变供电模块发送提高供给所述显示单元电压或电流的命令;所述变供电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硬件控制电路发送来的控制命令,提高供给所述显示单元的电压或电流。所述显示单元,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LED灯的LCD显示器。所述硬件控制电路,可以进一步用于向LCD显示器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中包含控制码,用于控制LCD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所述显示设备可以包含聚光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移动终端获取照明控制指令,并依照所述照明控制指令进行处理;步骤2: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处理结果进行显示。其中,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照明控制指令通过向移动终端输入预设的操作码或者通过触发菜单的方式发出。在所述步骤1中,依照所述照明控制指令进行处理,包括下列步骤:移动终端依照其识别的所述照明控制指令,控制其进行显示所需要的电压或电流。在所述步骤1中,依照所述照明控制指令进行处理,进一步包括下列步骤:移动终端依照其识别的所述照明控制指令,通过输入预设的控制码控制移动终端的显示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利用其自身的具有高发光效率的LED灯进行照明,而无需在移动终端外壳中额外设置灯泡,在需要照明时,通过处理单元控制移动终端中LED灯的电压,从而使移动终端达到照明的需求,并通过处理单元进一步控制LCD全屏为白,提高透光度,从而实现了移动终端的远距离的照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在不改变现有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的情况下,利用移动终端自身的部件来实现与普通手电筒一样的功能,即不需要在移动终端上额外增加单独的发光器件,例如普通的灯泡、发光管等,而是直接利用移动终端显示装置中必不可少的发光器件,并且通过显示装置中各单元的有效配合来达到照明的目的。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包括:输入单元1、照明控制单元2以及显示单元3。其中,输入单元1,用于向照明控制单元2发送照明控制指令;照明控制单元2,用于接收并识别输入单元1发送来的照明控制指令,然后依照该控制指令进行处理后控制显示单元3进行显示;显示单元3,用于在照明控制单元2的控制下进行显示。其中:输入单元1可以包括键盘或触摸屏等,用户可以通过按特殊键(例如按一串特殊的数字+#)或者通过触发菜单的方式,发出照明控制指令;照明控制单元2可以包括检测模块21和处理模块22;显示单元3,可以为包含发光二极管(LED)模块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其中,照明控制单元2中的检测模块21,用于检测并识别输入单元1发送来的照明控制指令,并将该照明控制指令传输至处理模块22;处理模块22,用于根据检测模块21发送来的照明控制指令,控制供给所述LED模块的电压或电流。通常,所述LED模块包含背光板,而背光板又包含LED灯,LED灯为LED模块的光源,LED灯发出的光通过背光板发出。-->另外,处理模块22,可以包括变供电模块和硬件控制电路,其中,硬件控制电路,用于依照检测模块发送来的照明控制指令,向变供电模块发送提高供给所述LED灯的电压或电流的命令;变供电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硬件控制电路发送来的控制命令,提高供给所述LED灯的电压或电流。在实际应用中,检测模块21,可以通过承载于CPU的应用程序来实现;处理模块22中的变供电模块可以通过一个可编程的控制芯片来实现,例如在该控制芯片中包含寄存器,该寄存器中保存了与各个二进制值相应的各个电压输出值,以此,通过向变供电模块输入不同的二进制值得到不同的输出电压。此外,基于如前所述,依照检测模块21发送来的照明控制指令,硬件控制电路,进一步用于控制LCD的显示效果,例如LCD的透明度和/或颜色变化,进而达到照明要求。较佳地,硬件控制电路控制LCD全屏点亮,不显示任何的颜色,以达到最佳的透光效果,此时LCD就完全成为一个发出白织光的光源。在实际应用中,硬件控制电路向LCD的硬件驱动芯片发送的控制指令中包含二进制的控制码,所述控制码用于控制LCD的显示效果,例如LCD的透明度和/或颜色变化。较佳地,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单元采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Film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 LCD)。采用表面贴片元器件(SurfaceMount Device,SMD)LED与印刷线路板(Print chip board,PCB)线路板组合置于导光板边沿入光的方式,LED背光板置于LCD显示器的正下方,并且,采用6个LED灯分别置于LCD显示器四周的正下方,这样LCD显示器的背光均匀度更好。其中,采用的贴片SMD LED+PCB线路板置于导光板边沿入光的方式为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不再详细描述。由于LCD显示器的面积一般在1.5-2.5英寸左右,发光面积和普通照明用的手电筒差不多,而且由于白光LED亮度高,所以近距离照明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移动终端的LCD显示器没有聚光的作用,在远距离的照明时,照明效果并不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输入单元以及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照明控制单元,其中,所述输入单元,用于向所述照明控制单元发送照明控制指令;所述照明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并识别输入单元发送来的照明控制指令,然后依照该控制指令进行处理后控 制显示单元进行显示; 所述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照明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进行显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输入单元以及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照明控制单元,其中,所述输入单元,用于向所述照明控制单元发送照明控制指令;所述照明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并识别输入单元发送来的照明控制指令,然后依照该控制指令进行处理后控制显示单元进行显示;所述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照明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进行显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控制单元包括检测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并识别输入单元发送来的照明控制指令,并将该照明控制指令传输至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发送来的照明控制指令,控制供给所述所述显示单元的电压或电流。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变供电模块和硬件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硬件控制电路,用于依照检测模块发送来的照明控制指令,向变供电模块发送提高供给所述显示单元电压或电流的命令;所述变供电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硬件控制电路发送来的控制命令,提高供给所述显示单元的电压或电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发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