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气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453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氧气面罩,包括:面罩、供氧导管和防漏气贴;面罩设有通气组件和弹力带,通气组件可与加压装置连接,弹力带与面罩可拆卸连接;供氧导管包括供氧总管、第一供氧支管以及第二供氧支管;第一供氧支管以及第二供氧支管均呈“L”型,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第一供氧支管以及第二供氧支管的水平段外设有固定组件,第一供氧支管以及第二供氧支管的竖直段之间的距离可根据面罩上供氧接口的位置进行调整;两个供氧支管的一端均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通过螺纹伸缩调节长度;防漏气贴一面贴于患者面部,另一面设有“M”型突起,“M”型突起的中间凹陷处可供胃管通过。型突起的中间凹陷处可供胃管通过。型突起的中间凹陷处可供胃管通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气面罩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氧气面罩。

技术介绍

[0002]使用无创呼吸机改善通气功能为目前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无创呼吸机主要通过面罩辅助患者通气,需要使用加压给氧面罩供氧的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对于较高浓度氧气有极度依赖性,一但供氧中断,会危及生命。
[0003]目前,临床上没有合适、安全的供氧管路,只能使用双腔鼻导管代替,双腔鼻导管两个供氧管的间距远小于面罩的供氧接口距离,使用时,医护人员需拉扯两个供氧管使其套入供氧接口;氧气管路具有一定的弹性,被拉扯后会回缩,非常容易从供氧接口处滑脱,如此便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0004]加压给氧要求面罩与患者面部完全贴合不漏气,方能达到预定的治疗效果,患者鼻腔插有胃管再使用加压给氧面罩时,胃管与面罩边缘交接处很难密闭贴合;临床上通常会加大面罩压向面部的压力,缓解边缘漏气的情况;患者面部受压加重,剧烈的疼痛往往使患者不能配合使用面罩,使通气治疗无法进行,严重者会还引起皮肤坏死破损;医护人员对胃管进行操作或患者移动时,胃管来回移动也会造成面罩不能与皮肤紧密贴合从而影响治疗。
[0005]因此,亟需一种能调节供氧管之间的距离、能改善氧气罩与面部贴合情况的氧气面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氧气面罩。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提供一种氧气面罩,包括:面罩、与所述面罩可拆卸连接的供氧导管以及与所述面罩可拆卸连接的防漏气贴;
[0009]其中,所述面罩包括:面罩主体、通气组件和弹力带;所述通气组件固定地设于所述面罩主体外表面的近端,所述通气组件为中空结构,且所述通气组件与所述面罩主体的内部联通;所述面罩主体的中部开设有若干供氧接口;所述弹力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卡扣与所述面罩主体内表面的两侧可拆卸连接;
[0010]所述供氧导管包括:供氧总管、第一供氧支管和第二供氧支管;所述供氧总管的一端与氧气瓶可拆卸连接,所述供氧总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供氧支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供氧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供氧支管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第一调节组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供氧支管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第二调节组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供氧接口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供氧接口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另一端设有管盖;所述第一供氧支管和所述第二供氧支管均呈“L”型,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固定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供氧支管和所述第
二供氧支管的水平段外;
[0011]所述防漏气贴的顶面中部设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顶面设有“M”型突起,且所述“M”型突起与所述面罩主体密封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呈环状,且所述固定组件的一端设有卡槽,所述固定组件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卡槽可拆卸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外径与所述第一供氧支管的内径相匹配;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外径与所述第二供氧支管的内径相匹配。
[0014]优选地,所述防漏气贴的底面设有抑菌层。
[0015]更优选地,所述抑菌层的底面还设有防水层。
[0016]优选地,所述防漏气贴的底面呈圆形,且所述防漏气贴的底面直径为2.5

3cm。
[0017]优选地,所述“M”型突起的中间凹陷处深度介于0.5cm与0.8cm之间。
[0018]优选地,所述弹性组件由聚氨酯制得。
[0019]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0]本技术的氧气面罩包括面罩、供氧导管和防漏气贴;面罩设有通气组件和弹力带,通气组件可与加压装置连接,弹力带与面罩可拆卸连接,适用于不同的患者;供氧导管包括供氧总管、第一供氧支管以及第二供氧支管;供氧总管的一端与供氧装置连接,供氧总管的另一端与第一供氧支管以及第二供氧支管固定连接;第一供氧支管以及第二供氧支管均呈“L”型,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第一供氧支管以及第二供氧支管的水平段外设有固定组件,第一供氧支管以及第二供氧支管的竖直段之间的距离可根据面罩上供氧接口的位置进行调整,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固定组件将两个供氧支管的间距锁定;两个供氧支管的一端均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通过螺纹伸缩调节长度;防漏气贴一面贴于患者面部,另一面设有“M”型突起,“M”型突起的中间凹陷处可供胃管通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面罩以及供氧导管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防漏气贴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0024]面罩1;面罩主体11;通气组件12;供氧接口13;弹力带14;供氧导管2;供氧总管21;第一供氧支管22;第二供氧支管23;固定组件24;防漏气贴3;弹性组件31。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28]本申请中所表述的近端为图1中的左侧,远端为图1中的右侧。
[0029]实施例
[0030]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氧气面罩,包括:面罩1、与所述面罩1可拆卸连接的供氧导管2以及与所述面罩1可拆卸连接的防漏气贴3;
[0031]其中,所述面罩1包括:面罩主体11、通气组件12和弹力带14;所述通气组件12固定地设于所述面罩主体11外表面的近端,所述通气组件12为中空结构,且所述通气组件12与所述面罩主体11的内部联通;所述面罩主体11的中部开设有若干供氧接口13;所述弹力带14的两端分别通过卡扣与所述面罩主体11内表面的两侧可拆卸连接;
[0032]所述供氧导管2包括:供氧总管21、第一供氧支管22和第二供氧支管23;所述供氧总管21的一端与氧气瓶可拆卸连接,所述供氧总管2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供氧支管2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供氧支管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供氧支管22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第一调节组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外径与所述第一供氧支管22的内径相匹配;所述第二供氧支管23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第二调节组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外径与所述第二供氧支管23的内径相匹配;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供氧接口13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1)、与所述面罩(1)可拆卸连接的供氧导管(2)以及与所述面罩(1)可拆卸连接的防漏气贴(3);其中,所述面罩(1)包括:面罩主体(11)、通气组件(12)和弹力带(14);所述通气组件(12)固定地设于所述面罩主体(11)外表面的近端,所述通气组件(12)为中空结构,且所述通气组件(12)与所述面罩主体(11)的内部联通;所述面罩主体(11)的中部开设有若干供氧接口(13);所述弹力带(14)的两端分别通过卡扣与所述面罩主体(11)内表面的两侧可拆卸连接;所述供氧导管(2)包括:供氧总管(21)、第一供氧支管(22)和第二供氧支管(23);所述供氧总管(21)的一端与供氧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供氧总管(2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供氧支管(2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供氧支管(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供氧支管(22)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第一调节组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供氧支管(23)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第二调节组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供氧接口(13)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供氧接口(13)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另一端设有管盖;所述第一供氧支管(22)和所述第二供氧支管(23)均呈“L”型,包括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凌胡三莲邵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