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建筑框架结构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4475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建筑框架结构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检测系统放置于待检测混凝土结构的上方,保持平稳;S2,启动第一电机带动钻头转动,同时伸长伸缩杆,进行钻芯;S3,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吸尘机构将钻头处的灰尘吸附干净;S4,架体底部设置的缓冲机构,通过缓冲机构对检测系统有效避震;S5,将取出的混凝土样品通过混凝土强度检测仪进行检测;通过设置吸尘机构,达到良好的除尘效果,保持施工空气环境干净卫生,减少对健康的危害;通过设置缓冲机构,降低弹簧伸长行程的颠簸,有效缓冲震荡,不仅达到良好的抗震作用,同时防止部件松动脱落,延长使用寿命,大大减小了噪声污染。了噪声污染。了噪声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建筑框架结构的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建筑框架结构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框架一般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混凝土的强度及缺陷及检测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主要分为非破损检测技术和局部破损检测技术,采用非破损检测时,一般存在检验结果精确度较差;目前,关于混凝土的强度的非破损检测技术有回弹法。超声法,具有破损检测技术有钻芯法、拔出法和灌入法,破损法常用钻芯法或者拔除法,检测精度高,检测难度大;建筑结构性能检测使可靠性鉴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反应建筑结构不同的参数,提升建筑检测质量。
[0003]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20384750.4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建筑检测量装置,包括建筑检测量装置主体,所述建筑检测量装置主体外设有外壳,且建筑检测量装置主体内安装有垂直度测量机构以及距离测量机构,所述垂直度测量机构与距离测量机构之间设有伸缩固定杆,且伸缩固定杆其中一端连接有空鼓锤,所述建筑检测量装置主体上下两侧均连接有把手,且建筑检测量装置主体边角设有防护块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20809992.0公开了一种建筑检测用打孔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支柱的左侧开设有第一T形滑槽,所述第一T形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T形滑杆,所述T形滑杆与第一T形滑槽相适配,所述T形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杆现有技术中,对于破损式的建筑检测检测装置,一般采用钻孔取出待检测建筑块,对其进行检测,但是在取样检测的过程中,传统的检测系统在打孔过程中,会造成灰尘和粉末四散乱飞的情况,不进污染施工环境,液严重危害着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现有的检测装置除尘效率低,除尘效果差;而且传统的钻芯检测装置,在检测时,会产生较为强烈震荡,不仅会造成检测装置的零件松动脱落,影响正常使用,同时也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实现建筑框架结构的检测方法,通过设置吸尘机构,达到良好的除尘清洁效果,保持施工空气环境干净卫生,减少对健康影响;通过设置缓冲机构,大大降低弹簧伸长行程的颠簸,有效缓冲震荡,不仅达到良好的抗震作用,同时防止部件松动脱落,延长使用寿命,而且,大大减小了噪声污染,为周围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现建筑框架结构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检测系统放置于待检测混凝土结构的上方,保持平稳;S2,启动第一电机带动钻头转动,同时伸长伸缩杆,进行钻芯;S3,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吸尘机构将钻头处的灰尘吸附干净;S4,架体底部设置
的缓冲机构,通过缓冲机构对检测系统有效避震;S5,将取出的混凝土样品通过混凝土强度检测仪进行检测。
[0006]优选的,步骤S3中,吸尘机构的第二电机连接有凸轮,带动凸轮进行往复运动,凸轮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有滑杆,滑杆在固定块上通过滑槽往复滑动;滑杆的另一端连接的活塞板在增压腔内往复运动,当活塞板向右运动时,第二吸附管的风门受到增压腔内压力,处于闭合状态,第一出气口由于受到增压腔的负压,处于闭合状态,第一吸附管的风门处于负压状态,呈打开状态,通过第一吸附管连接的第一吸头对钻芯产生的灰尘进行吸附,增压腔呈负压状态,将灰尘完全吸附至增压腔内,此时第二出气口的风门处于承压状态,处于打开状态,将带有灰尘的空气吹入排气管,通过排气管进入水箱内部进行过滤,灰尘全部被水过滤,保持施工现场的无尘环境。
[0007]优选的,当活塞板向左运动时,第一吸附管和第二出气口的风门呈闭合状态,第二吸附管和第一出气口的风门呈打开状态,第一吸附管进行吸附灰尘,第一出气口将灰尘通过排气管排入水箱进行过滤。
[0008]优选的,步骤S4中,缓冲机构随着架体的振动,架体对弹簧进行压缩,弹簧压缩的同时导杆带动伸缩块在套管内向上移动,且弹簧对连接块产生压力,连接块带动压电晶体板振动,所述压电晶体板为悬臂梁结构,压电晶体振动时,粘接在基板上的压电晶体两个面会出现正负两级,伴随有电荷移动,形成电势差,通过整流器整流之后进行存储到电源。
[0009]优选的,压电晶体板的上、下两个面均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与有电磁线圈连接,通过压电晶体板产生的电能接通电磁线圈,电磁线圈形成电势差,通电线圈在其周围形成电磁场。
[0010]优选的,在架体压缩弹簧振动同时,压电晶体板产生电动势,使电磁线圈产生电压,根据“电磁感应定律”通电线圈周围产生电磁场,使电磁液中的带电颗粒进行有序排列,减小带电颗粒之间的距离,增强电磁液阻尼,从而减缓伸缩块在套管中运动的速度。
[0011]优选的,一种实现建筑框架结构的检测方法采用一种检测系统;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内部上方设有吸尘机构,所述吸尘机构与架体连接;所述架体的底部设有缺口,缺口的两侧对称设有缓冲机构;所述吸尘机底部中心位置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钻头,所述钻头与架体底部的缺口相对应;所述吸尘机构的顶部对称连接有第一吸附管和第二吸附管;所述第一吸附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吸头;所述第二吸附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吸头;所述第一吸头和第二吸头设在架体底部的缺口处,且第一吸头和第二吸头对称设置在所述钻头的两侧。
[0012]优选的,所述吸尘机构包括密封盒体,所述密封盒体顶部通过设置的连接件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盒体的底部对称连接有两个水箱;所述所述密封盒体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靠近两端的位置设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密封盒体远离所述第一吸附管的一侧对称连接有两个排气管,两个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水箱的底部。
[0013]优选的,所述隔板将密封盒体分成两个腔室,隔板上方腔室为增压腔,隔板下方腔室为通气腔;所述增压腔内设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一侧中心位置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贯穿密封盒体,且与密封盒体构成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另一端下方滑动连接有固定块,所
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滑杆设置在滑槽内,滑杆与滑槽构成滑动匹配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滑杆另一端上方通过设置连接件滑动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连接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驱动凸轮转动,间接带动滑杆在密封盒体内做循环往复运动;所述第二电机与架体固定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靠近底部的侧壁连接有压电晶体板,所述压电晶体板包括压电陶瓷层和基层,基层为金属层;所述压电晶体板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压电晶体板的垂直侧面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导杆的一端设在所述套管的内部,所述套管靠近导杆的一端侧壁向内弯折,使导杆不能滑脱;所述套管和导杆的外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连接块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管连接;所述套管与导杆密封滑动连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建筑框架结构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检测系统放置于待检测混凝土结构的上方,保持平稳;S2,启动第一电机带动钻头转动,同时伸长伸缩杆,进行钻芯;S3,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吸尘机构将钻头处的灰尘吸附干净;S4,架体底部设置的缓冲机构,通过缓冲机构对检测系统有效避震;S5,将取出的混凝土样品通过混凝土强度检测仪进行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现建筑框架结构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吸尘机构的第二电机连接有凸轮,带动凸轮进行往复运动,凸轮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有滑杆,滑杆在固定块上通过滑槽往复滑动;滑杆的另一端连接的活塞板在增压腔内往复运动,当活塞板向右运动时,第二吸附管的风门受到增压腔内压力,处于闭合状态,第一出气口由于受到增压腔的负压,处于闭合状态,第一吸附管的风门处于负压状态,呈打开状态,通过第一吸附管连接的第一吸头对钻芯产生的灰尘进行吸附,增压腔呈负压状态,将灰尘完全吸附至增压腔内,此时第二出气口的风门处于承压状态,处于打开状态,将带有灰尘的空气吹入排气管,通过排气管进入水箱内部进行过滤,灰尘全部被水过滤,保持施工现场的无尘环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实现建筑框架结构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巍衣建妮李松涛朱永超刘杰马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