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总成及其热管理控制方法、电动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总成及其热管理控制方法、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用户对整车续航里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池的充电速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满足用户在各种环境温度下都可以快速补能的需求,对电池热管理的要求也更加苛刻。现有电动汽车一般整车配电单元、DCDC布置于整车前机舱位置,整车存在重量大、空间利用率低、高低压线束厂的问题。同时现有动力电池普遍存在低温环境下,充电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总成及其热管理控制方法、电动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低温环境下,动力电池充电效率低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总成,包括:能量存储单元,能量存储单元包括下箱体,下箱体包括纵向边梁和横向边梁,横向边梁与多个加强梁相连接,多个加强梁沿下箱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多个加强梁中与纵向边梁相邻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存储单元(1),所述能量存储单元(1)包括下箱体(11),所述下箱体(11)包括纵向边梁(111)和横向边梁(114),所述横向边梁(114)与多个加强梁(112)相连接,多个所述加强梁(112)沿下箱体(11)的宽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多个所述加强梁(112)中与所述纵向边梁(111)相邻的所述加强梁(112)与所述纵向边梁(111)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多个所述加强梁(112)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梁(112)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芯(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边梁(111)与所述电芯(13)之间、所述加强梁(112)与所述电芯(13)之间设置有PTC发热片(15),所述下箱体(11)的底部还设置有液冷板(113),所述液冷板(113)的内部设置有液冷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13)与所述纵向边梁(111)、所述加强梁(112)之间均具有间隙地设置,所述间隙内均填充有灌封胶(14),所述PTC发热片(15)通过所述灌封胶(14)与所述电芯(13)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边梁(111)为型材结构,所述纵向边梁(111)朝向所述电芯(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PTC型腔结构(1111),所述第一PTC型腔结构(1111)内设置有所述PTC发热片(15),所述第一PTC型腔结构(1111)通过所述灌封胶(14)与所述电芯(13)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112)为型材结构,所述加强梁(112)朝向所述电芯(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PTC型腔结构(1121),所述第二PTC型腔结构(1121)内设置有所述PTC发热片(15),所述第二PTC型腔结构(1121)通过所述灌封胶(14)与所述电芯(13)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总成还包括:能量分配单元(2),所述能量分配单元(2)通过电连接单元(4)与所述能量存储单元(1)连接,且所述能量分配单元(2)通过高压线束(115)与PTC发热片(15)连接;控制单元(3),所述控制单元(3)通过低压连接单元(5)与所述能量存储单元(1)连接,所述控制单元(3)通过低压端口(51)与所述能量分配单元(2)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单元(4)位于所述能量存储单元(1)与所述能量分配单元(2)之间,所述电连接单元(4)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阎超,张新宾,于聪,张占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