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用蓄电池箱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64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用蓄电池箱及轨道车辆,该蓄电池箱内通过隔板分割为用于容纳蓄电池的第一腔室,和用于容纳电气设备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和第二腔室内均设有穿线孔;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有害气体监测仪;所述第一腔室的正面和背面相对地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进风口处安装有电动进风百叶窗,所述排风口处安装有排风风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有害气体监测仪、电动进风百叶窗和排风风机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满足轨道车辆上蓄电池和电气设备同时安装的问题,又能保证蓄电池运用热管理和防爆安全管理的要求。用热管理和防爆安全管理的要求。用热管理和防爆安全管理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用蓄电池箱及轨道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蓄电池箱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车用动力电池安全事故频发,威胁人身安全,商业推广和社会效益,目前电池的安全性研究已经成为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电池安全事故大多以热失控以及密闭空间易燃易爆气体的产生为主。
[0003]传统的轨道交通车辆多安装有用于给辅助系统供电的蓄电池部件。蓄电池种类繁多,主要有三元锂电池、钛酸锂电池、铅酸电池等,其中铅酸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氢气量最大,如不对铅酸蓄电池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极易因热失控和氢气浓度过大而导致电池爆炸,引电池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现有轨道交通车辆上的蓄电池箱不具备电池监控功能,极易因热失控和氢气浓度过大而导致电池爆炸,引发电池安全事故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用蓄电池箱,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轨道车辆用蓄电池箱,该蓄电池箱内通过隔板分割为用于容纳蓄电池的第一腔室,和用于容纳电气设备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和第二腔室内均设有穿线孔;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有害气体监测仪;所述第一腔室的正面和背面相对地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进风口处安装有电动进风百叶窗,所述排风口处安装有排风风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有害气体监测仪、电动进风百叶窗和排风风机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0006]通过上述方案,温度传感器采集蓄电池箱内的温度数据并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温度数据对电动进风百叶窗的开度和排风风机的排风量进行调节,以保证蓄电池箱内的温度不超过危险值。另一方面,氢气浓度探测器采集蓄电池箱内的氢气浓度数据并发送给控制器,当氢气浓度数据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电动进风百叶窗开启到最大开度并控制排风风机以最大排风量进行排风。以上装置的控制方法为现有技术,可参考中国技术专利CN205674813U电源车用温控式进排风装置。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左右平行布置;所述穿线孔包括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所述第二穿线孔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的顶部还设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二腔室的顶部还设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分别与所述蓄电池箱转动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上方;所述穿线孔包括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穿线孔位于所述第
二腔室的一侧面上,且第一穿线孔位于所述第二穿线孔的正上方。
[0010]优选地,所述排风口处还安装有电动排风百叶窗,所述排风风机位于所述电动排风百叶窗的内侧;所述电动排风百叶窗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内与所述第一穿线孔相对的一侧还铰接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二腔室内与所述第二穿线孔相对的一侧还铰接有第二盖板。
[0012]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该轨道车辆上安装有上述轨道车辆用蓄电池箱。
[0013]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既能满足轨道车辆上蓄电池和电气设备同时安装的问题,又能实现蓄电池的热平衡管理,还符合防爆安全管理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实施例1
[0018]参见图1,一种轨道车辆用蓄电池箱,该蓄电池箱内通过隔板3分割为用于容纳蓄电池的第一腔室1和用于容纳电气设备的第二腔室2。所述第一腔室1与第二腔室2左右平行布置。所述第一腔室1的底部设有第一穿线孔11,所述第二腔室2的底部设有第二穿线孔21。
[0019]所述第一腔室1的正面和背面相对地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进风口处安装有电动进风百叶窗5,所述排风口处安装有排风风机6和电动排风百叶窗7,所述排风风机6位于所述电动排风百叶窗7的内侧。所述第一腔室1的一侧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8,所述隔板3上朝向第一腔室1的一侧安装有有害气体监测仪9。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电动进风百叶窗5、排风风机6、电动排风百叶窗7、温度传感器8和有害气体监测仪9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0020]所述第一腔室1的顶部还设有第一盖板12,所述第二腔室2的顶部还设有第二盖板22,所述第一盖板12和第二盖板22分别与所述蓄电池箱转动连接。
[0021]实施例2
[0022]参见图2,一种轨道车辆用蓄电池箱,该蓄电池箱内通过隔板3分割为用于容纳蓄电池的第一腔室1和用于容纳电气设备的第二腔室2,且第一腔室1位于第二腔室2的上方。所述第一腔室1的一侧面设有第一穿线孔11,所述第二腔室2的一侧面设有第二穿线孔(图中未示出),且第一穿线孔位11于所述第二穿线孔的正上方。为展示蓄电池箱的内部结构,图2已将蓄电池箱的顶盖隐去。
[0023]所述第一腔室1的正面和背面相对地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进风口处安装有电动进风百叶窗5,所述排风口处安装有排风风机6和电动排风百叶窗7,所述排风风机6位于所述电动排风百叶窗7的内侧。所述第一腔室1的背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8,所述第一腔室1的一侧面安装有有害气体监测仪9。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电动进风百叶窗5、排风风机6、电动排风百叶窗7、温度传感器8和有害气体监测仪9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0024]所述第一腔室1内与所述第一穿线孔11相对的一侧还铰接有第一盖板12。所述第二腔室2内与所述第二穿线孔21相对的一侧还铰接有第二盖板22。
[0025]实施例3
[0026]一种轨道车辆,该轨道车辆上安装有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的轨道车辆用蓄电池箱。
[00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用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该蓄电池箱内通过隔板分割为用于容纳蓄电池的第一腔室和用于容纳电气设备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和第二腔室内均设有穿线孔;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有害气体监测仪;所述第一腔室的正面和背面相对地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进风口处安装有电动进风百叶窗,所述排风口处安装有排风风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有害气体监测仪、电动进风百叶窗和排风风机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左右平行布置;所述穿线孔包括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所述第二穿线孔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用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的顶部还设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二腔室的顶部还设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分别与所述蓄电池箱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明明邢涛刘洋马晓宁许良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