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混式自吸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621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混式自吸离心泵,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外混式自吸效率低、整体重量大等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泵体,设置在泵体内的导叶,设置在导叶内腔中的叶轮,通过联接件连接在所述泵体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叶轮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包括盖板,与所述盖板的边沿配合的围壁,所述导叶的盖板上设置调整孔和回流孔,所述调整孔与所述叶轮的出水口适配,所述回流孔背离所述调整孔设置,所述回流孔靠近所述围壁设置,所述回流孔中设置回流孔塞结构,所述导叶的材质为PPO。其效果:使大流量泵采用外混式自吸,提高自吸效率和速率,并有效降低整泵重量。并有效降低整泵重量。并有效降低整泵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混式自吸离心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泵领域,尤其涉及改进自吸结构实现快速自吸的一种外混式自吸离心泵。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自吸式离心泵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泵体,设置在泵体内的叶轮,叶轮的进水口与泵体的进水口配合,叶轮的出水口与泵体的出水口配合,泵体的出水口处设置气液分离室。在自吸阶段,水、气被吸进叶轮腔中,经叶轮旋转搅拌输出至气液分离室,在气液分离室内气液进行分离,气体从泵体的出口排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叶轮腔,直至泵体内的气体全部被排出完成自吸。自吸式离心泵根据混合方式分为内混式自吸离心泵和外混式自吸离心泵。自吸式离心泵根据流量分为小流量离心式自吸离心泵和大流量离心式自吸离心泵。
[0003]现在的这些离心泵存在以下特点:
[0004]1、小流量离心式自吸泵自吸速度快,大流量离心式自吸泵自吸速度普遍较慢;
[0005]2、大流量离心式自吸泵普遍采用内混式自吸结构,内混式自吸离心泵的泵体普遍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高,产品重量较大;
[0006]3、内混式自吸离心泵较外混式自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混式自吸离心泵,包括泵体(1),设置在泵体(1)内的导叶(2),设置在导叶(2)内腔中的叶轮(3),通过联接件连接在所述泵体(1)上的电机(4),所述电机(4)的驱动轴与所述叶轮(3)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2)包括盖板(5),与所述盖板(5)的边沿配合的围壁(6),所述导叶(2)的盖板(5)上设置调整孔(7)和回流孔(8),所述调整孔(7)与所述叶轮(3)的出水口适配,所述回流孔(8)背离所述调整孔(7)设置,所述回流孔(8)靠近所述围壁(6)设置,所述回流孔(8)中设置回流孔塞结构,所述导叶(2)的材质为PP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混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孔(7)的直径为D,8.5mm<D<1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混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2)的隔舌与所述叶轮(3)的外缘之间的间隙为a,0<a≤0.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混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3)的后盖板(5)与所述联接件的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为b,0<b≤1mm。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外混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孔塞结构包括塞体(9),与所述塞体(9)配合的密封圈(10),设置在所述塞体(9)上的塞柱(11),套置于所述塞柱(11)的复位弹簧(12),所述导叶(2)上设置塞座(13),所述塞座(13)中设置柱孔(14),所述塞柱(11)穿设在所述柱孔(14)中并限位在所述柱孔(14),所述复位弹簧(12)的两端分别抵压在所述塞体(9)和所述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杰卢威兴王师俞田宝邹志敏沈忠夫
申请(专利权)人:新界泵业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