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气囊的汽车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541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气囊的汽车减震器,涉及汽车减震技术领域,包括上接头、下接头,上接头的外表面设置有上固定片,下接头的外表面设置有下固定片,上固定片与下固定片侧面之间设置有气囊缓冲结构,上固定片与下固定片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护结构,气囊缓冲结构包括设置于上固定片外表面的上衔接片,下固定片的外表面设置有下衔接片,下衔接片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定位柱,上衔接片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衔接柱,定位柱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气囊,上固定片与下固定片之间位于防护结构的轴心处设置有缓冲阻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汽车减震器通常通过弹簧搭配阻尼完成减震,但减震的效果相对较差,坐乘体验较差的问题。验较差的问题。验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气囊的汽车减震器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减震
,具体为一种内置气囊的汽车减震器。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减震器在汽车的车轮等部位较为常用,用来减小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震动,能够使得汽车的坐乘体验更佳,现有公开专利一种汽车减震器(授权公告号:CN209705167U),虽然通过旋转螺杆便能实现对减震弹簧的夹紧,使减震弹簧安装更稳定,并且也可以夹紧多种不同规格的减震弹簧,使弹簧座的通用性得到增强,但仍存在如下缺陷:现有汽车减震器通常通过弹簧搭配阻尼完成减震,但减震的效果相对较差,坐乘体验较差,为此,本领域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种内置气囊的汽车减震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气囊的汽车减震器,有效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内置气囊的汽车减震器,包括上接头、下接头,所述上接头的外表面设置有上固定片,所述下接头的外表面设置有下固定片,所述上固定片与下固定片侧面之间设置有气囊缓冲结构,所述上固定片与下固定片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护结构;
[0005]所述气囊缓冲结构包括设置于上固定片外表面的上衔接片,所述下固定片的外表面设置有下衔接片,所述下衔接片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定位柱,所述上衔接片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衔接柱,所述定位柱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气囊。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固定片与下固定片之间位于防护结构的轴心处设置有缓冲阻尼,所述上接头与下接头的外表面均开设有连接孔。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结构包括设置于缓冲弹簧外表面的内保护层,所述内保护层的外表面设置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外保护层,所述海绵层的内部设置有防护弹簧。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衔接片与上固定片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下衔接片与下固定片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上衔接片和下衔接片的数量均为三组,所述上衔接片和下衔接片均为环状阵列分布,且二者的位置上下相一一对应。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柱为空心的柱状结构,所述衔接柱的直径与定位柱的内径大小相等,所述缓冲气囊的最大外径与定位柱的内径大小相等。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保护层和外保护层均为弹性材料,所述防护弹簧的数量为若干组,且若干组防护弹簧为环状阵列分布,所述海绵层为海绵材料。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气囊的汽车减震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一种内置气囊的汽车减震器,通过气囊缓冲结构的作用,在使用时,缓冲减震的过程中,上衔接片会向下移动,通过上衔接片带动衔接柱向下移动,衔接柱随即会向下挤压定位柱内的缓冲气囊,通过缓冲气囊会形成缓冲,能够在原有缓冲弹簧和缓冲阻尼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整个减震器的减震效果,通过三组缓冲气囊的设置能够使得减震的过程中更加稳定,使用的效果较好。
[0014]2、一种内置气囊的汽车减震器,通过防护结构的作用,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内保护层能够对缓冲弹簧直接进行保护,通过海绵层以及防护弹簧的作用,能够加强缓冲弹簧的弹性性能,同时通过海绵层、防护弹簧以及外保护层的配合能够防止缓冲弹簧碰到飞溅的石子等,能够对缓冲弹簧形成保护,能够使得减震器的寿命更长,使用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内置气囊的汽车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内置气囊的汽车减震器气囊缓冲结构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一种内置气囊的汽车减震器气囊缓冲结构处的局部侧剖视图;
[0018]图4为一种内置气囊的汽车减震器防护结构处的局部侧剖视图。
[0019]图中:1、上接头;2、下接头;3、上固定片;4、下固定片;5、气囊缓冲结构;51、上衔接片;52、下衔接片;53、定位柱;54、衔接柱;55、缓冲气囊;6、缓冲弹簧;7、防护结构;71、内保护层;72、海绵层;73、外保护层;74、防护弹簧;8、缓冲阻尼;9、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置气囊的汽车减震器技术方案:一种内置气囊的汽车减震器,包括上接头1、下接头2,上接头1的外表面设置有上固定片3,下接头2的外表面设置有下固定片4,上固定片3与下固定片4侧面之间设置有气囊缓冲结构5,上固定片3与下固定片4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6,缓冲弹簧6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护结构7,上固定片3与下固定片4之间位于防护结构7的轴心处设置有缓冲阻尼8,上接头1与下接头2的外表面均开设有连接孔9。
[0022]请参阅图2

3,气囊缓冲结构5包括设置于上固定片3外表面的上衔接片51,下固定片4的外表面设置有下衔接片52,下衔接片5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定位柱53,上衔接片5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衔接柱54,定位柱53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气囊55,上衔接片51与上固定片3之间为固定连接,下衔接片52与下固定片4之间为固定连接,上衔接片51和下衔接片52的数量均为三组,上衔接片51和下衔接片52均为环状阵列分布,且二者的位置上下相一一对应,定位柱53为空心的柱状结构,衔接柱54的直径与定位柱53的内径大小相等,缓冲气囊55的最大外径与定位柱53的内径大小相等,在使用时,缓冲减震的过程中,上衔接片51会向下移动,通过上衔接片51带动衔接柱54向下移动,衔接柱54随即会向下挤压定位柱53内的缓冲气囊55,通过缓冲气囊55会形成缓冲,能够在原有缓冲弹簧6和缓冲阻尼8的情况下,进一步
加强整个减震器的减震效果,通过三组缓冲气囊55的设置能够使得减震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0023]请参阅图4,防护结构7包括设置于缓冲弹簧6外表面的内保护层71,内保护层71的外表面设置有海绵层72,海绵层72的外表面设置有外保护层73,海绵层72的内部设置有防护弹簧74,内保护层71和外保护层73均为弹性材料,防护弹簧74的数量为若干组,且若干组防护弹簧74为环状阵列分布,海绵层72为海绵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内保护层71能够对缓冲弹簧6直接进行保护,通过海绵层72以及防护弹簧74的作用,能够加强缓冲弹簧6的弹性性能,同时通过海绵层72、防护弹簧74以及外保护层73的配合能够防止缓冲弹簧6碰到飞溅的石子等,能够对缓冲弹簧6形成保护,能够使得减震器的寿命更长,使用的效果更好。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当汽车行驶到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气囊的汽车减震器,包括上接头(1)、下接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1)的外表面设置有上固定片(3),所述下接头(2)的外表面设置有下固定片(4),所述上固定片(3)与下固定片(4)侧面之间设置有气囊缓冲结构(5),所述上固定片(3)与下固定片(4)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6),所述缓冲弹簧(6)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护结构(7);所述气囊缓冲结构(5)包括设置于上固定片(3)外表面的上衔接片(51),所述下固定片(4)的外表面设置有下衔接片(52),所述下衔接片(5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定位柱(53),所述上衔接片(5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衔接柱(54),所述定位柱(53)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气囊(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气囊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片(3)与下固定片(4)之间位于防护结构(7)的轴心处设置有缓冲阻尼(8),所述上接头(1)与下接头(2)的外表面均开设有连接孔(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气囊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7)包括设置于缓冲弹簧(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川董庆义孙胜战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孚乐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