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股骨近端骨折复位夹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312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55
一种股骨近端骨折复位夹紧装置,第一钳柄卡紧部的端部向一侧延伸,第一钳柄卡紧部的端部设置套管,第二钳柄卡紧部的端部设置长孔;所述套管开设有滑槽,套管内滑动设置滑杆,滑杆的一端设置销,销随滑杆滑动设置在滑槽内并同时插装滑动设置在长孔内,套管端部可拆卸设置固定杆;套筒装置包括套筒,套筒内插装有定位针,定位针的外端部设置把手,定位针端部为锥形;固定杆端部设置与定位针匹配卡接的结构,该结构所在平面与第一钳柄、第二钳柄所在平面垂直。股骨头颈部植入带螺纹的钢针,可以使夹持更容易且更牢固;固定杆可拆卸安装在复位钳上,可以更换,扩大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范围;夹持部分位于复位钳的同一侧,便于在手术中观察操作。中观察操作。中观察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股骨近端骨折复位夹紧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骨科手术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股骨近端骨折复位夹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较高,约占髋部骨折的50%。骨折损伤程度由损伤能量高低及局部骨质情况决定,中年患者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引起,而老年患者多为低能量损伤引起,同时常伴随骨质疏松症。因股骨近端解剖学特点,股骨骨折后,股骨近端多内翻移位,远端上移,颈干角变小,内侧骨质劈裂、压缩或粉碎。术中复位过程中股骨多存在内翻畸形,即使部分术中获得良好复位,但因骨质疏松和内侧骨折粉碎,难以支撑,过早下地负重活动容易出现髋内翻畸形。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以髓内钉固定为金标准,中心固定,稳定性良好,可以恢复骨折端力学稳定,利于骨折愈合。但是,因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高龄患者,本就存在严重骨质疏松,股骨头颈部螺旋刀片容易出现切割导致内固定失效,尤其当存在髋内翻畸形时,股骨头颈部内发生螺旋刀片切割的风险更大。所以,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复位中纠正髋内翻畸形尤为重要,本技术基于专利技术人在临床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设计,可以根据术中情况纠正髋内翻畸形。
[0003]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是金标准,目前被广大骨科医师接受,并且随着透视工具及髓内钉器械的改进手术操作更加简单便捷。但是,因为股骨近端存在130
°
左右的颈干角,骨折后骨折端移位导致颈干角变小,内侧骨皮质压缩或者劈裂粉碎。部分股骨转子间骨折线经过大转子尖端,波及到了髓内钉的进钉通道,在髓内钉植入过程中因髓内钉直径存在递增情况,当髓内钉近端进入时因挤压导致髋内翻。一般在置入髓内钉时往往髓内钉的钉道已经形成,此时一旦形成髋内翻畸形,纠正困难。在植入髓内钉前维持骨折端稳定,在近端扩髓过程中扩髓顺利并且彻底,避免进钉时出现挤压导致“楔形效应”是本技术的目的。
[0004]综上所述,股骨近端骨折后,骨折区域可以是多种,并且骨折部分相对于原位置的移动位置也是不确定的,在使用髓内钉固定股骨前,需要将骨折部分复位,然后再打入髓内钉进行固定。但由于上述原因,很难将骨折部分复位,复位后也难以保持在正确的位置。目前现有的骨折复位工具尚没有专门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领域,由于股骨近端的解剖特殊性没有合适的工具把持复位。本技术根据专利技术人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利用工具微创复位,并在经入髓内钉过程中继续保持骨折端稳定,不影响髓内钉的进入。本技术主要为了纠正术中可能存在的髋内翻畸形,将术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避免在股骨髓内钉进钉过程中“楔形效应”导致髋内翻畸形,本技术提供一种股骨近端骨折复位夹紧装置。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股骨
近端骨折复位夹紧装置,包括复位钳、套筒装置,所述复位钳包括第一钳柄、第二钳柄,第一钳柄与第二钳柄相互铰接,两个钳柄以铰接位置为界,其一侧为手握部、另一侧为卡紧部;第一钳柄卡紧部的端部向一侧延伸,第一钳柄卡紧部的端部设置套管,套管向两侧延伸,延伸方向与第一钳柄卡紧部的端部延伸方向平行,第二钳柄卡紧部的端部设置长孔,长孔沿第二钳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套管靠近第二钳柄端部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开口朝向第二钳柄,套管内滑动设置滑杆,滑杆的一端设置销,销随滑杆滑动设置在滑槽内并同时插装滑动设置在长孔内,远离第二钳柄的套管端部可拆卸设置固定杆,固定杆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钳柄卡紧部的端部延伸方向相同;套筒装置包括套筒,套筒内插装有定位针,定位针的外端部设置把手,定位针位于套筒内的端部设置螺纹且该端部为锥形;远离第一钳柄的固定杆端部设置与定位针匹配卡接的结构,该结构所在平面与第一钳柄、第二钳柄所在平面垂直。
[000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0008]1、本技术在股骨头颈部植入带螺纹的的钢针,钢针的尾部连接“T”形把手,在使用复位钳夹持复位股骨时,可以使夹持更容易且更牢固。
[0009]2、本技术的固定杆可拆卸安装在复位钳上,可以根据股骨骨折的具体情况,进行更换,扩大了本技术的使用范围。
[0010]3、技术的夹持部分位于复位钳的同一侧,便于在手术中观察操作。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钳柄手握部设置凸起,凸起靠近铰接位置,第二钳柄手握部整体向第一钳柄弯折。
[001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使操作者能够握紧该装置,进而牢固夹紧骨折的股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钳柄手握部的端部铰接有卡条,卡条的转动平面与两个钳柄的转动平面在同一平面上;卡条内侧面排列有多个卡齿,每个卡齿朝向其铰接位置的面垂直于卡条,另一面倾斜设置;第二钳柄手握部的端部设置一个卡齿,第二钳柄上的卡齿朝向远离第一钳柄的方向上倾斜。
[001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利用卡齿夹紧后,即使操作者没有用力夹紧,也可以夹紧股骨,节省了操作者的体力。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钳柄手握部内侧设置第一弹片,第一弹片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钳柄上,螺钉的位置靠近第一钳柄手握部的端部;第二钳柄手握部内侧设置第二弹片,第二弹片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钳柄上,螺钉的位置靠近第二钳柄手握部端部;第一弹片的另一端与第二弹片的另一端相互靠近并在端部相互卡紧。
[001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能够使第一钳柄上的卡齿与第一钳柄上的卡齿牢固卡紧。
[0017]进一步的,所述滑杆另一端的端面设置防滑齿。
[00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防止滑杆的端部在股骨上打滑,实现牢固夹紧股骨。
[0019]进一步的,远离所述第一钳柄的套管端部设置安装块,安装块上贯穿设置插装孔,插装孔的延伸方向与套管的延伸方向平行,安装块上设置与插装孔垂直的螺纹孔,螺纹孔螺纹连接螺钉,螺钉的外端部设置便于操作的把手;所述插装孔插装有固定杆。
[002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可以很方便的更换固定杆,扩大本技术的使用范围。
[002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端部设置弯钩或Y形结构。
[002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与定位针匹配,固定杆通过与定位针配合,实现与股骨骨折部分的配合。
[0023]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与定位针上螺纹同侧的端部为锥形。
[002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在使用定位针打孔时,使用套筒隔开肌肉,防止定位针上的螺纹转动,磨伤肌肉。
[0025]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一种股骨近端骨折复位夹紧装置实施例中复位钳的正视图;
[0027]图2a、2b、2c、2d为图1中A处的局部视图;
[0028]图3为本技术一种股骨近端骨折复位夹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股骨近端骨折复位夹紧装置,包括复位钳、套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钳包括第一钳柄、第二钳柄,第一钳柄与第二钳柄相互铰接,两个钳柄以铰接位置为界,其一侧为手握部、另一侧为卡紧部;第一钳柄卡紧部的端部向一侧延伸,第一钳柄卡紧部的端部设置套管,套管向两侧延伸,延伸方向与第一钳柄卡紧部的端部延伸方向平行,第二钳柄卡紧部的端部设置长孔,长孔沿第二钳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套管靠近第二钳柄端部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开口朝向第二钳柄,套管内滑动设置滑杆,滑杆的一端设置销,销随滑杆滑动设置在滑槽内并同时插装滑动设置在长孔内,远离第二钳柄的套管端部可拆卸设置固定杆,固定杆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钳柄卡紧部的端部延伸方向相同;套筒装置包括套筒,套筒内插装有定位针,定位针的外端部设置把手,定位针位于套筒内的端部设置螺纹且该端部为锥形;远离第一钳柄的固定杆端部设置与定位针匹配卡接的结构,该结构所在平面与第一钳柄、第二钳柄所在平面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股骨近端骨折复位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柄手握部设置凸起,凸起靠近铰接位置,第二钳柄手握部整体向第一钳柄弯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股骨近端骨折复位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柄手握部的端部铰接有卡条,卡条的转动平面与两个钳柄的转动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倘艳锋郭超韡杨玉霞李红军刘又文孔军王庆丰马文龙孙超俊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