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芯体和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芯体和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通常由侧板、冷侧板、热侧板、接头等组成。冷侧板、热侧板上分布有流体通道,一般冷(热)侧板和热(冷)侧板底面形成一种通道,热(冷)侧板和冷(热)侧板底面形成另外一种通道,将侧板、冷侧板、热侧板按照一定顺序叠放,通过真空扩散焊接形成一体,从而形成换热芯体,再将换热芯体与接头进行焊接,形成换热器。
[0003]如图1所示,现有的冷侧板和/或热侧板的换热板片100通常采用单面蚀刻加工成形,且单张板片上只有一种流体通道。一方面,在扩散焊接形成换热芯体的过程中,由于焊接变形和错位,导致加工制造的实体板片的流体通道与理论设计的通道结构偏差增大;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两张单面蚀刻的换热板片100焊接在一起时,会存在焊缝,焊缝处会有一定的接触热阻,影响换热效率。因此,单张板片只有一面有流体通道使得产品的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片结构(1),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一通道单元(11)和第二通道单元(12);所述第一通道单元(11)与所述第二通道单元(12)之间由板壁(13)完全间隔分离;所述第一通道单元(11)与所述第二通道单元(12)互不连通;第二板片结构(2),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三通道单元(21)和第四通道单元(22);所述第三通道单元(21)与所述第四通道单元(22)之间由肋筋(23)连接;所述第三通道单元(21)与所述第四通道单元(22)之间至少部分地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板片结构(1)和所述第二板片结构(2)中的至少其中一种适于沿第一方向堆叠形成换热芯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单元(11)、所述第二通道单元(12)和所述板壁(13)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片结构(1)通过双面半蚀刻形成所述第一通道单元(11)和所述第二通道单元(12);所述第一通道单元(11)包括多组第一凸起(110),每相邻两组所述第一凸起(110)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二通道单元(12)包括多组第二凸起(120),每相邻两组所述第二凸起(120)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互不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单元(21)、所述第四通道单元(22)和所述肋筋(23)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片结构(2)通过双面半蚀刻再镂空形成所述第三通道单元(21)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代坤,石景祯,金典军,沈卫立,沈泽奇,杨超,丁旭,李永祥,付敏翔,赵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