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刚性材料与柔性材料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55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刚性材料与柔性材料模具,涉及模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刚性材料与柔性材料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上侧前端开设有夹槽,且夹槽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槽的底端外侧设置有辅助装置,所述模具本体的底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模具本体的外侧,所述模具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齿轮一,且齿轮一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夹持装置,利用转动把手带动转动盘进行转动,从而使转动杆推动夹持条向下运动,使其夹住夹槽内放置的材料模具,同时夹持条向下运行时,液压伸缩杆进行舒展,挤压弹簧反作用力于夹持条,有利于方便对材料模具进行夹持固定,降低装置操作难度。降低装置操作难度。降低装置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刚性材料与柔性材料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刚性材料与柔性材料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
[0003]目前现有技术缺少一种良好的柔性材料与刚性材料(如橡胶材料和水泥材料)粘合的剪切强度检测的专用样品制备模具,主要问题在于:1.模具的使用的操作不方便,不利于知道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使用。2.制备样品的过程中需要对模具进行夹持,不稳定的夹持容易导致制备的样品检测误差较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刚性材料与柔性材料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在现有以上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刚性材料与柔性材料模具。
[0005]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刚性材料与柔性材料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上侧前端开设有夹槽,且夹槽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槽的底端外侧设置有辅助装置,所述模具本体的底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模具本体的外侧,所述模具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齿轮一,且齿轮一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所述辅助装置的顶端嵌入有距离感应器。
[0007]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条、转动杆、转动盘、转动把手、液压伸缩杆和挤压弹簧,所述夹持条的顶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顶端延伸至模具本体的顶端,所述转动杆302的顶端固定连接转动盘,且转动盘的顶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转动把手,所述夹持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液压伸缩杆,且液压伸缩杆的外侧套设有挤压弹簧,所述液压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夹槽的内部顶端。
[0008]进一步地,所述挤压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夹槽的内部顶端,且挤压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夹持条的顶端,所述转动杆通过挤压弹簧和夹持条与夹槽构成转动夹持结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装置包括连接轴、连接杆、托条和齿轮二,所述连接轴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左右对称的连接杆,且连接杆的顶端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有托条),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二。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模具本体的前端内部,所述齿轮二与齿轮一同一侧,所述齿轮二与齿轮一通过铰链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通过齿轮一和齿轮二与托条构成转动托举结构,所述距离感应器嵌入在托条的顶面中间位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距离感应器通过导线与伺服电机电性连接,所述距离感应器通过
伺服电机构成自动托举结构。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夹持装置,利用转动把手带动转动盘进行转动,从而使转动杆推动夹持条向下运动,使其夹住夹槽内放置的材料模具,同时夹持条向下运行时,液压伸缩杆进行舒展,挤压弹簧反作用力于夹持条,有利于方便对材料模具进行夹持固定,降低装置操作难度,从而方便施工现场指挥工人进行检测。
[0014]2、本技术设置的辅助装置,利用距离感应器感应材料模具是否放置在托条上,当夹持装置对材料模具进行夹持时,启动伺服电机通过齿轮一和齿轮二对连接轴进行传动,从而使连接轴带动连接杆向上推动托条,有利于对材料模具进行拖动和辅助夹持装置进行夹持操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夹槽局部剖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模具本体;2、夹槽;3、夹持装置;301、夹持条;302、转动杆;303、转动盘;304、转动把手;305、液压伸缩杆;306、挤压弹簧;4、辅助装置;401、连接轴;402、连接杆;403、托条;404、齿轮二;5、伺服电机;6、齿轮一;7、距离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刚性材料与柔性材料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的上侧前端开设有夹槽2,且夹槽2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夹持装置3,夹槽2的底端外侧设置有辅助装置4,模具本体1的底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5,且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延伸至模具本体1的外侧,模具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齿轮一6,且齿轮一6与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活动连接,辅助装置4的顶端嵌入有距离感应器7,在一些实施例中,有利于方便对材料模具进行夹持固定,降低装置操作难度和提高装置使用的便捷性,更具体的为,通过距离感应器7感应材料模具是否放置在托条403上,再通过转动把手304带动转动盘303进行转动,从而使转动杆302推动夹持条301向下运动,使其夹住夹槽2内放置的材料模具,同时夹持条301向下运行时,液压伸缩杆305进行舒展,挤压弹簧306反作用力于夹持条301,同时,启动伺服电机5通过齿轮一6和齿轮二404对连接轴401进行传动,从而使连接轴401带动连接杆402向上推动托条403对材料模具进行拖动和辅助夹持装置3进行夹持操作。所述距离感应器7为现有传感器,例如:激光测距传感器、微波测距传感器等。测量的距离值小于预设阈值则代表材料模具放置在托条403上。所述材料模具为制备检测样品用的标准模具。制样过程中首先将刚性材料(柔性材料)填入模具中,然后施加粘合剂,再填入柔性材料(刚性材料),柔性材料(刚性材料)顶端位于材料模具顶端外。最后将填入了刚性材料

粘合剂

柔性材料的材料模具放在托条403上,通过夹持装置3与辅助装置4夹持材料模具,对材料模具内的刚性材料

粘合剂

柔性材料施加一定的外力作用,促进粘合后,松开夹持,从材料模具中取出刚性材料

粘合剂

柔性材料样品,完成制样。
[0022]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装置3包括夹持条301、转动杆302、转动盘303、转动把手304、液压伸缩杆305和挤压弹簧306,夹持条301的顶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02,且转动杆302的顶端延伸至模具本体1的顶端,转动杆302的顶端固定连接转动盘303,且转动盘303的顶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转动把手304,夹持条3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液压伸缩杆305,且液压伸缩杆305的外侧套设有挤压弹簧306,液压伸缩杆305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夹槽2的内部顶端,更具体的为,通过转动把手304带动转动盘303进行转动,从而使转动杆302推动夹持条301向下运动,使其夹住夹槽2内放置的材料模具,有利于方便对材料模具进行夹持固定,降低装置操作难度,便于指导现场工作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刚性材料与柔性材料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的上侧前端开设有夹槽(2),且夹槽(2)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夹持装置(3),所述夹槽(2)的底端外侧设置有辅助装置(4),所述模具本体(1)的底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5),且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延伸至模具本体(1)的外侧,所述模具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齿轮一(6),且齿轮一(6)与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所述辅助装置(4)的顶端嵌入有距离感应器(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刚性材料与柔性材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3)包括夹持条(301)、转动杆(302)、转动盘(303)、转动把手(304)、液压伸缩杆(305)和挤压弹簧(306),所述夹持条(301)的顶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02),且转动杆(302)的顶端延伸至模具本体(1)的顶端,所述转动杆(302)的顶端固定连接转动盘(303),且转动盘(303)的顶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转动把手(304),所述夹持条(3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液压伸缩杆(305),且液压伸缩杆(305)的外侧套设有挤压弹簧(306),所述液压伸缩杆(305)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夹槽(2)的内部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刚性材料与柔性材料模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双贵武华飞李红旺
申请(专利权)人:国投工程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