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冥想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30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座椅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冥想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座椅本体上设置有坐立部及与坐立部呈一定角度连接的倚靠部,坐立部向倚靠部一端倾斜设置;坐立部远离倚靠部一端的中部挖空设置,使得坐立部构成U形结构;U形结构的两侧对应为两个盘腿结构;盘腿结构倾斜设置,盘腿结构的外侧高于内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U形状的左右两个盘腿结构,用户可以盘坐在坐立部上,其双腿的膝盖处刚好可以放置在盘腿结构上;用户双腿盘绕后,一般平坦的椅子座面会对腿部有挤压,时间长了容易影响用户腿部血液循环;盘腿结构的设置则避免了座椅面的挤压,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盘坐;同时,沿盘腿结构而坐,能为用户的坐姿提供的校正作用。能为用户的坐姿提供的校正作用。能为用户的坐姿提供的校正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冥想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座椅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冥想座椅。

技术介绍

[0002]座椅的主要功能一般均是用于坐立,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用于按摩放松的按摩椅;现代人逐渐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座椅作为一种工具主要是坐立,单单仅是坐立功能,以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通过冥想,人们可以使得内心世界更加安详,而现有技术则均缺乏一种可以助于人进行冥想及校正盘腿坐姿的座椅工具。
[0003]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冥想座椅,以解决一般座椅无法提供校正盘腿坐姿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冥想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座椅本体上设置有坐立部及与坐立部呈一定角度连接的倚靠部,坐立部向倚靠部一端倾斜设置;坐立部远离倚靠部一端的中部挖空设置,使得坐立部构成U形结构;U形结构的两侧对应为两个盘腿结构;盘腿结构倾斜设置且外侧高于内侧。
[0007]进一步地,坐立部上设置有凹陷结构。
[0008]进一步地,倚靠部的中部设置有凹陷结构。
[0009]进一步地,盘腿结构倾斜的外侧为原点向下倾斜30

45度。
[0010]进一步地,倚靠部与坐立部呈120

150度角。
[0011]进一步地,倚靠部与坐立部之间通过旋转结构连接,通过旋转结构,倚靠部能够相对于坐立部进行角度调节
[0012]进一步地,座椅本体内设置有伸缩结构,伸缩结构的两端对应与两个盘腿结构连接。
[0013]进一步地,U形的盘腿结构的中部设置有倾斜面,倾斜面与盘腿结构的倾斜面连贯设置。
[0014]进一步地,盘腿结构的接地面设置有垫层。
[0015]进一步地,座椅本体为一体设置。
[0016]本技术的冥想座椅中,包括:座椅本体,座椅本体上设置有坐立部及与坐立部呈一定角度连接的倚靠部,坐立部向倚靠部一端倾斜设置;坐立部远离倚靠部一端的中部挖空设置,使得坐立部构成U形结构;U形结构的两侧对应为两个盘腿结构;盘腿结构倾斜设置,盘腿结构的外侧高于内侧;本专利技术设置U形状的左右两个盘腿结构,用户可以盘坐在坐立部上,其双腿的膝盖处刚好可以放置在盘腿结构上;用户双腿盘绕后,一般平坦的椅子座面会对腿部有挤压,时间长了容易影响用户腿部血液循环;盘腿结构的设置则避免了座椅
面的挤压,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盘坐,为用户提供更深度的冥想提供良好条件;同时,沿盘腿结构而坐,能为用户的坐姿提供的校正作用。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技术冥想座椅的结构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冥想座椅的角度示意图。
[0020]其中附图标记为:1

坐立部、2

倚靠部、3

盘腿结构、4

中部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冥想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座椅本体上设置有坐立部1及与坐立部1呈一定角度连接的倚靠部2,坐立部1向倚靠部2一端倾斜设置;坐立部1远离倚靠部2一端的中部挖空设置,使得坐立部1构成U形结构;U形结构的两侧对应为两个盘腿结构3;盘腿结构3倾斜设置,盘腿结构3的外侧高于内侧;本专利技术设置U形状的左右两个盘腿结构3,用户可以盘坐在坐立部1上,其双腿的膝盖处刚好可以放置在盘腿结构3上;用户双腿盘绕后,一般平坦的椅子座面会对腿部有挤压,时间长了容易影响用户腿部血液循环;盘腿结构3的设置则避免了座椅面的挤压,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盘坐,为用户提供更深度的冥想提供良好条件。
[0023]为了使用户在冥想座椅上坐立的更舒适及稳定,在坐立不上设置凹陷结构,凹陷结构起到一样的定位作用,并在凹陷结构内设置为松软材质,或在凹陷结构内设置一层软垫层,已给用户舒适的坐立体验。
[0024]此外,倚靠部2的中间部位也设置凹陷结构,倚靠部2的凹陷结构过深,则容易使得用户的背后弯曲,若不设置凹陷结构,则依靠被过于平坦;因此,该凹陷结构相对于倚靠部2两侧的的边,大致凹陷15度角左右。
[0025]盘腿结构3的外侧高于内侧,盘腿结构3倾斜的外侧为原点向下倾斜30

45度;即盘腿结构3上设置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以盘腿结构3的外侧为基准,向盘腿结构3的内侧方向向下倾斜;该倾斜角度,过小则效果不佳,过大则会使得膝盖部位不便放置,因此该倾斜角度优选为30度,30度的倾斜角度符合人体盘腿后膝盖部位的倾斜角度。
[0026]因为人体坐立习惯使得对人体背部支撑的倚靠部2需要一定倾斜角度,坐立部1与倚靠部2之间若呈90度垂直设置,则对使得用户坐立不舒适,不符合人体的坐立习惯;若角度过大,则使得人体过于倾斜,如此,会使得人体在冥想是坐姿不规范,使得冥想座椅起不到坐姿规范作用;因此,将坐立部1与倚靠部2之间呈120

150度角设置,优选150度角设置,
该角度既能保证用户舒适度,有能保证冥想座椅多坐姿的规范作用。
[0027]倚靠部2设置有方便用户背部靠背的向内凹的内凹结构,该内凹结构以倚靠部2中部与倚靠部2两侧构成夹角,该夹角设置为140

150度之间,本申请设置为142度。
[0028]倚靠部2与坐立部1之间通过旋转结构连接,通过旋转结构,倚靠部2能够相对于坐立部1进行角度调节;通过旋转结构调节倚靠部2与坐立部1之间的角度,以满足用户度倚靠部2不同倾斜度的使用需求。
[0029]座椅本体内设置有伸缩结构(图中未标识),伸缩结构的两端对应与两个盘腿结构3连接;伸缩结构的两端进行扩展或收缩,使得两个盘腿结构3进行扩展或收缩;伸缩结构可设置为包括电机及与电机连接的两根杆结构,杆结构设置在盘腿结构3内并与盘腿结构3连接,通过电机转动转动,带动杆结构向收缩或向外扩展,进而杆结构带动对应连接的盘腿结构3向内收缩或向外扩展,从而盖板两个盘腿结构3的间距,即扩大或缩小U形结构中的两侧的距离。
[0030]U形结构分为两侧及两侧之间的中部结构,U形的盘腿结构3的中部设置为倾斜面,该中部倾斜面4与盘腿结构3的倾斜面连贯设置;通过将U形结构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冥想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上设置有坐立部及与所述坐立部呈一定角度连接的倚靠部,所述坐立部向所述倚靠部一端倾斜设置;所述坐立部远离所述倚靠部一端的中部挖空设置,使得所述坐立部构成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的两侧对应设置两个盘腿结构;所述盘腿结构倾斜设置且外侧高于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冥想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立部上设置有凹陷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冥想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倚靠部的中部设置有凹陷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冥想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盘腿结构倾斜的外侧为原点向下倾斜30

45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冥想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倚靠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璧丞单思聪李娜刘浩然娄妤堃王浩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