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解弯头冲蚀的管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188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解弯头冲蚀的管道结构,螺旋管段、弯头本体和弯头出口直管段。在页岩气进行输送时,依次经过螺旋管段、弯头以及弯头后直管段,当含有固体颗粒的页岩气进入螺旋管段时,螺旋结构有效促进了流体的旋转,在螺旋壁处产生的漩涡,对颗粒进行了分离,促使一部分颗粒沿螺旋管壁运动,避免了颗粒对弯头的集中冲蚀,从而降低整个管段的最大冲蚀速率;螺旋管壁的沟槽及其形成的漩涡,降低了流体的流速,避免颗粒撞击弯头后以更大的速度反弹到弯头出口直管段,平衡了出口管段和弯头冲蚀速率差距,提高了管线的安全性。提高了管线的安全性。提高了管线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解弯头冲蚀的管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页岩气地面集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解弯头冲蚀的管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页岩气田现场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阶段均有不同量的支撑剂颗粒、岩屑等伴随采出,对集气管道相应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侵蚀。页岩气气田在开采初期压力高、出沙量大,由于支撑剂颗粒的大量“返排”,颗粒质量流量可达1t/d,较短时间内造成井口进气管线弯头破裂穿孔,造成泄漏事故,尽管数量较小,但在集气管线内的复杂工况作用下,集气管线的冲蚀问题仍不可忽视。除此之外,弯头作为整体管道环节中的薄弱环节,相对于其它部件,除了受内部压力和腐蚀组分腐蚀之外,还要承受固体砂粒的高速冲击,所遭受的冲蚀磨损更为严重。根据现场经验和数据,弯头部位的冲蚀磨损率比直管部位高50倍。因此,提出了一种缓解弯头冲蚀的管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以降低颗粒速度,减小颗粒与管壁接触角,避免颗粒集中冲蚀,平衡进出口管段和弯头冲蚀速率差距,提高管线安全性的管道结构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缓解弯头冲蚀的管道结构,包括螺旋管段、弯头本体和弯头出口直管段。所述螺旋管段横截面为梅花形状,可看作由与大圆内接的小圆绕圆心连续旋转一定角度,并删除多余部分构成,在小圆之间的相交处采用相切圆弧平滑连接,所述弯头本体为90
°
弯头,所述弯头后直管段通过弯头本体与螺旋管段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旋转角度为90
°

[0007]优选的,所述小圆数目为4,大圆与小圆的直径比为2:1。
[0008]优选的,平滑连接段的半径R=5mm。
[0009]优选的,所述螺旋管的螺距为1000mm。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1、当含有固体颗粒的页岩气进入螺旋管段时,螺旋结构有效促进了流体的旋转。螺旋壁产生的漩涡,对不同大小的颗粒进行了分离,避免了颗粒的集中,保护了弯头受颗粒集中冲蚀,降低了冲蚀速率。
[0012]2、由于涡旋作用沿管壁流动的颗粒在进入弯头后继续沿弯头壁面流动,避免了颗粒对弯头的直接冲击。
[0013]3、螺旋管壁的沟槽及其形成的漩涡,降低了流体的流速,避免颗粒撞击弯头后以更大的速度反弹到弯头出口直管段,平衡了出口管段和弯头冲蚀速率差距。
[0014]4、只须替换一部分管段,不影响原有管段结构完整性和连续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轴向剖面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与常规管段在集输压力6MPa,入口气流流速为8m/s时的颗粒轨迹对比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与常规管段在集输压力6MPa,入口气流流速为8m/s时的冲蚀对比云图。
[0020]图中标号:1、螺旋管段;2、弯头本体;3、弯头出口直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0022]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缓解弯头冲蚀的管道结构,包括螺旋管段、弯头本体和弯头出口直管段。所述螺旋管段的横截面为梅花形状,可看作由与大圆内接的小圆绕圆心连续三次旋转90
°
,并删除多余部分构成,在小圆之间的相交处采用相切圆弧平滑连接,平滑连接段的半径R=5mm,所述弯头本体为90
°
弯头,所述弯头后直管段通过弯头本体与螺旋管段连接。
[0023]如图3所示,在页岩气进行输送时,依次经过螺旋管段、弯头以及弯头后直管段,当含有固体颗粒的页岩气进入螺旋管段时,螺旋结构有效促进了流体的旋转,在螺旋壁处产生的漩涡,对颗粒进行了分离,促使一部分颗粒沿螺旋管壁运动,降低了颗粒的集中程度,从而降低整个管段的最大冲蚀速率;漩涡的作用降低了管内流体的流速,避免颗粒以较大速度冲击弯头和弯头出口直管段。
[0024]如图4所示,为页岩气在集输压力6MPa,入口气流流速为8m/s工况下运输时,常规管段和螺旋管段的颗粒轨迹图。可以看出螺旋管段中的颗粒更加分散,并且在螺旋管处出现螺旋运动,而常规管段中的颗粒轨迹较为集中,导致冲蚀问题严重。
[0025]如图5所示,为集输压力6MPa,入口气流流速为8m/s工况下常规管段和螺旋管段的冲蚀云图。可以看出螺旋管段最大冲蚀速率相较于常规管段下降34%。
[0026]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
专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技术范围内做出的改动或添加,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解弯头冲蚀的管道结构,包括螺旋管段、弯头本体和弯头出口直管段,所述螺旋管段横截面为梅花形状,可看作由与大圆内接的小圆绕圆心连续旋转一定角度,并删除多余部分构成,在小圆之间的相交处采用相切圆弧平滑连接,所述弯头本体为90
°
弯头,所述弯头后直管段通过弯头本体与螺旋管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解弯头冲蚀的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恩斌黄申田定超唐浩姚路远寇博徐梓耀赖品蓉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