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及脱硫除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170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及脱硫除尘系统,包括烟气吸收塔、脱硫剂供给装置和除尘装置,烟气吸收塔的底部设有烟气吸收池,烟气吸收池内设有换热装置,烟气吸收池上方设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的一端与烟气吸收池连通,烟气管道的出口端延伸至喷淋装置的下方;脱硫剂供给装置用于向烟气吸收池供给脱硫剂,除尘装置用于对烟气吸收池内的吸收液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分离后的液体通过排液管返回至烟气吸收池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维护费用低,实现了余热回收和脱硫除尘的双重效果,其能够用于燃气锅炉、燃煤锅炉、窑炉以及钢铁、水泥等行业的烟气排放场景,在锅炉排烟的深度节能回收和减排治理领域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优势。的技术经济优势。的技术经济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及脱硫除尘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热能回收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及脱硫除尘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高温烟气的热能等形式,而经过锅炉的转换,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0003]锅炉产生的烟气中混有大量的硫化合物,硫化合物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大多使用烟气脱硫塔对烟气进行脱硫处理以达到烟气排放的环保要求,如中国专利CN206810017U公开了一种双级高硫烟气脱硫塔,用于工业烟气脱硫,其包括一级塔、二级塔和连接两者的连接管,其一级塔采用逆流脱硫方式/结构,二级塔采用顺流方式/结构,使得一级塔和二级塔之间可以直接在顶部连接;避免了高硫烟气(尾气)二级脱硫塔之间连接管道过多、阻力大、造价高的问题,简化了结构,减少了设备被烟尘堵塞问题。但是,该双级高硫烟气脱硫塔结构还是较复杂,而且占地面积大,维护成本较高,相对较小的工厂或者锅炉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此外,该双级高硫烟气脱硫塔并不具备余热回收功能,烟气中的余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热量直接流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及脱硫除尘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及脱硫除尘系统,包括烟气吸收塔、脱硫剂供给装置和除尘装置,所述烟气吸收塔的底部设有用于盛装吸收液的烟气吸收池,所述烟气吸收池内设有换热装置,烟气吸收池上方设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的一端与烟气吸收池连通,烟气管道的出口端延伸至喷淋装置的下方;所述脱硫剂供给装置用于向烟气吸收池供给脱硫剂,所述除尘装置设有进液管和排液管,所述进液管和排液管均与烟气吸收池连通,除尘装置用于对烟气吸收池内的吸收液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分离后的液体通过排液管返回至烟气吸收池中。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设计结构,所述除尘装置包括一级分离机构和二级分离机构,所述进液管、一级分离机构、二级分离机构和排液管依次连通。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设计结构,所述除尘装置还包括固体储存仓和液体储存仓,所述二级分离机构的两个出口端分别与固体储存仓和液体储存仓连接,所述液体储存仓与所述排液管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设计结构,所述一级分离机构包括旋流器,所述旋流器的一个出口端与二级分离机构连通,旋流器的另一个出口端与液体储存仓连通。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设计结构,所述脱硫剂供给装置包括脱硫剂储存仓和脱硫剂浆液仓,所述脱硫剂储存仓、脱硫剂浆液仓和烟气吸收池依次连通。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设计结构,所述烟气吸收池内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浸在烟气吸收池内的吸收液中,烟气管道的出口端伸入烟气吸收池内与曝气管连接。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设计结构,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浸在烟气吸收池内的吸收液中,换热管内部设有换热介质,换热管的两端均伸出至烟气吸收池外部,且换热管连接有第一余热回收管;所述换热管在烟气吸收池内呈S形分布。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设计结构,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吸收式热泵,所述吸收式热泵设置在烟气吸收池外侧,吸收式热泵的高温侧入口和高温侧出口分别与所述烟气吸收池和喷淋装置连通,吸收式热泵的低温侧入口和低温侧出口分别连接有第二余热回收管和第三余热回收管。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设计结构,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若干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一端与烟气吸收池连通,喷淋管的另一端设有多个喷淋头;所述喷淋管上设有流量调节阀。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设计结构,所述喷淋头的喷射方向朝向烟气吸收塔的内壁设置,以使喷淋头喷射的吸收液与烟气吸收塔的内壁产生碰撞从而形成微细液滴。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设计结构,所述烟气吸收塔内间隔设有若干溅射板,所述溅射板上设有多个微孔,若干溅射板将烟气吸收塔分割为至少两个换热舱室,每个换热舱室均设有喷淋装置。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设计结构,所述溅射板采用疏水材料制成,或者溅射板表面设有疏水涂层。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设计结构,所述烟气吸收塔的顶部设有烟气出口,所述烟气出口设有过滤装置。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及脱硫除尘系统,其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维护费用低,实现了余热回收和脱硫除尘的双重效果,余热回收和脱硫除尘可产生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其能够用于燃气锅炉、燃煤锅炉、窑炉以及钢铁、水泥等行业的烟气排放场景,在锅炉排烟的深度节能回收和减排治理领域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优势,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

烟气吸收塔;2

烟气吸收池;3

烟气管道;4

进液管;5

排液管;6

一级分离机构;7

二级分离机构;8

固体储存仓;9

液体储存仓;10

脱硫剂储存仓;11

脱硫剂浆液仓;12

曝气管;13

换热管;14

第一余热回收管;15

吸收式热泵;16

第二余热回收管;17

第三余热回收管;18

喷淋管;19

喷淋头;20

流量调节阀;21

溅射板;22

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及脱硫除尘系统,包括烟气吸收塔1、脱硫剂供给装置和除尘装置,所述烟气吸收塔1的底部设有用于盛装吸收液的烟气吸收池2,该吸收液通常为自来水,可以在吸收液中添加一些药剂,以调节吸收液的pH值,便于吸收烟气中的污染物。所述烟气吸收池2内设有换热装置,换热装置浸在吸收液中并吸收吸收液的热量,换热装置回收的热能可供用热设备或用户使用。
[0025]烟气吸收池2上方设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的一端与烟气吸收池2连通,烟气吸收池2内的吸收液通过喷淋装置喷出。烟气管道3的出口端延伸至喷淋装置的下方,烟气管道3可伸到吸收液的液面上方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及脱硫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烟气吸收塔(1)、脱硫剂供给装置和除尘装置,所述烟气吸收塔(1)的底部设有用于盛装吸收液的烟气吸收池(2),所述烟气吸收池(2)内设有换热装置,烟气吸收池(2)上方设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的一端与烟气吸收池(2)连通,烟气管道(3)的出口端延伸至喷淋装置的下方;所述脱硫剂供给装置用于向烟气吸收池(2)供给脱硫剂,所述除尘装置设有进液管(4)和排液管(5),所述进液管(4)和排液管(5)均与烟气吸收池(2)连通,除尘装置用于对烟气吸收池(2)内的吸收液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分离后的液体通过排液管(5)返回至烟气吸收池(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及脱硫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包括一级分离机构(6)和二级分离机构(7),所述进液管(4)、一级分离机构(6)、二级分离机构(7)和排液管(5)依次连通;所述除尘装置还包括固体储存仓(8)和液体储存仓(9),所述二级分离机构(7)的两个出口端分别与固体储存仓(8)和液体储存仓(9)连接,所述液体储存仓(9)与所述排液管(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及脱硫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分离机构(6)包括旋流器,所述旋流器的一个出口端与二级分离机构(7)连通,旋流器的另一个出口端与液体储存仓(9)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及脱硫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剂供给装置包括脱硫剂储存仓(10)和脱硫剂浆液仓(11),所述脱硫剂储存仓(10)、脱硫剂浆液仓(11)和烟气吸收池(2)依次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及脱硫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吸收池(2)内设有曝气管(12),所述曝气管(12)浸在烟气吸收池(2)内的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聂元李凯杨延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优山美地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