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去鳞弹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164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鱼类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柔性去鳞弹簧结构,包括机架,机架上纵向设有两个旋转部,两个所述旋转部上纵向同轴设有多个盘型螺旋状去鳞弹簧,所述去鳞弹簧靠近中心的一端通过安装片与旋转部连接,所述去鳞弹簧远离中心的一端设有沿去鳞弹簧最外圈切线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末端设有一垂直于延伸方向并向远离圆心一侧延伸的勾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进行去鳞操作时时,对鱼肉损伤的概率小,使得鱼类加工的质量好,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鱼且始终与鱼身形状贴合,具有去鳞效果好,通用性强,可靠性好的优点。可靠性好的优点。可靠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去鳞弹簧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鱼类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柔性去鳞弹簧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中国淡水鱼产业正面临着产量大、加工率低的困境,严重制约了中国淡水鱼产业的商业化发展。我国淡水鱼产量占世界淡水产品总产量的60%以上,然而淡水鱼产品加工率占生产总量却不到15%。对比我国的淡水鱼养殖产量的迅猛发展,我国淡水鱼加工工业的发展较为滞后。由于淡水鱼加工装置方面较少,特别是淡水鱼前处理设备,国内很多菜市场、商场超市内依然是以人工宰杀活鱼为主,再进行销售。
[0003]基于市场需求,一些大型企业也会自己设计一些电动手持式或半自动化的去鳞设备,如滚筒去鱼鳞设备,其滚筒的内侧面设有去除鱼鳞用的去鳞结构件,将鱼放入滚筒中,滚筒在动力源带动下转动,鱼体与去鳞结构件进行摩擦进行鱼鳞去除,然后打开滚筒门,将鱼取出,这种去鳞设备只能小批量和间歇式进行,无法实现连续去鳞作业实现流水线生产,且加工效率较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特别对于编鱼等有扁平鱼身的鱼类品种,通过摩擦去鳞效果差,且由于摩擦碰撞往往还会对鱼体损伤大。
[0004]授权公告号CN215302738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链传动的推动式鱼类前处理自动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方安装有链传送机构,链传送机构上间隔布置有推动板,推动板运行到链传送机构的下半段时伸入到两夹板的间隔内,机架下方间隔布置有弹性夹板,弹性夹板对鱼体夹持:链传送机构一侧安装有多组去鳞辊刀,去鳞辊刀通过电机驱动:在机架上沿输送方向还依次设置有剖切刀盘、腹部撑开头及弹性的刮钩,依次用于对鱼体进行剖切、去内脏。但该技术无法根据不同大小的鱼来自动调节去鳞辊刀的间距,从而导致较大的鱼容易损伤鱼肉,较小的鱼容易导致去鳞不彻底,大大影响了鱼类加工的质量,并且去鳞辊刀在进行去鳞时与鱼的接触面积较小,容易导致鱼的背部和腹部难以去鳞。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去鳞弹簧结构,在进行去鳞操作时时,对鱼肉损伤的概率小,使得鱼类加工的质量好,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鱼且始终与鱼身形状贴合,具有去鳞效果好,通用性强,可靠性好的优点。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柔性去鳞弹簧结构,包括机架,机架上纵向设有两个旋转部,两个所述旋转部上均纵向同轴设有多个盘型螺旋状去鳞弹簧,所述去鳞弹簧靠近中心的一端通过安装片与旋转部连接,相邻两去鳞弹簧之间还设有隔套,所述去鳞弹簧远离中心的一端设有沿去鳞弹簧最外圈切线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末端设有一垂直于延伸方向并向远离圆心一侧延伸的勾部。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旋转部中的去鳞弹簧在自然状态下处于松弛状态,两个旋转部相对转动时带动盘型螺旋状去鳞弹簧旋转,使得去鳞弹簧远离中心的一端的延
伸部随旋转部同步旋转,旋转的过程中,延伸部末端勾部依次逐渐靠近鱼身并逆向插入鱼鳞中并带着鱼鳞持续旋转,直至鱼鳞从鱼体脱离,利用去鳞弹簧本身的弹性,使得延伸部末端的勾部与鱼身之间柔性接触,可以有效降低鱼肉损伤的概率,有效保证鱼类加工的质量,同时延伸部末端的勾部在旋转过程中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鱼且始终与鱼身形状贴合,从而有效保证去鳞效果。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旋转部相互平行,每个旋转部均包括多个平行的连接轴,所述安装片上设有与连接轴数量和直径相匹配的安装孔,所述安装片通过安装孔与连接轴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片通过安装孔与多个连接轴连接,连接过程简单,操作方便,且多个连接轴与安装片连接后,安装片与连接轴不会产生相对旋转运动,使得旋转部旋转时始终能够带动安装片旋转,从而使得与安装片连接的去鳞弹簧始终随旋转部旋转,有效提高了去鳞操作的可靠性。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片上设有用于对去鳞弹簧靠近中心的一端进行固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向安装片一侧延伸并贯穿。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去鳞弹簧靠近中心的一端通过安装槽与安装片连接,无需任何固定结构,连接过程简单,拆装方便。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去鳞弹簧的勾部依次相互交错设置。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去鳞弹簧通过不断旋转来去除鱼身上的鱼鳞,各所述去鳞弹簧的勾部依次相互交错设置是为了保证鱼身持续受到勾部的作用,即:上一个勾部与鱼身分离后下一个勾部立即与鱼身接触,从而避免所有的勾部同时与鱼身接触而造成鱼肉受力过大出现损伤的情况,且勾部持续与鱼身接触,使得鱼在持续的运动过程中鱼身上的鱼鳞依次被刮下,在保证去鳞效率的同时,去鳞效果更好。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部还包括与各连接轴固定连接的动力转轴,所述动力转轴的轴线与各连接轴的轴线平行,所述动力转轴的上端与驱动电机连接,两个旋转部的动力转轴相向朝内转动,两个旋转部上的去鳞弹簧的旋向分别与两个旋转部中动力转轴的旋转方向相反。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旋转部中的动力转轴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相向朝内转动,从而带动两个旋转部上的去鳞弹簧,待去鳞的鱼从两根动力转轴下端的柔性去鳞弹簧结构之间通过时,鱼身两侧的去鳞弹簧不断旋转并通过延伸部末端的勾部去除鱼身上的鱼鳞,去鳞弹簧的旋向和与其连接的动力转轴的旋转方向相反,使得去鳞弹簧的延伸部受鱼鳞的反向拉力后越旋越紧,从而使得去鳞弹簧的勾部对鱼鳞的拉力越来越大,使得鱼鳞能够顺利从鱼身上脱离,进一步增强了去鳞效果。
[001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旋转部中的动力转轴的上端分别与滑动座一和滑动座二转动连接,两个旋转部中的动力转轴的驱动电机分别固定在滑动座一和滑动座二上,所述两个旋转部中的动力转轴的上端均与两个旋转部中的动力转轴的驱动电机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座一和滑动座二用于实现两个夹紧输送机构中的两个旋转部中的动力转轴之间间距的调节,从而实现两个动力转轴下方两侧去鳞弹簧之间间距的调节,使得两个两个旋转部中的去鳞弹簧在对不同大小的鱼进行去鳞时均能保持稳定的接触力,保证不同大小的鱼均能被稳定、高效的去鳞,大大提高了装置的通用性。
[001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座一和滑动座二均与相互平行的横向调节杆一和横向调节杆二滑动连接,所述横向调节杆一和横向调节杆二的两端均与机架连接,所述横向调节杆一和横向调节杆二的一端与滑动座一之间以及横向调节杆一和横向调节杆二的另一端与滑动座二之间均设有调节弹簧。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座一和滑动座二均与相互平行的横向调节杆一和横向调节杆二滑动连接,使得滑动座一和滑动座二仅能沿横向调节杆一和横向调节杆二相对或者滑动移动,而不会发生转动,保证两个旋转部中的动力转轴在进行间距调节时始终处于相对平行的状态,从而有效保证了去鳞操作的可靠性。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技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去鳞弹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机架(1)上纵向设有两个旋转部(2),两个所述旋转部(2)上均纵向同轴设有多个盘型螺旋状去鳞弹簧(3),所述去鳞弹簧(3)靠近中心的一端通过安装片(4)与旋转部(2)连接,相邻两去鳞弹簧(3)之间还设有隔套(5),所述去鳞弹簧(3)远离中心的一端设有沿去鳞弹簧(3)最外圈切线方向延伸的延伸部(6),所述延伸部(6)的末端设有一垂直于延伸方向并向远离圆心一侧延伸的勾部(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去鳞弹簧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旋转部(2)相互平行,每个旋转部(2)均包括多个平行的连接轴(16),所述安装片(4)上设有与连接轴(16)数量和直径相匹配的安装孔(8),所述安装片(4)通过安装孔(8)与连接轴(1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去鳞弹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片(4)上设有用于对去鳞弹簧(3)靠近中心的一端进行固定的安装槽(9),所述安装槽(9)向安装片(4)一侧延伸并贯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去鳞弹簧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去鳞弹簧(3)的勾部(7)依次相互交错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去鳞弹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2)还包括与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张黎杜开松
申请(专利权)人:荆州市集创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