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军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物用钢结构斜拉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1196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用钢结构斜拉撑,包括两个支杆,两个所述支杆交叉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将两个U型板支撑上下梁,而后转动两个支杆调节两个U型板之间的距离,在调节好两个U型板间距后,旋动旋合环贴靠U型板,并旋动多个旋合杆带动相邻的两个旋合筒相背离移动使卡块卡入相邻卡槽固定支杆位置,而后将各个螺杆转动,使同个导向槽内的两个抵杆抵触相邻支杆使其不易偏转,从而使使用人员可以快速调节两个支杆端部位置,从而控制两个U型板间的间距,便于使用人员依据上下梁的长度对U型板位置进行调节,便于人员灵活安装并通过两个支杆提高两个U型板的稳固性。U型板的稳固性。U型板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用钢结构斜拉撑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固定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用钢结构斜拉撑。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制件多用于建筑物制造等领域,并且在建筑物上多使用钢结构件进行支撑,例如一般建筑物的梁、柱之间,以及上下梁之间多使用钢结构件进行支撑,而后但是一般的钢结构件支撑性以及稳定性可能不足,在受到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变形,较为不便。
[0003]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用于提高钢结构件稳定性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320263320.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物的钢结构斜拉撑,其包括两个交叉连接的钢结构支撑板,两个所述钢结构支撑板的四个端部分别用于与两个平行设置的钢结构立柱的四个端部连接。
[0004]虽然该技术方案通过两个交叉连接的钢结构支撑板,并且两个所述钢结构支撑板的四个端部分别用于与建筑物中的两个平行设置的钢结构立柱的四个端部连接,对建筑物整体进行有力的支撑,增强了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抗风抗震性能强,但是在进行上下梁之间的支撑时,由于上梁与下梁的长度可能不等,支撑物的间距可能需要进行调节,而现有的技术方案较难调节支撑物的间距,较为不便,并且一般的斜拉撑是直接将支撑杆焊接在钢结构上,这种方式虽然能使钢结构更加稳定,但在拆卸时费时费力,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用钢结构斜拉撑,通过将两个U型板支撑上下梁,而后转动两个支杆调节两个U型板之间的距离,在调节好两个U型板间距后,旋动旋合环贴靠U型板,并旋动多个旋合杆带动相邻的两个旋合筒相背离移动使卡块卡入相邻卡槽固定支杆位置,而后将各个螺杆转动,使同个导向槽内的两个抵杆抵触相邻支杆使其不易偏转,从而使使用人员可以快速调节两个支杆端部位置,从而控制两个U型板间的间距,便于使用人员依据上下梁的长度对U型板位置进行调节,便于人员灵活安装并通过两个支杆提高两个U型板的稳固性。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建筑物用钢结构斜拉撑,包括两个支杆,两个所述支杆交叉布置,且两个支杆中部均开设有圆形孔,且两个圆形孔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两个所述支杆两侧均设置有U型板,且两个支杆两端均设置有稳固机构;
[0008]所述稳固机构包括转块,且转块一端转动连接于相邻支杆的端部,两个所述U型板一侧均开设有滑槽,位于两个支杆同一端的两个转块均滑动嵌入同一个滑槽内部,所述转块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一端贯穿相邻的滑槽并旋合套接有抵环,通过将两个支杆的两端的转块分别嵌入两个U型板上的滑槽内并旋合两个抵环使抵环与相邻转块夹持U型板对支杆端部位置进行固定,而后将两个U型板嵌入上下梁之间,使两个U型板对上下
梁进行支撑,从而使两个支杆提高两个U型板的支撑效果,并可依据上下梁的长度对两个U型板的距离进行调节,同时转动两个支杆调节支杆的角度,而后将两个支杆中部的圆形孔穿入固定螺栓后旋合螺母对两个支杆进行固定,从而使使用人员可以调节两个U型板间的距离便于使用人员使用。
[0009]进一步在于:所述螺纹杆一端旋合有内螺纹筒,且内螺纹筒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块,所述U型块两端均开设有滑孔,且两个滑孔内部均滑动套接有旋合筒,所述U型块中部设置有旋合杆,且旋合杆两端分别贯穿U型块两臂并分别与两个旋合筒内部相旋合,旋合杆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使得使用人员搓动旋合杆将带动两个旋合筒外滑,旋合筒仅能在相邻滑孔内部滑动而不能转动,外滑的两个旋合筒将抵触相邻U型板两臂,对相邻支杆端部进行进一步稳定,防止支杆挪位。
[0010]进一步在于:两个所述旋合筒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且两个U型板相对两内侧壁均开设有多个卡槽,卡块活动卡接于相邻卡槽内部,通过将两个旋合筒利用相邻旋合杆进行相背离移动时,使两个卡块卡入相邻卡槽内部,提高旋合筒与U型板间的稳固性,进一步固定支杆位置。
[0011]进一步在于:所述旋合杆外侧壁固定套接有搓动筒,且搓动筒两端分别与U型块两臂相接触,通过搓动筒对旋合杆进行限位,避免旋合杆挪位,并便于使用人员搓动旋合杆。
[0012]进一步在于:两个所述支杆配套设置有辅助机构;
[0013]所述辅助机构包括两个圆盘,且两个圆盘中心均开设有插孔,且固定螺栓一端依次贯穿一个插孔、两个圆形孔和另一个插孔,两个所述圆盘一侧均均匀开设有四个导向槽,分别位于两个圆盘上并平行的两个导向槽之间滑动嵌入有两个抵杆,两个所述抵杆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旋合环,位于同个抵杆上的两个旋合环分别位于两个圆盘相背离一侧,位于同个导向槽内部的两个抵杆同一端的两个旋合环内部旋合有螺杆,将同个圆盘上相对的两个导向槽内部均插入两个抵杆,使两个抵杆位于两个支杆的夹角之间,并将螺杆与相邻的两个旋合环旋合,螺杆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使得转动螺杆时可带动相邻的两个旋合环相背离运动,使同一个导向槽内部的两个抵杆在两个支杆夹角之间相背离移动抵触相邻支杆侧壁,对两个支杆间的位置进行进一步固定,从而提高对支杆的固定限位效果。
[0014]进一步在于:所述螺杆中部固定套接有拧动块,且拧动块位于相邻的两个旋合环之间,通过拧动块便于使用人员拧动螺杆转动。
[0015]进一步在于:所述旋合环的厚度小于导向槽的宽度,使得在拆卸或安装时可将旋合环穿过导向槽便于将抵杆移动到两个相邻的导向槽之间。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通过将两个U型板支撑上下梁,而后可通过转动两个支杆调节两个U型板之间的距离,在调节好两个U型板间距后,旋动旋合环贴靠U型板挤压固定两个支杆的端部位置,而后旋动多个旋合杆带动相邻的两个旋合筒相背离移动使卡块卡入相邻卡槽进一步固定支杆位置,而后将各个螺杆转动,使同个导向槽内的两个抵杆抵触相邻支杆使其不易偏转,从而稳固两个支杆的位置,从而使使用人员可以快速调节两个支杆端部位置,从而控制两个U型板间的间距,便于使用人员依据上下梁的长度对U型板位置进行调节,便于人员灵活安装并提高连接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中稳固机构与U型板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中稳固机构结构爆炸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中辅助机构结构爆炸图。
[0023]图中:100、支杆;101、圆形孔;110、固定螺栓;200、U型板;201、滑槽;202、卡槽;300、辅助机构;310、圆盘;311、插孔;312、导向槽;320、抵杆;330、旋合环;340、螺杆;341、拧动块;400、稳固机构;410、转块;420、螺纹杆;421、抵环;430、内螺纹筒;440、U型块;441、滑孔;450、旋合筒;451、卡块;460、旋合杆;461、搓动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用钢结构斜拉撑,包括两个支杆(10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杆(100)交叉布置,且两个支杆(100)中部均开设有圆形孔(101),且两个圆形孔(101)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110),两个所述支杆(100)两侧均设置有U型板(200),且两个支杆(100)两端均设置有稳固机构(400);所述稳固机构(400)包括转块(410),且转块(410)一端转动连接于相邻支杆(100)的端部,两个所述U型板(200)一侧均开设有滑槽(201),位于两个支杆(100)同一端的两个转块(410)均滑动嵌入同一个滑槽(201)内部,所述转块(410)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20),且螺纹杆(420)一端贯穿相邻的滑槽(201)并旋合套接有抵环(4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用钢结构斜拉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420)一端旋合有内螺纹筒(430),且内螺纹筒(430)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块(440),所述U型块(440)两端均开设有滑孔(441),且两个滑孔(441)内部均滑动套接有旋合筒(450),所述U型块(440)中部设置有旋合杆(460),且旋合杆(460)两端分别贯穿U型块(440)两臂并分别与两个旋合筒(450)内部相旋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用钢结构斜拉撑,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旋合筒(450)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451),且两个U型板(200)相对两内侧壁均开设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王宝龙南振北
申请(专利权)人:陈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