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氧化合成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053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氧化合成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将邻炔丙酰基联苯类化合物和氟烷基亚磺酸钠类化合物进行通电反应,得到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以邻炔丙酰基联苯类化合物和氟烷基亚磺酸钠类化合物为原料,将二者在电解质溶液中进行恒定电流的通电反应,在特定反应温度、电流条件下,氟烷基亚磺酸根阴离子氧化为氟烷基自由基,该自由基进攻炔酮反应物羰基α位,得到一个烯基自由基,接着烯基自由基通过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氧化合成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
,特别是涉及电氧化合成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秋水仙碱是一个很早就被人们分离且加以利用的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生物碱。但由于它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在抗肿瘤方面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然而由其结构衍生后的天然类别秋水仙碱及其类似物(具有6
‑7‑
6 并多环结构)被发现具有毒性低且活性好,二苯并环庚烷是其核心骨架,代表性的化合物如下所示NSC51046、ZD 6126和N

acetylcoichine。
[0003][0004]围绕着二苯并环庚酮骨架的直接构建在数十年前就成为了有机合成化学家的研究兴趣。另一方面,将氟原子引入药物分子中往往会实现溶解性、生物利用度、热稳定性等生物活性的改善。近几年来有机合成化学家围绕着将含氟基团引入到有机分子中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0005]因此,寻找绿色高效的合成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是一项十分有挑战和研究价值的工作,这为寻找新型的具有天然类别秋水仙碱药理活性相似的化合物提供了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电氧化合成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从而绿色高效的合成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氧化合成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将邻炔丙酰基联苯类化合物和氟烷基亚磺酸钠类化合物进行通电反应,即得所述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
[0010]所述邻炔丙酰基联苯类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
[0011][0012]式(I)中:
[0013]Ar为芳环;
[0014]R1为H、烷基、卤素原子、酯基、硝基、氰基或烷氧基;
[0015]R2为芳基、烷基或硅基;
[0016]所述氟烷基亚磺酸钠类化合物具有如式(II)所示的结构:
[0017][0018]式(II)中:R为CF3或CF2H。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通电反应为3mA~10mA的恒定电流通电反应,反应温度为25~70℃,反应时间为4~10h。
[0020]更优选的,所述通电反应为4mA的恒定电流通电反应,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6h。
[0021]本专利技术的合成过程需要保证适宜的反应温度,反应温度过高,会使得副反应增多,反应温度过低,会降低目标产品的收率。
[0022]所述通电反应在电解池中进行,阳极材料为碳电极石墨毡,阴极为铂或镍。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芳环包括烷基、烷氧基、芳基、卤素或酯基取代的苯环,呋喃,吡咯或噻吩。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芳环为烷基、烷氧基取代的苯环。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R1为烷基或烷氧基。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R2为芳基。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邻炔丙酰基联苯类化合物与所述氟烷基亚磺酸钠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3)。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通电反应所用电解质溶液中,电解质为四丁基四氟硼酸铵、叔丁醇锂、四丁基碘酸铵、四乙基铵高氯酸盐、四乙基六氟磷酸铵或四丁基高氯酸铵;通电反应所用电解质溶液中,溶剂为乙腈、水、二氯乙烷、甲醇、异丙醇、乙酸乙酯、N,N

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
[0029]所述通电反应的电解质溶液浓度为0.1mol/L。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电解质为高氯酸四乙基胺,所述溶剂为乙腈和水的混合溶剂;其中乙腈和水的体积比为3:1。
[003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方法合成的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
[0032]以二氟烷基亚磺酸钠自由基源为例,对本专利技术合成反应进行说明,反应式如下:
[0033][0034]反应过程中,利用邻炔丙酰基联苯类化合物在溶剂(优选为乙腈和水的混合溶剂)中与二氟甲基自由基(CF2H
·
)前体二氟亚磺酸钠类化合物作用,在电解池的阳极氧化条件下,通过自由基串联环化得到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
[0035]上述反应中,邻炔苯酰基联苯与二氟亚磺酸钠类化合物在电解质和溶剂中通电流条件下反应,得到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推测该反应机理如下:
[0036][0037]首先,二氟甲基亚磺酸根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生成二氟烷基自由基;该自由基进攻联苯的羰基α位炔基碳号位,生成热力学更加稳定的自由基A,接着自由基A经7

endo

trig环化加成到苯环形成新自由基B,新自由基B再失去一个电子生成芳基正离子C,之后脱质子形成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
[0038]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39]本专利技术以邻炔丙酰基联苯类化合物和氟烷基亚磺酸钠类化合物为原料,将二者在电解质溶液中进行恒定电流的通电反应,在特定反应温度、电流条件下,氟烷基亚磺酸根阴离子氧化为氟烷基自由基,该自由基进攻炔酮反应物羰基α位,得到一个烯基自由基,接着
烯基自由基通过7

endo

trig环化加成到另一个苯环处实现七元环的构建,最后脱质子得到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
附图说明
[00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1]图1为实施例1制得的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的1HNMR谱图;
[0042]图2为实施例1制得的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的
13
CNMR谱图;
[0043]图3为实施例1制得的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的
19
FNMR谱图;
[0044]图4为实施例2制得的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的1HNMR谱图;
[0045]图5为实施例2制得的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的
13
CNMR谱图;
[0046]图6为实施例2制得的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的
19
FNMR谱图;
[0047]图7为实施例3制得的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的1HNMR谱图;
[0048]图8为实施例3制得的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的
13
CNMR谱图;
[0049]图9为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氧化合成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邻炔丙酰基联苯类化合物和氟烷基亚磺酸钠类化合物进行通电反应,即得所述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环庚酮类化合物;所述邻炔丙酰基联苯类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式(I)中:Ar为芳环;R1为H、烷基、卤素原子、酯基、硝基、氰基或烷氧基;R2为芳基、烷基或硅基;所述氟烷基亚磺酸钠类化合物具有如式(II)所示的结构:式(II)中:R为CF3或CF2H。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反应为3mA~10mA的恒定电流通电反应,反应温度为25~70℃,反应时间为4~10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芳环包括烷基、烷氧基、芳基、卤素或酯基取代的苯环,呋喃,吡咯或噻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芳环为烷基、烷氧基取代的苯环。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岩陈聖杰曾王玉廖心怡王依萌徐敏涂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