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青松专利>正文

一种泵头的组合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047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泵头的组合轴承,属于水泵的领域。它解决了如何减缓泵轴对于泵体冲击的技术问题。包括泵轴、套设在泵轴上的导叶以及位于导叶上方并套设在泵轴上的单向阀体,单向阀体与泵轴之间设有小端轴承,其特征在于,导叶上还设有轴承圈以及套设在泵轴上的内圈,小端轴承内壁与泵轴之间存在缓冲间隙,小端轴承外壁与导叶内侧壁之间存在晃动间隙,轴承圈与内圈的侧壁之间存在回正间隙,回正间隙大于晃动间隙以及缓冲间隙。通过采用在端部设置轴承,并通过轴承之间的间隙起到缓冲效果,而后又通过采用橡胶结构来减少缓冲。而后又通过采用橡胶结构来减少缓冲。而后又通过采用橡胶结构来减少缓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头的组合轴承


[0001]本技术属于水泵的领域,涉及一种泵头的组合轴承。

技术介绍

[0002]深井用离心泵总体上包括电机组件和包含被泵轴驱动而旋转的叶轮的泵体组件,传统离心泵的泵轴转速一般为3000rpm左右。而由于深井用离心泵大多用于农业浇灌,使用环境通常在井下100m

500m不等的深度。在高山等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应用时,操作不方便且被安装到几百米的深井内维修都非常困难,而在对泵进行改善时,为了提高扬程,通常采用加大叶轮直径的方式,这进一步增加了泵的体积和重量,但会进一步加剧泵上述的不便。
[0003]为了解决上述离心泵机构复杂且体积庞大的问题,有些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做法是通过设置多个叶轮级组,每一个叶轮级组包括支撑体组件和导叶腔体组件,通过多级组件替换单级组件的方式,将原有的通过增大泵体中叶轮直径的方式改变为不去更改叶轮直径而是改变本体的高度,从而达到提升泵体的便携性。
[0004]上述所提到的两种方案,第一个方案的通过加大叶轮的直径来保证离心泵的压水扬程,但会使其的使用难度增加,第二个方案则采用通过多级叶轮以及导叶的方式在保证压水扬程的同时,进一步缩短体积,但由于采用一根泵轴驱动多级叶轮,因此由于泵轴长度过长会导致泵轴的一端容易发生冲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泵头的组合轴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缓泵轴对于泵体的冲击。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泵头的组合轴承,包括泵轴、套设在泵轴上的导叶以及位于导叶上方并套设在泵轴上的单向阀体,单向阀体与泵轴之间设有小端轴承,导叶上还设有轴承圈以及套设在泵轴上的内圈,小端轴承内壁与泵轴之间存在缓冲间隙,小端轴承外壁与导叶内侧壁之间存在晃动间隙,轴承圈与内圈的侧壁之间存在回正间隙,回正间隙大于晃动间隙以及缓冲间隙。
[0007]在本泵头的组合轴承中,其中由于小端轴承的内壁与泵轴之间存在缓冲间隙,当泵轴在旋转时,泵轴一端会由于受长度影响从而产生晃动,因此借助缓冲间隙给予泵轴一定的容错率,避免了由于泵轴的晃动度对泵体带来的影响,当泵轴的晃动幅度大于缓冲间隙时,则借助位于小端轴承外壁与圆槽侧壁之间的晃动间隙,来对超出缓冲间隙以外的晃动进行补偿,直至外壁与侧壁接触,而当泵轴的晃动大于晃动间隙以及缓冲间隙所能补偿的范围时,借助位于内圈与轴承圈之间的回正间隙进行回正,由于上述的三类间隙大小逐一递增,从而形成三级缓冲,以降低泵轴对于泵体的冲击。
[0008]在上述泵头的组合轴承中,小端轴承内壁与泵轴之间存在0.05mm至0.3mm的上述缓冲间隙。从而在确保有一定缓冲间隙的同时,不会由于过大的缓冲间隙而导致对泵体的损坏。
[0009]在上述泵头的组合轴承中,小端轴承底部设有位于圆槽内的固定座,固定座的外壁与圆槽内壁之间存在0.1mm至0.3mm的上述晃动间隙。
[0010]在上述泵头的组合轴承中,轴承圈内壁的横截面为六边形,六边形的边与内圈存在上述回正间隙。由于轴承圈的内壁采用六边形,从而使得连接其工作时,能够有水进入,从而能使得内圈以及轴承圈之间能够得到充分润滑。
[0011]在上述泵头的组合轴承中,轴承圈内壁设有导向弧面,导向弧面的最高点与内圈之间存在0.2mm至0.4mm的回正间隙。由于轴承圈内壁上设有导向弧面,从而使得泵轴在晃动时,能通过导向弧面对泵轴进行一定回正,降低对于泵体造成的损坏。
[0012]在上述泵头的组合轴承中,小端轴承外套设有单向阀体,单向阀体上方设有单向阀。通过在小端轴承上设置单向阀体,从而限制了小端轴承的晃动范围,从而使得泵轴的晃动能始终受到间隙的限制。
[0013]在上述泵头的组合轴承中,单向阀通过位于单向阀上的若干个凸起与采用橡胶材料的小端轴承接触。借助位于单向阀上的若干个凸起与小端轴承接触,在保证小端轴承与单向阀始终处于同一轴线上的前提下,通过借助单向阀上的凸起与小端轴承接触,从而降低小端轴承以及单向阀的磨损。
[0014]在上述泵头的组合轴承中,内圈为陶瓷材料,轴承圈为橡胶材料。由于轴承圈采用橡胶材料,因此在晃动幅度略大于回正间隙时,会由橡胶圈来吸收来自泵轴的冲击,从而达到缓冲的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本技术通过在小端轴承与内圈上设置缓冲间隙、晃动间隙以及回正间隙,采用间隙配合并初步增加间距的方式,使得泵轴在发生晃动时,有个不同的位置能另该状态下的泵轴进行活动,从而保证了在泵轴端部晃动时,不会对泵轴内的其他部位造成冲击,对泵轴的晃动起到了缓冲的效果。
[0017]2、本技术由于采用由陶瓷制成的内圈以及由橡胶材料制成的轴承圈,并且将轴承圈的内壁设置为带有弧度的六边形,从而在能方便水进入内圈以及轴承圈之间的间隙内从而达到润滑作用,并且由于轴承圈以及小端泵体采用橡胶材料,从而保证了泵轴在产生冲击的情况下,具备较好的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剖视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中,1、泵轴;2、导叶;2a、轴承圈;2b、内圈;2c、圆槽;3、单向阀体;3a、单向阀;3a1凸起;4、小端轴承;5、缓冲间隙;6、晃动间隙;7、回正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泵头的组合轴承,包括泵轴1、套设在泵轴1上的导叶2以及位于导叶2上方并套设在泵轴1上的单向阀体3,单向阀体3与泵轴1之间设有小端轴承4,导叶2上还设有轴承圈2a以及套设在泵轴1上的内圈2b,小端轴承4内壁与泵轴1之间存在0.15毫米的缓冲间隙5,小端轴承4外壁与导叶2内侧壁之间存在0.2毫米的晃动间隙6,轴承圈2a横截面为六边形,轴承圈2a内壁为导向圆弧的最低点与内圈2b的侧壁之间存在0.3毫米的回正间隙7,回正间隙7大于晃动间隙6以及缓冲间隙5。由于小端轴承4一端设与单向阀3a,单向阀3a上设有若干个与小端轴承4端部接触的凸起3a1,小端轴承4通过泵轴1以及单向阀3a的凸起3a1进行定位,从而初步保证了该泵轴的对中性能,由于采用多级叶轮组件,因此泵轴1的中部仍然会产生变形,由于小端轴承4并未与单向阀3a进行固定,从而使得泵轴1的端部依旧会产生晃动,而由于泵轴1与小端轴承4之间存在缓冲间隙5,从而当泵轴1能在缓冲间隙5内小幅度的晃动,并且借助与单向阀3a接触的小端轴承4,从而保证泵轴1能始终在该范围内活动,而当泵轴1的活动范围大于缓冲间隙5时,由于固定座的外壁与圆槽2c内壁之间存在晃动间隙6,从而使得泵轴1的活动范围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大,并且由于小端轴承4采用橡胶材料,从而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头的组合轴承,包括泵轴(1)、套设在泵轴(1)上的导叶(2)以及位于导叶(2)上方并套设在泵轴(1)上的单向阀体(3),所述单向阀体(3)与泵轴(1)之间设有小端轴承(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2)上还设有轴承圈(2a)以及套设在泵轴(1)上的内圈(2b),所述小端轴承(4)内壁与泵轴(1)之间存在缓冲间隙(5),所述小端轴承(4)外壁与导叶(2)内侧壁之间存在晃动间隙(6),所述轴承圈(2a)与内圈(2b)的侧壁之间存在回正间隙(7),所述回正间隙(7)大于晃动间隙(6)以及缓冲间隙(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头的组合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端轴承(4)内壁与泵轴(1)之间存在0.05mm至0.3mm的上述缓冲间隙(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头的组合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端轴承(4)底部设有位于圆槽(2c)内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外壁与圆槽(2c)内壁之间存在0.1mm至0.3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青松但春杰周刚
申请(专利权)人:朱青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