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028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梯(100)具备:轿厢(2),其在井道(1)中移动;负载(5),其设置于轿厢(2);第一蓄电部,其设置于轿厢(2),由一个能够充放电的电池构成,与负载(5)连接,向负载(5)供给电力;第二蓄电部,其设置于轿厢(2),由一个或多个能够充放电的电池构成,与连接有第一蓄电部的负载(5)连接;电力传输电路(14),其设置于轿厢(2),能够在第一蓄电部与第二蓄电部之间传输电力;以及控制部,其在判定为构成第一蓄电部的电池的蓄电余量低于驱动负载(5)达规定期间的电力量的情况下,控制电力传输电路(14),使电力传输电路(14)从第二蓄电部向第一蓄电部供给电力。供给电力。供给电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由能够充放电的电池构成的蓄电部的电梯。

技术介绍

[0002]存在通过以非接触方式对轿厢供给电力而不需要电源缆线的电梯。这样的电梯在轿厢设置有构成蓄电部的电池,利用以非接触方式供给的电力对电池进行充电来进行运转。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轿厢具备与同一负载连接的多个电池的电梯,该电梯通过切换向负载供给电力的电池,由此利用多个电池的电力进行运转。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14500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梯在正在向负载供给电力的电池的蓄电余量降低时,将向负载供给电力的电池切换为其他电池。但是,如果进行这样的电源切换,则向负载提供的电力有可能被暂时切断。这样的向负载提供的电力的切断会导致对乘客的服务性降低。
[0008]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其在同一负载连接有多个电池的情况下,能够降低产生对负载的电力切断的可能性。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本专利技术的电梯具备:轿厢,其在井道中移动;负载,其设置于轿厢;第一蓄电部,其设置于轿厢,由一个能够充放电的电池构成,与负载连接,向负载供给电力;第二蓄电部,其设置于轿厢,由一个或多个能够充放电的电池构成,与连接有第一蓄电部的负载连接;电力传输电路,其设置于轿厢,能够在第一蓄电部与第二蓄电部之间传输电力;以及控制部,其在判定为构成第一蓄电部的电池的蓄电余量低于驱动负载达规定期间所需的电力量的情况下,控制电力传输电路,使电力传输电路从第二蓄电部向第一蓄电部供给电力。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的电梯即使构成向负载供给电力的第一蓄电部的电池的蓄电余量降低,通过从第二蓄电部向第一蓄电部供给电力,也能够不进行电源的切换而继续运转。因此,能够降低产生对负载的电力切断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立体图。
[001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所具备的电路的框图。
[0015]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部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0016]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在放电时及充电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0017]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中的蓄电部的蓄电余量的概念图。
[0018]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电力供给处理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0019]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充电处理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0020]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充电处理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0021]图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充电处理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0022]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所具备的电路的框图。
[0023]图1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中的蓄电部的蓄电余量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中的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0025]实施方式1
[0026]首先,使用图1至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0027]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电梯100具备井道1、轿厢2、绳索3、驱动装置4、负载5、输电装置6、受电装置7、电池8、电池9、导线10、开关11a、开关11b、充电电路12、开关13a、开关13b、电力传输电路14、计测部15、电力控制装置16、控制盘17以及信号线18。
[0028]如图1所示,井道1是在建筑物的内部设置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通道。上下方向以及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四方形被井道壁包围。另外,在图1中,为了容易理解,省略了近前侧的井道壁。
[0029]在井道1内,用于搭乘乘客并向建筑物的各楼层移送乘客的轿厢2设置为,能够沿着井道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轿厢2是内部形成为空间的框体,在一部分设置有门(未图示),使得乘客能够乘降。另外,在图1中,为了容易理解,用虚线示出位于轿厢2的里侧的部分。
[0030]轿厢2与绳索3的一端连接。绳索3从与轿厢2连接的一端向井道1的上方延伸,在中间部分折回,朝向井道1的下方延伸,另一端与对重(未图示)连接。绳索3的中间部分由驱动装置4支承。驱动装置4具备电机,设置在井道1的上方,通过使电机旋转而对绳索3进行曳引,使轿厢2上升而使对重下降,或者相反地使轿厢2下降而使对重上升。另外,在图1中,将从驱动装置4向对重延伸的绳索3显示到中途部分,省略了之后的部分,因此用虚线示出绳索3。
[0031]在轿厢2设置有用于控制轿厢2内的设备和向乘客提供服务的负载5。负载5通过接受电力的供给而驱动,发挥其功能。在图1中,负载设置在轿厢2的顶棚之上,但也可以设置在轿厢2内。负载5例如是空调、照明、用于对门进行开闭的开门装置、显示面板或操作面板等。
[0032]电梯100没有设置与轿厢2连接的电源缆线,负载5所需的电力以非接触方式被供给。为了以非接触方式供给电力,在井道1的井道壁设置有输电装置6,在轿厢2设置有受电装置7。输电装置6和受电装置7分别具备线圈,这些线圈的谐振频率被设计为一致。并且,输电装置6连接有交流电源(未图示),在被供给了被调节为谐振频率附近的频率的交流电时,以非接触方式向受电装置7的线圈传输电力。另外,交流电源和与电源相关的设备等可以设置于井道壁,也可以配置在与井道相邻的机房等处。
[0033]输电装置6设置在轿厢2所停靠的停靠楼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停靠楼层,受电装置7
设置在轿厢2的侧面。在轿厢2停靠于设置有输电装置6的停靠楼层(以下,称为供电楼层)时,输电装置6的线圈与受电装置7的线圈对置而能够以非接触方式进行电力传输。
[0034]在轿厢2设置有电池8和电池9,它们能够充电以非接触方式传输的电力并且能够放出向负载5供给的电力。电池8和电池9例如是锂离子电池,但只要是铅蓄电池等可充放电的电池即可。电池8及电池9使用所蓄电的电力容量等相同的电池。
[0035]如图2所示,为了从受电装置7接收以非接触方式传输的电力,电池8和电池9分别经由导线10和充电电路12与受电装置7连接。具体而言,受电装置7和充电电路12通过导线10连接,充电电路12和电池8也通过导线10连接。在充电电路12与电池8之间,导线10分支,分支的导线10与电池9连接。
[0036]在导线10,以能够选择进行充电的电池的方式设置有开关11a以及开关11b。开关11a和开关11b分别设置在上述导线10的分支点与电池8之间以及上述导线10的分支点与电池9之间。这些开关11a以及开关11b例如由继电器开关构成。
[0037]充电电路12用于调节受电装置7与电池8或电池9之间的电压差,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梯,其中,所述电梯具备:轿厢,其在井道中移动;负载,其设置于所述轿厢;第一蓄电部,其设置于所述轿厢,由一个能够充放电的电池构成,与所述负载连接,并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第二蓄电部,其设置于所述轿厢,由一个或多个能够充放电的电池构成,与连接有所述第一蓄电部的所述负载连接;电力传输电路,其设置于所述轿厢,能够在所述第一蓄电部与第二蓄电部之间传输电力;以及控制部,其在判定为构成所述第一蓄电部的电池的蓄电余量低于驱动所述负载达规定期间所需的电力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力传输电路,使所述电力传输电路从所述第二蓄电部向所述第一蓄电部供给电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中,所述第二蓄电部由一个能够充放电的电池构成,所述控制部在判定为构成所述第一蓄电部的电池的蓄电余量低于所述电力量且构成所述第一蓄电部和所述第二蓄电部的两个电池的蓄电余量的平均值高于所述电力量的情况下,使所述电力传输电路从所述第二蓄电部向所述第一蓄电部供给电力,以使得构成所述第二蓄电部的电池的蓄电余量不低于所述电力量且构成所述第一蓄电部的电池的蓄电余量高于所述电力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其中,所述控制部在判定为构成所述第一蓄电部的电池的蓄电余量低于所述电力量且构成所述第一蓄电部和所述第二蓄电部的两个电池的蓄电余量的平均值不高于所述电力量的情况下,与向所述第一蓄电部供给电力后的构成所述第二蓄电部的电池的蓄电余量无关地,使所述电力传输电路从所述第二蓄电部向所述第一蓄电部供给电力,以使得构成所述第一蓄电部的电池的蓄电余量高于所述电力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中,所述第二蓄电部由多个能够充放电的电池构成,所述控制部在判定为构成所述第一蓄电部的电池的蓄电余量低于所述电力量且构成所述第一蓄电部和所述第二蓄电部的多个电池的蓄电余量的平均值高于所述电力量的情况下,使所述电力传输电路从所述第二蓄电部向所述第一蓄电部供给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真梨子坂下友一竹下美幸吉田秀人桑野宽久美浦拓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