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跟骨结节假体和跟骨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017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跟骨结节假体和跟骨假体,所述跟骨结节假体包括高分子材料垫片和组配件,所述组配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高分子材料垫片上,且所述组配件从所述一端延伸形成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凸出限位部,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凸出限位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跟骨结节假体模拟了人体跟骨位置处的下滑囊,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开合运动使第一凸出限位部或第二凸出限位部相对于高分子材料垫片进行上下微动,提升了手术后的康复的效果,且采用高分子材料垫片改善了过去钛合金材质对该区域的肌肉与皮肤的刺激。区域的肌肉与皮肤的刺激。区域的肌肉与皮肤的刺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跟骨结节假体和跟骨假体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跟骨结节假体和跟骨假体。

技术介绍

[0002]跟骨是人体七块跗骨中最大的一块,位于足后下部,构成踵,对于人体维持身体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块骨头。但其形态不规则,分为六个面,分别为上面、下面、前面、外面、内侧面以及外侧面。同时还具有四个关节面,即为前距关节面、中踞关节面、后距关节面与跟骰关节面。在重建和制造加工领域使用传统方法制造周期很长并且十分困难,由于肿瘤病人的特殊性,肿瘤种类和形态的多样性,市面上往往很难找到一种适用于所有病人的肿瘤型重建假体。
[0003]目前,临床上过去处理跟骨肿瘤的主要方式是手术切除肿瘤及肿瘤周围3cm的骨质。面对这么大范围切除的骨缺损,一般使用的是一体式的跟骨假体,如何去完善它困扰着广大的骨科医生。由于患者所患肿瘤的多样性,以及患者本身跟骨形状的多样性,过去使用一体式踝关节假体治疗的病人,即使假体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大致生活功能,但它因为让踝关节不能弯曲令患者的行动十分困难与不适。
[0004]另外,由于目前所使用的跟骨假体多为传统减材制造工艺所制造,其存在的缺点也非常明显:1)传统工艺制造的假体往往是光滑的表面或者是粗糙的表面,传统工艺制造的跟骨表面,孔隙大小不规则,不能达到理想的骨与肌纤维的初步融合效果,因而存在假体松动,脱位,失效等风险;2)假体为一体式的结构,踝关节不能活动,造成患者术后生活十分不便,并且传统手术的创口更大,费用更高,术后的效果也十分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跟骨结节假体和跟骨假体,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包括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跟骨结节假体,所述跟骨结节假体包括高分子材料垫片和组配件,所述组配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高分子材料垫片上,且所述组配件从所述一端延伸形成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凸出限位部,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凸出限位部。
[0008]优选地,所述高分子材料垫片为聚乙烯垫片。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设有相对的两个面,相对的所述两个面吻合匹配。
[0010]更优选地,所述两个面均为平面,且在未受力的自然状态下,相对的所述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10
°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出限位部和/或所述第二凸出限位部上设有便于限位操作的缺口部。
[0012]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跟骨假体,所述跟骨假体包括如上文所述的跟骨结节假体和跟骨假体底座,所述跟骨假体底座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限位部和第二凸出限位部相匹配的限位结构;在使用时,所述跟骨结节假体的第一凸出限位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限位部嵌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0013]优选地,在使用时,所述限位槽的槽底与所述组配件的顶端的垂直距离最大为1mm。
[0014]优选地,所述跟骨假体底座的非着力面设有多孔结构部。
[0015]优选地,所述跟骨假体底座的内部设有多孔结构部。
[0016]更优选地,所述多孔结构部的孔隙率为60

80%。
[0017]更优选地,所述多孔结构部中孔的孔径为600

800微米。
[0018]更优选地,所述非着力面上设有的多孔结构部的表面积的总和占整个跟骨假体底座的表面积的40

70%。
[0019]更优选地,所述非着力面的多孔结构部的厚度为1.5mm

2.0mm。
[0020]优选地,所述跟骨假体底座还设有缝线孔。
[0021]更优选地,所述跟骨假体底座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而成。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技术的跟骨结节假体模拟了人体跟骨位置处的下滑囊,具有相对吻合匹配面的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开合运动使实现了第一凸出限位部或第二凸出限位部相对于高分子材料垫片进行上下微动,从而提升了手术后的康复的效果,且采用高分子材料垫片改善了过去钛合金材质垫片对该区域的肌肉与皮肤的刺激。
[0024]2)本技术的跟骨假体底座的非着力面及内部均匀的覆盖了孔隙大小均匀的完全连通的微孔结构,有了这些微孔的存在,周围再生的骨组织与肌纤维就可以慢慢长入跟骨假体底座内部,与跟骨假体底座形成牢固的整合。这种整合有利于跟骨假体的长期稳定,延长此跟骨假体的使用寿命。
[0025]3)本技术的跟骨假体底座通过3D打印中激光熔融手段制得,完全按照患者手术截骨方案以及患者自身骨组织形态制备的个性化植入假体,完美的匹配了患者手术后留下的体内缺损。因此在植入时不会出现因跟骨假体底座不匹配而产生的磨损,有效的避免骨溶解和假体脱位的发生,整个跟骨假体底座的体积较小,手术中创口也可以减小,方便术后愈合以及减小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0026]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跟骨假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跟骨结节假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跟骨结节假体与跟骨假体底座的连接结构的截面图。
[0029]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跟骨假体的整体示意图之一。
[0030]图5显示为本技术的跟骨假体的整体示意图之二。
[0031]图6显示为本技术的跟骨假体在跟骨中的使用效果图。
[0032]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为
[0033]A骰骨
[0034]B距骨
[0035]100跟骨假体底座
[0036]101跟骨

骰骨关节面
[0037]102跟骨

距骨关节面
[0038]104缝线孔
[0039]105限位槽
[0040]106多孔结构部
[0041]200跟骨结节假体
[0042]201高分子材料垫片
[0043]202第一臂
[0044]203第二臂
[0045]204第一凸出限位部
[0046]205第二凸出限位部
[0047]206缺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以下由特定的具块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49]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跟骨结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跟骨结节假体包括高分子材料垫片和组配件,所述组配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高分子材料垫片上,且所述组配件从所述一端延伸形成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凸出限位部,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凸出限位部。2.跟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骨结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设有相对的两个面,相对的所述两个面吻合匹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跟骨结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面均为平面,且在未受力的自然状态下,相对的所述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10
°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骨结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限位部和/或所述第二凸出限位部上设有便于限位操作的缺口部。5.一种跟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跟骨假体包括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跟骨结节假体和跟骨假体底座,所述跟骨假体底座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限位部和第二凸出限位部相匹配的限位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永强徐佳文姜闻博罗丁豪邓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