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巾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974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卫生巾制备方法,包括,提供隔边层,并在隔边层上布设弹性体;第一次折叠;第二次折叠;在面层上铺设第二折叠体,结合面层与第二折叠体;在第二折叠体上布设第二粘合层,沿一第三折线翻折部分第二折叠体形成第三折叠体,第三折叠体与面层形成顶片;叠设顶片、吸收体及底片并形成本体;分切本体等步骤形成卫生巾,由于在该生产工艺中弹性体在第一次折叠及第二折叠过程中横向位置可以保持不变,相对于现有技术,车速和效率可以明显提升,同时,在第二区结合强度可以相应的降低,平均用胶量降低,以及提高产品的使用舒适度。以及提高产品的使用舒适度。以及提高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卫生巾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收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卫生巾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卫生巾、护垫、纸尿裤等吸收用品广泛使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常的,这些吸收用品包括透液的顶片、不透液的底片以及夹设在顶片与底片之间的吸收芯体,通过吸收芯体吸收和保持体液,同时,为了防止体液在侧向发生侧漏,在侧向上通常会设置防漏隔边。
[0003]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的防漏隔边通常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在顶片两侧设置由拒水材料铺设形成的“垫层”,由“垫层”形成阻挡效果,在这种形式下,由于“垫层”为直接铺设在顶片上,其高度非常有限,一方面不能很好的与皮肤贴合,二方面由于高度较低,因此仍然容易发生侧漏,同时,若增加“垫层”厚度则会造成使用舒适度降低;其二为,由拒水材料翻折,并在折线处设置弹性材料,如橡筋,在使用时,在弹性材料的弹性力作用下,拒水材料立起,形成围护,从而大大增加围挡的效果,但是在这种形式下,由于弹性材料的弹力作用,会使得折线处抵触皮肤,容易造成皮肤磨损或造成使用不适。
[0004]为了增加防漏隔边的高度并同时实现优异的舒适性,一些改进的技术被开发,如专利文献号为CN101686880A,名称为:吸收性物品,所揭示的,通过对防漏隔边进行折叠和回绕形成带有空腔的褶皱部,并在褶皱部设置多根弹性部件,通过弹性部件以及空腔形成立体的效果以及优异的舒适性,该文献同时揭示了其制造方法,实践发现,该方法制造吸收用品时,仍然存在下列不足:一、在形成双层结构之后的对折工序以及对经过对折之后形成的折叠体进行三折工序过程中弹性体的位置需要进行变化,更具体的说,在进行对折工序时含有弹性体的双层结构翻折,弹性体的位置需要进行变化,然后对对折之后的折叠体再次翻折时,弹性体的位置需要再次变化,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弹性体处于预紧或带有预张力状态,在生产过程中弹性体的位置变化将会导致预张力变化,一方面导致生产速度降低,另一方面,使得弹性体供给系统的张力控制困难。
[0005]二、由于需要使得弹性体保持在预定的位置,由于上述一的影响,使得折叠体两端的固定部需要更稳定的被固定,特别是端部固定弹性体的位置,需要增加热熔胶的使用量或者使得热熔胶能够有足够的固化时间,进一步使得折叠体两端的固定部硬挺,使用舒适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优化的卫生巾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一种卫生巾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提供隔边层,并在隔边层上布设弹性体,所述的弹性体包括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
[0008]S2:第一次折叠:将第一折叠层沿第一折线向上翻折并覆盖到弹性体上方并形成第一折叠体,所述的第一折叠层为位于第一弹性体外侧,翻折并覆盖到弹性体上方的隔边层;S3:第二次折叠:将第二折叠层沿第二折线向上翻折并覆盖到第一折叠体上方并形成第二折叠体,所述的第二折叠层为位于第二弹性体内侧,翻折并覆盖到第一折叠体上方的隔边层,同时,在第一折叠与第二次折叠过程中所述的弹性体在横向上的位置保持不变;S4:提供一面层,并在面层上铺设第二折叠体,所述的面层包括邻近第一折线的第一端部,在邻近第一端部处设置有结合面层与第二折叠体的第二结合部,并通过第二结合部结合面层与第二折叠体;S5:在第二折叠体上布设第二粘合层,沿一第三折线翻折部分第二折叠体形成第三折叠体,第三折叠体与面层形成顶片;S6:提供吸收体、底片,叠设顶片、吸收体及底片并形成本体;S7:分切本体,并形成卫生巾。
[0009]进一步的,经过第二次折叠之后将第一折叠层下方位于第一折线与第二折线之间的隔边层定义为基础层,所述的第二折叠体包括沿长度方向交替设置的第一区及第二区,其中,在第二区所述的基础层、第一折叠层及第二折叠层结合并形成第一结合区,所述的第一结合区与基础层的面积比≥70%,在所述的第一区,至少第一折叠层与第二折叠层呈分离状态。
[0010]进一步的,在第二区所述的第二折叠体还包括若干贯通第二折叠体厚度方向的通孔。
[0011]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在形成第二结合部之前还包括在面层上与第二区对应的区域设置第一粘合层,并通过第一粘合层结合第二折叠体与面层的步骤。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粘合层设置在第二结合部的内侧方向,并与第二结合部分离设置,在第一粘合层与第二结合部之间具有一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与至少一个通孔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粘合层被布设在第二结合部的内侧,且,第三折线与第二折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弹性体与第二弹性体之间的距离。
[0014]进一步的,在所述的第一区,基础层与第一折叠层仅在弹性体对应的位置呈结合状态,其他位置呈分离状态。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结合区至第二折线向第一折线方向延伸,并且不延伸到第一折线,第一结合区在邻近第一折线方向具有一边缘线,该边缘线与第一折线的距离大于等于8mm。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粘合层仅结合位于第三折线两侧的第三折叠层,在第一区,至少第二折叠层与第三折叠层仍然为分离状态。
[0017]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粘合层位于第一粘合层与第二结合部之间,且,在第二粘合层与第三折线之间具有一气流通道。
[0018]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卫生巾制备方法,包括,提供隔边层,并在隔边层上布设弹性体;第一次折叠;第二次折叠;在面层上铺设第二折叠体,结合面层与第二折叠体;在
第二折叠体上布设第二粘合层,沿一第三折线翻折部分第二折叠体形成第三折叠体,第三折叠体与面层形成顶片;叠设顶片、吸收体及底片并形成本体;分切本体等步骤形成卫生巾,由于在该生产工艺中弹性体在第一次折叠及第二折叠过程中横向位置可以保持不变,相对于现有技术,车速和效率可以明显提升,同时,在第二区结合强度可以相应的降低,平均用胶量降低,以及提高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弹性体铺设在隔边层上示意图;图2第一次折叠形成第一折叠体状态示意图;图3 经过第二次折叠后形成的第二折叠体上视图;图4为图3中A

A处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3中B

B处截面示意图;图6第二折叠体铺设在面层上示意图;图7在第二区设置第一粘合层并铺设在面层上示意图;图8在第一区结合第二折叠体与面层状态示意图;图9在第二区结合第二折叠体与面层状态示意图;图10 在第二折叠体上设置第二粘合层后状态示意图;图11 经过第三次折叠后形成第三折叠体示意图;图12 第三折叠体在第二区状态示意图;图13 层叠顶片、吸收体及底片示意图;图14 分切本体示意图;图15 形成的卫生巾示意图。
[0020]隔边层 10;褶皱区101;基础层102;第一折叠层11;第一折叠体110;第一折线111;第二折叠层12;第二折叠体120;第二折线121;第一区122;第二区123;第一结合区1231;通孔1232;第三折叠体130;第三折线131;弹性体21;第一弹性体211;第二弹性体212;面层31;第一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生巾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S1:提供隔边层,并在隔边层上布设弹性体,所述的弹性体包括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S2:第一次折叠:将第一折叠层沿第一折线向上翻折并覆盖到弹性体上方并形成第一折叠体,所述的第一折叠层为位于第一弹性体外侧,翻折并覆盖到弹性体上方的隔边层;S3:第二次折叠:将第二折叠层沿第二折线向上翻折并覆盖到第一折叠体上方并形成第二折叠体,所述的第二折叠层为位于第二弹性体内侧,翻折并覆盖到第一折叠体上方的隔边层,同时,在第一折叠与第二次折叠过程中所述的弹性体在横向上的位置保持不变;S4:提供一面层,并在面层上铺设第二折叠体,所述的面层包括邻近第一折线的第一端部,在邻近第一端部处设置有结合面层与第二折叠体的第二结合部,并通过第二结合部结合面层与第二折叠体;S5:在第二折叠体上布设第二粘合层,沿一第三折线翻折部分第二折叠体形成第三折叠体,第三折叠体与面层形成顶片;S6:提供吸收体、底片,叠设顶片、吸收体及底片并形成本体;S7:分切本体,并形成卫生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巾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第二次折叠之后将第一折叠层下方位于第一折线与第二折线之间的隔边层定义为基础层,所述的第二折叠体包括沿长度方向交替设置的第一区及第二区,其中,在第二区所述的基础层、第一折叠层及第二折叠层结合并形成第一结合区,所述的第一结合区与基础层的面积比≥70%,在所述的第一区,至少第一折叠层与第二折叠层呈分离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生巾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善峰
申请(专利权)人:智邦天津卫生用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