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电机及电机装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963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伺服电机及电机装配工装,伺服电机包括机壳、后盖、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机壳包括一体设置的筒体和端盖,端盖设于筒体轴向上的第一端,筒体的第二端开口,筒体靠近端盖一端的内壁设有台阶部,端盖朝向开口的一侧凸设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设有第一轴承;后盖连接于筒体的第二端;转子组件安装于机壳和后盖的轴心上,并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安装于第一轴承座;定子组件设于筒体内并套设于转子组件的外周,定子组件的外周面和筒体的内周壁过盈配合,定子组件朝向端盖的第一轴向端面与台阶部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的同轴度高且结构简单,能够降低伺服电机的转矩脉动,减少伺服电机运行时的震动和噪音。的震动和噪音。的震动和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伺服电机及电机装配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电器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伺服电机及电机装配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通过降低伺服电机齿槽转矩的方法来减少伺服电机的转矩脉动,该种方式需要对伺服电机的定子或转子结构进行调整,通常会导致牺牲伺服电机的其他性能,如运行效率等,并且制造难度增加,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伺服电机,其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的同轴度高且结构简单,能够降低伺服电机的转矩脉动,减少伺服电机运行时的震动和噪音。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用于组装上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装配工装。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伺服电机,包括机壳,包括一体设置的筒体和端盖,所述端盖设于所述筒体轴向上的第一端,所述筒体的第二端开口,所述筒体靠近所述端盖一端的内周壁设有台阶部,所述端盖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凸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安装有第一轴承;后盖,连接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转子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壳和所述后盖的轴心上,并通过所述第一轴承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定子组件,设于所述筒体内并套设于所述转子组件的外周,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周面和所述筒体的内周壁过盈配合,所述定子组件朝向所述端盖的第一轴向端面与所述台阶部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伺服电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机壳由一体设置的筒体和端盖组成,只需一次装夹即可加工筒体的内周壁和端盖的第一轴承座的内壁,有利于提高第一轴承座和筒体的同轴度,从而提高转子组件与筒体的同轴度;通过将定子组件的外周面与筒体的内周壁过盈配合实现径向定位并安装,并使定子组件朝向端盖的轴向端面与筒体内壁的台阶部之间留有第一间隙,即定子组件与台阶部不接触,避免定子组件的轴向端面与外周面的垂直度对定子组件在筒体内的径向定位的影响,从而提高定子组件与筒体的同轴度,进而提高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的同轴度,使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之间的气隙均匀,有效降低伺服电机的转矩脉动,减少伺服电机运行时的震动和噪音,无需对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结构作调整,易于生产,且可避免因改变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结构而影响伺服电机的性能。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轴向端面的垂直度为P1,所述第一间隙为L1,满足:P1<L1≤2mm。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盖沿所述筒体的径向定位于所述筒体的内周壁,所述后盖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转子组件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轴承座。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子组件背离所述端盖的第二轴向端面与所
述后盖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轴向端面的垂直度为P2,所述第二间隙为L2,满足:L2>P2。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筒体和所述后盖中,至少一个设有止口部,所述止口部用于所述筒体与所述后盖相互定位并对接。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止口部设有沿所述筒体的周向布置的定位周面,当所述止口部设于所述后盖,所述定位周面贴合所述筒体的内周壁。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朝向所述端盖的一端设有第一端面,所述台阶部朝向所述定子铁芯的一侧设有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最小距离即为所述第一间隙。
[0014]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机装配工装,用于组装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伺服电机,包括工装本体,所述工装本体设有定位柱和围设于所述定位柱的第一定位台阶和第二定位台阶,所述定位柱用于供定子组件套设安装,所述第一定位台阶用于抵接所述定子组件的轴向端面,所述第二定位台阶用于抵接套设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周的机壳的开口端。
[001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机装配工装,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电机装配工装安装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伺服电机,能够实现定子组件的外周面与机壳的筒体的内周壁过盈配合,进而实现定子组件的径向定位并安装,并使定子组件的轴向端面与台阶部之间留有第一间隙,即定子组件与台阶部不接触,避免定子组件的轴向端面与外周面的垂直度对定子组件在筒体内的径向定位的影响,从而提高定子组件与筒体的同轴度,进而提高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的同轴度,使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之间的气隙均匀,有效降低伺服电机的转矩脉动,减少伺服电机运行时的震动和噪音,无需对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结构作调整,易于生产,且可避免因改变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结构而影响伺服电机的性能。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台阶和所述第二定位台阶沿所述定位柱的轴向的高度差为H1,所述定子组件轴向上的两个轴向端面的距离为H2,所述机壳内壁设置的台阶部与所述开口端的距离为H3,满足:H3>H1+H2。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伺服电机的剖视图;
[0020]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21]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机壳的剖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后盖的剖视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定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定子组件与工装本体配合的剖视图;
[002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工装本体的剖视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机壳100;筒体110;内腔111;端盖120;第一轴承座121;台阶部122;第二端面123;第一轴承安装面124;
[0029]转子组件200;转子铁芯210;转轴220;
[0030]定子组件300;第一间隙310;定子单元320;定子铁芯321;第一端面3211;绝缘架322;线圈323;
[0031]后盖400;第二轴承座410;第二间隙420;止口部430;定位周面431;第二轴承安装面440;
[0032]工装本体500;定位柱510;第一定位台阶520;第二定位台阶530。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包括一体设置的筒体和端盖,所述端盖设于所述筒体轴向上的第一端,所述筒体的第二端开口,所述筒体靠近所述端盖一端的内周壁设有台阶部,所述端盖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凸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安装有第一轴承;后盖,连接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转子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壳和所述后盖的轴心上,并通过所述第一轴承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定子组件,设于所述筒体内并套设于所述转子组件的外周,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周面和所述筒体的内周壁过盈配合,所述定子组件朝向所述端盖的第一轴向端面与所述台阶部之间具有第一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轴向端面的垂直度为P1,所述第一间隙为L1,满足:P1<L1≤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沿所述筒体的径向定位于所述筒体的内周壁,所述后盖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转子组件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轴承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背离所述端盖的第二轴向端面与所述后盖之间具有第二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轴向端面的垂直度为P2,所述第二间隙为L2,满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伟兵赵丽丹曹卫黎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