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压型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956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新型压型板,所述压型板由基板在中心线处压制形成框架主体1,所述框架主体1的两条侧边11向外水平延伸形成第一板体12后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第二板体13,所述第二板体13的顶部面向所述框架主体1弯折形成第三板体14,所述第二板体13和所述框架主体1的侧边11靠近顶部处向外延伸形成搭接部,所述搭接部具有一搭接于主体结构的搭接面。部具有一搭接于主体结构的搭接面。部具有一搭接于主体结构的搭接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压型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建材结构领域,尤其涉及到新型压型板。

技术介绍

[0002]在现在大多数的LOFT中,其户型结构一般为上下双层的复式结构。此种结构可以充分利用房间层高,实现公共区域与私密区域的分隔,并且创造出的空间的高低变化,体验上较为丰富,LOFT夹层在城市中数量众多,层高以4.2m~5.1m居多,其将户型一层隔二层,大大改善了居住空间!
[0003]但是现在的LOFT层高以4.2~4.5m为主时,除去结构及内装材料厚度,夹层区域上下两层净高偏低,在使用上舒适度大大降低,特别是对于高身高的用户人群,比如:层高4.2m,扣除楼板厚度净高一般为4m。如果夹层完成厚度200mm,则每层净高为1.9m。对于1.85m的使用者来说,压抑感可想而知,传统的楼板一般整体设于结构主梁上,整个楼板的厚度又会吃掉一部分的空间,或者通过角钢安装在结构主梁的侧部,此举有浪费材料且对结构主梁形成过大扭矩。为此本技术旨在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于提供新型压型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压型板由基板在中心线处压制形成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的两条侧边向外水平延伸形成第一板体后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顶部面向所述框架主体弯折形成第三板体;
[0005]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框架主体的靠近顶部处向外延伸形成搭接部,所述搭接部具有一搭接于主体结构的搭接面,或者
[0006]所述框架主体靠近顶部处向外延伸后形成搭接部,所述搭接部具有一搭接于主体结构的搭接面。<br/>[0007]较佳的,所述搭接部设于所述压型板通长方向的两端。
[0008]较佳的,所述第二板体靠近顶部处延伸形成第二延伸板,所述框架主体的侧边靠近顶部处延伸形成侧边延伸板,所述搭接部被实施为连接于所述第二延伸板和所述侧边延伸板之间的搭接板。
[0009]较佳的,所述搭接板包括第一搭接板体和第二搭接板体,所述第一搭接板体设于所述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二搭接板体设于所述侧边延伸板,所述第一搭接板体和所述第二搭接板体焊接。
[0010]较佳的,所述第二延伸板的延伸宽度等于第一搭接板体的宽度;所述侧边延伸板的延伸宽度等于第二搭接板体的宽度。
[0011]较佳的,所述第三板体延伸形成第三延伸板,所述第三板体延伸板的延伸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延伸板的延伸宽度。
[0012]较佳的,所述第三板体延伸形成第三延伸板,所述框架主体的侧边靠近顶部处延伸形成侧边延伸板,所述搭接部被实施为连接于所述框架主体的两个所述侧边延伸板之间
的搭接板。
[0013]较佳的,所述框架主体为梯形棱台或者矩形框架,所述梯形棱台或所述矩形框架被实施为无底边结构。
[0014]较佳的,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一条形压纹,多个所述第一条形压纹沿所述新型压型板的通长方向间距布置;和或,所述框架主体的侧边设有多个第二条形压纹,每一侧边上多个第二条形压纹交错间距布置。
[0015]较佳的,所述第一条形压纹为第一条形凹槽,所述第二条形压纹为第二条形凹槽。
[0016]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技术效果来自于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0017]省去了传统压型板作为楼板与结构钢梁连接时的过渡角钢,减少了材料用量;直接将延伸出来的搭接部搭接在结构钢梁上通过电焊或者自攻钉固定即可;
[0018]相比于传统的角钢安装,减小了压型板对结构钢梁造成的扭矩,结构更加安全;
[0019]省去了角钢和钢梁的连接,以及压型板和角钢的连接,简化了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
[0020]避免了因角钢安装误差整导致的压型板板面不平整的问题;
[0021]一些情况下需压型板搁置在钢梁顶部,原压型板会占用较多的净高,新型压型板搁置于钢梁顶部仅需占用20mm的高度,可以显著释放室内空间;
[0022]压型板搁置于槽钢或角钢等开口型钢梁上时,压型板弯折形成的空间结构配合槽钢或角钢等开口型钢梁,将会有很大的空间用于敷设机电喷淋管线,实现管线与钢结构的合二为一,实现超薄夹层;
[0023]机电管槽做在压型板框架主体的下端,解决了之前管线槽在上方时木地板在该位置架空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图1表达了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5]图2表达了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6]图3表达了本技术的侧视图。
[0027]图4表达了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8]图5表达了本技术搭接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给出以下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和使用本技术并将其结合到具体应用背景中。各种变型、以及在不同应用中的各种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容易显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一般性原理可适用于较宽范围的实施例。由此,本技术并不限于本文中给出的实施例,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义的范围。
[0030]在以下详细描述中,阐述了许多特定细节以提供对本技术的更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的实践可不必局限于这些具体细节。换言之,公知的结构和器件以框图形式示出而没有详细显示,以避免模糊本技术。
[0031]请读者注意与本说明书同时提交的且对公众查阅本说明书开放的所有文件及文
献,且所有这样的文件及文献的内容以参考方式并入本文。除非另有直接说明,否则本说明书(包含任何所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所揭示的所有特征皆可由用于达到相同、等效或类似目的的可替代特征来替换。因此,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所公开的每一个特征仅是一组等效或类似特征的一个示例。
[0032]注意,在使用到的情况下,标志左、右、前、后、顶、底、正、反、顺时针和逆时针仅仅是出于方便的目的所使用的,而并不暗示任何具体的固定方向。事实上,它们被用于反映对象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或方向。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注意,在使用到的情况下,进一步地、较优地、更进一步地和更优地是在前述实施例基础上进行另一实施例阐述的简单起头,该进一步地、较优地、更进一步地或更优地后带的内容与前述实施例的结合作为另一实施例的完整构成。在同一实施例后带的若干个进一步地、较优地、更进一步地或更优地设置之间可任意组合的组成又一实施例。
[003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注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压型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压型板由基板在中心线处压制形成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的两条侧边向外水平延伸形成第一板体后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顶部面向所述框架主体弯折形成第三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框架主体的靠近顶部处向外延伸形成搭接部,所述搭接部具有一搭接于主体结构的搭接面,或者所述框架主体靠近顶部处向外延伸后形成搭接部,所述搭接部具有一搭接于主体结构的搭接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压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设于所述压型板通长方向的两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压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靠近顶部处延伸形成第二延伸板,所述框架主体的侧边靠近顶部处延伸形成侧边延伸板,所述搭接部被实施为连接于所述第二延伸板和所述侧边延伸板之间的搭接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压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板包括第一搭接板体和第二搭接板体,所述第一搭接板体设于所述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二搭接板体设于所述侧边延伸板,所述第一搭接板体和所述第二搭接板体焊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礼刘伟蒋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泰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