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型双向箱型单元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0948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公开了一种超薄型双向箱型单元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包括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上连接有侧封板组、端封板组和呈波状的腹板;顶板和底板与腹板的多个接触部均形成有第一双边待焊区;第一侧封板和第二侧封板与腹板的接触部均形成有第二双边待焊区;腹板上设置有多个凸缘,端封板组上均开设有多个与凸缘配合的凹槽;顶板、底板和腹板的三层板结构,呈波状的腹板与其形成一个双向传力效应的抗弯系统,三者连接成一个整体来受力,形成力学的空间效应,将装配式双向箱型单元结构作为一个组装模块单体,可以任意进行大跨度的组装,使得在作大跨度的楼承板或者屋面板的时候能够标准化,模块化,能大幅缩短建造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箱型单元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建筑楼板或屋面板的双向板基本上只有现浇混凝土板一种形式,而金属压型板(波纹金属板)等板材则一般采用单向传力的形式。由于楼板支承边界布置的局限需要采用双向传力板时,混凝土板具有自重大、需要现场湿作业、施工速度慢、跨度不能做得太大等缺点,使其不能用于某些特定场合的楼板和屋面板。

2、现有箱型梁技术,腹板与上下板通常需要人在箱型梁内部进行焊接。如果箱型梁高度过小,则只能是先将腹板与底板焊接,然后将顶板通过塞焊从外侧与腹板焊接而制造形成箱型梁。此技术由于单元结构上下表面塞焊焊缝较多,不但影响其外观,还存在漏水隐患,使单元结构的焊缝被氧化侵蚀,影响单元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从而影响单元结构的使用寿命。

3、因此,我们提供一种超薄型双向箱型单元结构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定制超小型焊接设备,从内部进行双向箱型单元结构体的焊接,同时通过在端部封板组上开设限位凹槽,在腹板上加设凸缘,最后通过对箱型体侧面的塞焊形成完整的箱型体,从而使腹板焊缝不外露于顶板与底板上,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型双向箱型单元结构,包括顶板(1)和底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和底板(11)上连接有侧封板组、端封板组和呈波状的腹板(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型双向箱型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41)与所述凹槽(32)形成有待塞焊区,通过焊机从外侧对待塞焊区进行塞焊处理,所述第一双边待焊区(5)与第二双边待焊区(6)处的焊缝(7)均位于双向箱型单元结构内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型双向箱型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封板(2)和第二侧封板(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1)和底板(11)的端面平齐,所述第一端部板(3)和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型双向箱型单元结构,包括顶板(1)和底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和底板(11)上连接有侧封板组、端封板组和呈波状的腹板(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型双向箱型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41)与所述凹槽(32)形成有待塞焊区,通过焊机从外侧对待塞焊区进行塞焊处理,所述第一双边待焊区(5)与第二双边待焊区(6)处的焊缝(7)均位于双向箱型单元结构内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型双向箱型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封板(2)和第二侧封板(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1)和底板(11)的端面平齐,所述第一端部板(3)和第二端部板(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1)和底板(11)的端面平齐,所述第一端部板(3)和第二端部板(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封板(2)和第二侧封板(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礼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泰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