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台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半红树植物苦槛蓝的组织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949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红树植物苦槛蓝的组织培养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领域。该方法包括:(1)外植体选择与消毒:以幼嫩的苦槛蓝腋芽作为外植体,消毒处理;(2)愈伤组织形成:将消毒后的苦槛蓝腋芽接入诱导培养基,诱导生成愈伤组织;(3)丛生芽诱导形成: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形成丛生芽;(4)丛生芽继代培养:将单个丛生芽切下并转接至继代培养基中,培养成无根苗;(5)根诱导形成:将继代培养的无根苗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6)组培苗驯化;(7)组培苗移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组培快繁技术迅速获得大量的苦槛蓝幼苗,成活率可达95.0%,可满足滨海滩涂防护林造林的需求。可满足滨海滩涂防护林造林的需求。可满足滨海滩涂防护林造林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6.2;
[0012](5)根诱导形成:将继代培养获得的苗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根的生成;所述生根培养基为1/2WPM培养基+0.2

1.0mg/L IBA+16

24g/L蔗糖+6

8g/L琼脂,pH6.2;
[0013](6)组培苗驯化:待组培苗长出约8片叶,株高约为4cm时,驯化3

5d。
[0014](7)组培苗移栽:草炭土、蛭石和河沙按体积比3:1:1混合均匀作为基质,高压灭菌,将驯化后的组培苗定植于混合基质。
[0015]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用自来水把外植体冲洗干净后,75%酒精消毒5

10s,无菌水冲洗3

5次,再用0.1%HgCl2溶液消毒1

3min,再次用无菌水冲洗5

7次。
[0016]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条件为:23

25℃,1600

2400Lux光照培养12h和黑暗培养12h交替进行,培养12

16d。
[0017]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诱导丛生芽分化的条件为:23

25℃,1600

2400Lux光照培养12h和黑暗培养12h交替进行,培养18

22d。
[0018]进一步地,在步骤(4)中,丛生芽增殖培养的条件为:23

25℃,1600

2400Lux光照培养12h和黑暗培养12h交替进行,培养24

28d。
[0019]进一步地,在步骤(5)中,诱导根生成的条件为:23

25℃,1600

2400Lux光照培养12h和黑暗培养12h交替进行,培养14

18d。
[0020]进一步地,在步骤(6)中,组培苗驯化的条件为:打开组培瓶盖,将苗放置于植物光照培养箱中,23

25℃,3000

4000Lux,光照时间12h和黑暗时间12h交替进行,空气湿度为80

90%,驯化3

5d。
[0021]进一步地,在步骤(7)中,组培苗移栽的条件为:及时喷水并覆盖塑料膜保湿,苗上方覆盖单层遮阳网,控制温度为23

25℃,空气湿度为70

80%,混合基质含水量为80%。5d后移除,14d后统计成活率。
[002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苦槛蓝的组织培养方法,是以腋芽为外植体,主要通过优化组培过程中的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以及生根培养基,经过大量试验证明:愈伤组织、丛生芽以及根的形成对于培养基中无机盐以及植物激素的需求差异较大,同时经过优化的组织培养方法,只需约3个月就可实现苦槛蓝组培苗批量生产,并且移栽成活率最高可达95.0%,能够满足滨海地区防护林造林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实施例2形成的愈伤组织;
[0026]图2为实施例2形成的丛生芽;
[0027]图3为实施例2丛生芽上切下的单个芽;
[0028]图4为实施例2组培苗形成的根;
[0029]图5为实施例2组培苗完整的植株;
[0030]图6为实施例2移栽后14d苦槛蓝的生长状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现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0032]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专利技术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0033]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专利技术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专利技术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0034]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专利技术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0035]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0036]实施例1
[0037](1)外植体选择与消毒:以幼嫩的苦槛蓝腋芽作为外植体,并用自来水洗干净后,75%酒精消毒5s,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0.1%HgCl2溶液消毒1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
[0038](2)愈伤组织形成:将消毒后的苦槛蓝腋芽接入诱导培养基,于23℃、1600Lux光照培养12h和黑暗培养12h交替进行,共培养12d,诱导生成愈伤组织;其中,诱导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0.5mg/L 6

BA+0.05mg/LNAA+16g/L蔗糖+6g/L琼脂,pH 6.2。
[0039](3)丛生芽诱导形成:将所得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中,于23℃,1600Lux光照培养12h和黑暗培养12h交替进行,共培养18d,诱导丛生芽分化;其中,分化培养基为WPM培养基+0.5mg/L 6

BA+0.05mg/LNAA+16g/L蔗糖+6g/L琼脂,pH 6.2。
[0040](4)丛生芽继代培养:将单个丛生芽转接到继代培养基中增殖培养,于23℃,1600Lux光照培养12h和黑暗培养12h交替进行,共培养24d;其中,继代培养基为WPM培养基+0.5mg/L 6

BA+0.05mg/L IBA+16g/L蔗糖+6g/L琼脂,pH 6.2。
[0041](5)根诱导形成:将继代培养获得的苗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于23℃,1600Lux光照培养12h和黑暗培养12h交替进行,共培养14d,诱导根的形成;其中,生根培养基为1/2WPM培养基+0.2mg/L IBA+16g/L蔗糖+6g/L琼脂,pH 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红树植物苦槛蓝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选择与消毒:以幼嫩的苦槛蓝腋芽作为外植体,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进行消毒处理;(2)愈伤组织形成:将消毒后的苦槛蓝腋芽接入诱导培养基,诱导生成愈伤组织;所述诱导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0.5

1.5mg/L 6

BA+0.05

0.15mg/L NAA+16

24g/L蔗糖+6

8g/L琼脂,pH 6.2;(3)丛生芽诱导形成:将所得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中,诱导丛生芽分化;所述分化培养基为WPM培养基+0.5

2.0mg/L 6

BA+0.05

0.1mg/L NAA+16

24g/L蔗糖+6

8g/L琼脂,pH 6.2;(4)丛生芽继代培养:将单个丛生芽转接到继代培养基中,增殖培养;所述继代培养基为WPM培养基+0.5

1.5mg/L 6

BA+0.05

0.1mg/L IBA+16

24g/L蔗糖+6

8g/L琼脂,pH 6.2;(5)根诱导形成:将继代培养获得的苗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根的生成;所述生根培养基为1/2WPM培养基+0.2

1.0mg/L IBA+16

24g/L蔗糖+6

8g/L琼脂,pH 6.2;(6)组培苗驯化:待组培苗长出约8片叶,株高约为4cm时,炼苗3

5d;(7)组培苗移栽:草炭土、蛭石和河沙按体积比3:1:1混合均匀作为基质,高压灭菌,将驯化后的组培苗移栽至混合基质中培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用自来水把外植体冲洗干净后,75%酒精消毒5

10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照奎杨党李钧敏邱智敏洪小玲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