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长条分布式支撑道面支护模板精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909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长条分布式支撑道面支护模板精度控制装置,包括:模板支撑装置,其后端与支护模板连接;垂直定位套筒,连接于所述模板支撑装置的前端,用于将所述模板支撑装置固定于地面上;模板,其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模板支撑装置连接;其中,所述模板支撑装置用于对支护模板进行固定,所述模板上设置有多个堵头套筒,用于对拉杆或/和传力杆钢筋进行固定。通过模板支撑装置连接浇筑支护模板,同时通过垂直定位套筒的定位与固定,以此实现支护模板的牢固固定、精准定位,相邻模板连接紧密平顺,解决了以往在浇筑时模板出现的推移、变形、跑模以及漏浆等等不良现象,安装过程简单,操作过程省时省力。操作过程省时省力。操作过程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长条分布式支撑道面支护模板精度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长条分布式支撑道面支护模板精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修建市政道路、机场场道等等土木工程中,模板工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模板的支立质量关系到工程的最终质量。
[0003]使用传统的模板控制装置,在模板的支立过程中,经常会使得相邻模板之间出现缝隙较大的问题;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出现漏浆现象;浇筑完成后,在各种机具的往复作用下,模板经常出现推移、变形、跑模等现象;并且在安装拉杆或传力杆时,无法有效控制并固定拉杆或传力杆的位置,无法保证两种杆件的水平,严重影响道路工程修建的质量,同时,传统的模板控制装置的安装过程费时费力,也无法按照预期目的准确无误地完成模板安装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背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长条分布式支撑道面支护模板精度控制装置,这种控制装置不仅在安装时省时省力,而且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模板支立工作,并且精确控制拉杆、传力杆的位置,完成道面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000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新型长条分布式支撑道面支护模板精度控制装置,包括:
[0007]模板支撑装置,其后端与支护模板连接;
[0008]垂直定位套筒,连接于所述模板支撑装置的前端,用于将所述模板支撑装置固定于地面上;
[0009]模板,其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模板支撑装置连接;
[0010]其中,所述模板支撑装置用于对支护模板进行固定,所述模板上设置有多个堵头套筒,用于对拉杆或/和传力杆钢筋进行固定。
[0011]进一步地,所述模板支撑装置为底部两侧为直角的四边形结构。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模板支撑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加固件,通过所述加固件增强模板支撑装置的竖向稳定性。
[0013]在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垂直定位套筒包括螺杆、固定杆与空心套管,所述固定杆套设在空心套管内,所述螺杆的一端通过空心套管垂直连接于固定杆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模板支撑装置的前端。
[0014]进一步地,所述模板支撑装置的前端开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螺杆的端部贯穿第一螺栓孔,并通过第一紧固件实现螺杆与模板支撑装置的固定连接。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固定安装于所述空心套管的一侧表面上,并与第一螺栓孔的位置对应,第二螺母安装于第一螺栓孔的
两侧。
[0016]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空心套管的一侧外表面上设置第二紧固件,通过第二紧固件实现固定杆与空心套管的固定连接。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调节螺栓、第三螺母,所述调节螺栓安装于第三螺母内,贯穿所述空心套管的侧壁并延伸至与固定杆接触。
[0018]进一步地,所述堵头套筒的顶部设置有第三紧固件,通过调节所述第三紧固件对插入堵头套筒内的拉杆或/和传力杆钢筋进行固定。
[0019]进一步地,所述模板支撑装置的后端开设有第二螺栓孔,通过连接第二螺栓孔与支护模板上对应位置的螺栓孔,以实现支护模板与模板支撑装置的连接固定。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1]1、本技术通过模板支撑装置连接浇筑支护模板,同时通过垂直定位套筒的定位与固定,以此实现支护模板的牢固固定、精准定位,相邻模板连接紧密平顺,解决了以往在浇筑时模板出现的推移、变形、跑模以及漏浆等等不良现象,安装过程简单,操作过程省时省力。
[0022]2、通过借助模板、堵头套筒和模板支撑装置的组合使用,使得在安装拉杆或传力杆时,能够有效固定以及控制拉杆或传力杆的位置,最重要的是能够保证拉杆或传力杆的水平,准确无误地完成模板安装任务以及道面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从而实现精度控制。
附图说明
[002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中垂直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中模板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中拉杆、传力杆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工作状态图。
[0029]图中:1、模板支撑装置;2、垂直定位套筒;3、模板;4、堵头套筒;5、第一紧固件;6、第二紧固件;7、第三紧固件;8、加固件;9、支护模板;101、第一螺栓孔;102、第二螺栓孔;201、螺杆;202、固定杆;203、空心套管;501、第一螺母;502、第二螺母;601、调节螺栓;602、第三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参见图1

5,一种新型长条分布式支撑道面支护模板精度控制装置,包括:
[0033]模板支撑装置1,其后端与支护模板9连接;
[0034]垂直定位套筒2,连接于所述模板支撑装置1的前端,用于将所述模板支撑装置1固定于地面上;
[0035]模板3,其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模板支撑装置1连接;
[0036]其中,所述模板支撑装置1用于对支护模板进行固定,所述模板3上设置有多个堵头套筒4,用于对拉杆或/和传力杆钢筋进行固定。
[0037]本技术通过模板支撑装置1连接浇筑支护模板,同时通过垂直定位套筒2的定位与固定,以此实现支护模板9的牢固固定、精准定位,相邻模板连接紧密平顺,解决了以往在浇筑时模板出现的推移、变形、跑模以及漏浆等等不良现象,安装过程简单,操作过程省时省力。
[0038]通过借助模板3、堵头套筒4和模板支撑装置1的组合使用,使得在安装拉杆或传力杆时,能够有效固定以及控制拉杆或传力杆的位置,最重要的是能够保证拉杆或传力杆的水平,准确无误地完成模板安装任务以及道面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从而实现精度控制。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模板3采用整体钢板结构。
[0039]如图1、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
[0040]所述模板支撑装置1为底部两侧为直角的四边形结构。模板支撑装置1的两端直角边用于垂直定位套筒2与支护模板9的固定,以保证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长条分布式支撑道面支护模板精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支撑装置(1),其后端与支护模板连接;垂直定位套筒(2),连接于所述模板支撑装置(1)的前端,用于将所述模板支撑装置(1)固定于地面上;模板(3),其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模板支撑装置(1)连接;其中,所述模板支撑装置(1)用于对支护模板进行固定,所述模板(3)上设置有多个堵头套筒(4),用于对拉杆或/和传力杆钢筋进行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长条分布式支撑道面支护模板精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支撑装置(1)为底部两侧为直角的四边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长条分布式支撑道面支护模板精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支撑装置(1)的底部设置有加固件(8),通过所述加固件(8)增强模板支撑装置(1)的竖向稳定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长条分布式支撑道面支护模板精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定位套筒(2)包括螺杆(201)、固定杆(202)与空心套管(203),所述固定杆(202)套设在空心套管(203)内,所述螺杆(201)的一端通过空心套管(203)垂直连接于固定杆(202)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模板支撑装置(1)的前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长条分布式支撑道面支护模板精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支撑装置(1)的前端开设有第一螺栓孔(101),所述螺杆(201)的端部贯穿第一螺栓孔(101),并通过第一紧固件(5)实现螺杆(20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康康吴传洋马蒙蒙朱蕴哲张文祥周翔李辉王佐才杨伟民洪焕明马成健赵恒朱清华季枭龙宗飞张燕斌杨林潘忠武张光海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