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901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样管,采样管包括:管体,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管和内管,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容纳空间,内管内形成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容纳空间;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位于管体在纵长延伸方向上的同一端且均与外界连通;盖体,可拆卸地连接于管体上,以启闭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其中,内管上开设有连通第一容纳空间与第二容纳空间的过滤通道。上述采样管,当需要对样本进行检测时,取液枪头通过第二开口伸入第二容纳空间内抽吸保存有样本的样本保存液,此时拭子头容纳于第一容纳空间内,受到内管的阻挡,不会进入第二容纳空间内,不会对取液枪头的取液造成干涉,从而使得取液枪头的取液顺利进行,提高了检测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样管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采样管。

技术介绍

[0002]核酸检测的物质是病毒的核酸。核酸检测是查找患者的呼吸道标本、血液或粪便中是否存在外来入侵的病毒的核酸,来确定是否被病毒感染。因此,一旦检测为核酸“阳性”,即可证明患者体内有病毒存在。
[0003]在核酸检测时,常通过采样管收集样本。采集样本时,由之前的单采演变为目前的混采,即由一个拭子头保存在一采样管中演变为多个拭子头保存在同一采样管中。同时,混采的数量逐级增加,如从之前的5混1到10混1,再到20混1,且仍然存在优化的空间。
[0004]但是,上述采样管,由于同一采样管中拭子头较多,取液枪头在从采样管中取液时,拭子头将对其形成干涉,从而造成取液枪头无法顺利取液,影响检测效率。为了顺利取液,申请号为202110978897.5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采样盛装组件,包括采样管件及过滤管件,过滤管件可拆卸地设置于采样管件内,使用时,采样管件盛装样本,再在采样管件内安装过滤管件,通过过滤管件上的过滤孔使得样本进入到过滤管件中。但是,这样的方式,在放样本时首先将过滤管件取下,在采样管件内放入样本后装配过滤管件,再从过滤管件内取液,操作繁琐,检测效率同样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采样管检测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检测效率的采样管。
[0006]一种采样管,所述采样管包括:
[0007]管体,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包括底壁及与所述底壁连接的周壁;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内管内形成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管体在纵长延伸方向上的同一端;
[0008]盖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管体上,以启闭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
[0009]其中,所述内管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过滤通道。
[0010]上述采样管,当需要对样本进行检测时,取液枪头通过第二开口伸入第二容纳空间内抽吸保存有样本的样本保存液,此时拭子头容纳于第一容纳空间内,受到内管的阻挡,不会进入第二容纳空间内,不会对取液枪头的取液造成干涉,从而使得取液枪头的取液顺利进行,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本申请提供的采样管,在将拭子头放入第一容纳空间内时,不需要将内管取出,相对于现有技术(在放样本时首先要将过滤管件取下,在采样管件内放入样本后装配过滤管件,再从过滤管件内取液),操作简单,提高了检测效率。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呈环绕所述内管设置的环状结构。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管及所述内管均为圆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呈环绕内管设置的圆环状结构。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及扩口部,所述本体、所述扩口部及所述外管界定形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所述第二开口形成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扩口部的一端;
[0014]所述扩口部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外管的底壁及周壁固定。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盖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管体上时,所述盖体阻断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的连通。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外管上;
[0017]所述采样管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设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外管之间。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在所述纵长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组过滤通道组;在环绕所述纵长延伸方向的环绕方向上,每组所述过滤通道组包括多个所述过滤通道。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组所述过滤通道组在所述纵长延伸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每组所述过滤通道组所包括的所述过滤通道在所述环绕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管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底部凸设有用于固定于配套仪器的采样管座上的固定筋。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筋呈十字型凸设于所述外管的底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采样管的轴测图;
[0023]图2为图1中所示的采样管的剖视图;
[0024]图3为图1中所示的采样管的管体的结构图;
[0025]图4为图1中所示的采样管的爆炸图;
[0026]图5为图1中所示的采样管的另一视角的轴测图;
[0027]图6为图3中所示的管体的内管的结构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00、采样管;10、管体;11、外管;111、固定筋;12、内管;121、过滤通道;122、本体;123、扩口部;20、盖体;21、罩设部;22、封闭部;30、第一容纳空间;31、第一开口;40、第二容纳空间;41、第二开口;50、密封圈;200、拭子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纵长延伸方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
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管包括:管体(10),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管(11)和内管(12),所述外管(11)包括底壁及与所述底壁连接的周壁;所述外管(11)与所述内管(12)之间形成具有第一开口(31)的第一容纳空间(30),所述内管(12)内形成具有第二开口(41)的第二容纳空间(40);所述第一开口(31)与所述第二开口(41)位于所述管体(10)在纵长延伸方向上的同一端;盖体(20),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管体(10)上,以启闭所述第一开口(31)及所述第二开口(41);其中,所述内管(12)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空间(30)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40)的过滤通道(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30)呈环绕所述内管(12)设置的环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1)及所述内管(12)均为圆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30)呈环绕内管(12)设置的圆环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2)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122)及扩口部(123),所述本体(122)、所述扩口部(123)及所述外管(11)界定形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30),所述第二容纳空间(40)的所述第二开口(41)形成于所述本体(122)远离所述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龙符诚晏磊解亚平戴立忠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元景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