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筒搬运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893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辊筒搬运小车,用于搬运辊筒,至少两个托架的下表面与连接座连接,托架的上表面为与辊筒的外壁配合的弧形结构;固定杆的下端与连接座连接;H形组件包括横杆、第一竖架和第二竖架,第一竖架和第二竖架均垂直于横杆,横杆的前端与第一竖架的中部连接,横杆的后端与第二竖架的中部连接;第一竖架的长度大于辊筒内置的贯穿通孔的直径,横杆的前端穿入贯穿通孔后通过第一竖架卡接在贯穿通孔;固定杆的上端开设有开槽,且开槽的开口与外界连通,横杆的后端穿过开槽后第二竖架位于固定杆的远离辊筒的一侧。所述辊筒搬运小车解决了现有的人力搬运滚筒方式耗体力且辊筒容易掉落的问题。筒容易掉落的问题。筒容易掉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筒搬运小车


[0001]本技术涉及运输装置
,特别是一种辊筒搬运小车。

技术介绍

[0002]辊筒是指机械中圆筒状可以转动的物体,机械中常用动力源驱动辊筒转动,从而带动其他材料前进,或是利用辊筒产生压力对材料进行加工。目前,市面上虽然出现搬运机器人输送辊筒的形式,但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搬运机器人购买价格昂贵,并且在距离较短的搬运环境中,使用人力搬送辊筒是必然的。在人力搬送辊筒的情况下,若辊筒尺寸较大,搬运途中容易出现辊筒掉落和难以平衡等问题,搬运者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体力。因此,现有的人力搬运辊筒方式耗体力且辊筒容易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辊筒搬运小车,解决了现有的人力搬运滚筒方式耗体力且辊筒容易掉落的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辊筒搬运小车,用于搬运辊筒,包括H形组件和小车主体,所述小车主体包括托架、连接座和固定杆;
[0005]至少两个所述托架的下表面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托架的上表面为与所述辊筒的外壁配合的弧形结构;
[0006]所述固定杆的下端与连接座连接;所述H形组件包括横杆、第一竖架和第二竖架,所述第一竖架和第二竖架均垂直于所述横杆,所述横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竖架的中部连接,所述横杆的后端与所述第二竖架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竖架的长度大于所述辊筒内置的贯穿通孔的直径,所述横杆的前端穿入所述贯穿通孔后通过所述第一竖架卡接在所述贯穿通孔;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开设有开槽,且所述开槽的开口与外界连通,所述横杆的后端穿过所述开槽后所述第二竖架位于所述固定杆的远离所述辊筒的一侧。
[0007]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固定杆的第一侧壁的上端开设有固定部,所述第一侧壁为固定杆的远离所述辊筒的一侧,所述固定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竖架的上表面相抵接。
[0008]可选地,所述连接座的前端设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为塑料垫。
[0009]具体地,所述连接座的下表面设有转动轮。
[0010]优选的,所述小车主体还包括转动轮架,所述转动轮架的上端与所述连接座的下表面连接,所述转动轮架的下端与所述转动轮转动连接。
[0011]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小车主体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连接座的后端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小车主体还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端与所述连接座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下端向下延伸;
[0013]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转动轮的后侧。
[0014]具体地,所述小车主体还包括支撑斜架,所述支撑斜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支撑斜架的上端与所述连接座连接,和/或所述支撑斜架的上端与所述把手连
接。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所述辊筒搬运小车时,先将所述小车主体竖直于地面,所述第一竖架倾斜后能够卡进辊筒内置的贯穿通孔,所述第一竖架是所述辊筒和横杆卡接的桥梁,在所述横杆和所述第一竖架放入所述贯穿通孔后,摆正所述第一竖架,由于所述第一竖架的长度大于所述贯穿通孔的直径,就能限制所述第一竖架脱离所述辊筒,从而限制所述横杆脱离所述辊筒。所述第二竖架能够与所述固定杆连接,所述第二竖架是横杆和固定杆卡接的桥梁;所述开槽开设于所述固定杆的上端,且所述开槽的开口与外界连通,在使用时,所述横杆的后端就能经过开槽的开口放入所述开槽内,所述第二竖架会位于所述固定杆的远离所述辊筒的一侧,所述固定杆就能限制所述第二竖架往靠近所述辊筒的方向运动,从而限制所述横杆往靠近所述辊筒的方向运动。如此,在通过所述H形组件将辊筒固定在托架后,翻转所述小车主体,使所述小车主体平行于地面,就能通过推动所述小车主体来达到输送所述辊筒的目的,此时由于所述H形组件限制了所述辊筒相对于所述小车主体运动,就能避免所述辊筒脱离所述小车主体,如此,搬运起来节省体力且辊筒不易掉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小车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辊筒搬运小车翻转到平行于地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辊筒搬运小车竖直于地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辊筒;11、贯穿通孔;2、H形组件;21、横杆;22、第一竖架;23、第二竖架;3、小车主体;31、托架;32、把手;33、固定杆;331、固定部;332、开槽;34、第一支撑部;351、第二支撑部;352、支撑斜架;36、转动轮架;37、转动轮;38、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
[0022]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下面结合图1至图3,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辊筒搬运小车,用于搬运辊筒1,包括H形组件2和小车主体3,所述小车主体3包括托架31、连接座38和固定杆33;
[0025]至少两个所述托架31的下表面与所述连接座38连接,所述托架31的上表面为与所述辊筒1的外壁配合的弧形结构;所述托架31的上表面的弧度与辊筒1外轮廓的弧度一致;所述托架31用于托运辊筒1;
[0026]所述固定杆33的下端与连接座38连接;所述H形组件2包括横杆21、第一竖架22和第二竖架23,所述第一竖架22和第二竖架23均垂直于所述横杆21,所述横杆21的前端与所述第一竖架22的中部连接,所述横杆21的后端与所述第二竖架23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竖架22的长度大于所述辊筒1内置的贯穿通孔11的直径,所述横杆21的前端穿入所述贯穿通孔11后通过所述第一竖架22卡接在所述贯穿通孔11;所述固定杆33的上端开设有开槽332,且所述开槽332的开口与外界连通,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筒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用于搬运辊筒,包括H形组件和小车主体,所述小车主体包括托架、连接座和固定杆;至少两个所述托架的下表面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托架的上表面为与所述辊筒的外壁配合的弧形结构;所述固定杆的下端与连接座连接;所述H形组件包括横杆、第一竖架和第二竖架,所述第一竖架和第二竖架均垂直于所述横杆,所述横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竖架的中部连接,所述横杆的后端与所述第二竖架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竖架的长度大于所述辊筒内置的贯穿通孔的直径,所述横杆的前端穿入所述贯穿通孔后通过所述第一竖架卡接在所述贯穿通孔;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开设有开槽,且所述开槽的开口与外界连通,所述横杆的后端穿过所述开槽后所述第二竖架位于所述固定杆的远离所述辊筒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筒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第一侧壁的上端开设有固定部,所述第一侧壁为固定杆的远离所述辊筒的一侧,所述固定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竖架的上表面相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书强张凯张浩陈云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华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