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带气作业放散稳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8694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带气作业放散稳压装置,其包括底座、第一横管、第二横管、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第一横管的顶部设有两个竖管,两个竖管均与第一横管连通,第二横管位于两个竖管之间,第一横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横管上设有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两个竖管上分别设有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第二竖管上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操作简便高效的可移动式带气作业放散稳压装置。业放散稳压装置。业放散稳压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带气作业放散稳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管道天然气输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带气作业放散稳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城市燃气管道投入运行已久,易发生腐蚀性穿孔,或由于地质变化造成管道断裂、焊缝裂开或由于某种人为因素受到破坏需要修补。
[0003]在抢修过程中为不影响用户正常作业,常采用带气作业修复,即将管道内的燃气压力放散降压到200

500Pa时进行接切线及焊接,对于附近无调压箱的中压管道放散,需要三个工作人员携带三角架、通风仪和浓度检测等设备进入闸井内通过闸井主阀门及闸井主阀门两侧的第一闸井放散阀和第二闸井放散阀(第一闸井放散阀与燃气管路的气源管段连通,第二闸井放散阀与燃气管路的作业管段连通)将作业管段的燃气压力进行调压及放散,调压及放散操作过程繁琐,效率低下,另外由于闸井内为有限空间,如果保护措施不到位,工作人员长时间在有限空间内进行调压及放散操作,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操作简便高效的可移动式带气作业放散稳压装置。
[0005]本技术可移动式带气作业放散稳压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横管、第二横管、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所述第一横管通过所述底座固定设置于地面上,所述第一横管的管径大于第二横管的管径,所述第一横管的顶部垂直设置有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分别靠近第一横管的两端布置,所述第一竖管与第二竖管平行布置,所述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均与第一横管连通,所述第二横管位于第一竖管与第二竖管之间,所述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均与第二横管连通,所述第一横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横管上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位于第二阀门与第二竖管之间,第一竖管上设置有第四阀门,第四阀门位于第一竖管与第二横管连通处的上方,第二竖管上设置有第五阀门,第五阀门位于第二竖管与第二横管连通处的上方,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均为电磁阀,所述第五阀门与第一横管之间的第二竖管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6]本技术可移动式带气作业放散稳压装置,其中所述底座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两个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平行且间隔布置,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平行且间隔布置,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均位于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均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外一端均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管位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两个第三连接杆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中心连接线与第一横管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横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倾斜杆,所述倾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倾斜杆的上
端倾斜朝向第一横管并且与第一横管的外壁面固定连接。
[0007]本技术可移动式带气作业放散稳压装置,其中所述第五阀门与第一横管之间的第二竖管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位于第二竖管与第二横管连通处的上方。
[0008]本技术可移动式带气作业放散稳压装置,其中所述第四阀门与第一横管之间的第一竖管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二流量计位于第一竖管与第二横管连通处的上方,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9]本技术可移动式带气作业放散稳压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在使用的时候,将可移动式带气作业放散稳压装置放置于闸井外的地面上,接着将第一横管的两端分别通过金属软管与闸井主阀门两侧的放散阀连接,并且关闭闸井主阀门,这样只需要一个工作人员在地面上通过调节闸井外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以及第一阀门、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的开闭就可以使作业管段的燃气压力维持在200

500Pa,从而实现在满足用户用气需求的情况下对作业管段进行接切线及焊接作业,由此可见,本技术不仅能够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能够使作业管段的燃气压力的调压及放散工作更加快速高效。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可移动式带气作业放散稳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可移动式带气作业放散稳压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可移动式带气作业放散稳压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横管4、第二横管14、第一竖管1和第二竖管11,第一横管4通过底座固定设置于地面上,第一横管4的管径大于第二横管14的管径(即第一横管4的外径大于第二横管14的外径,并且第一横管4的内径也大于第二横管14的内径),第一金属软管18和第二金属软管19分别设置于第一横管4的两端,第一横管4的顶部垂直设置有第一竖管1和第二竖管11,第一竖管1和第二竖管11分别靠近第一横管4的两端布置,第一竖管1与第二竖管11平行布置,第一竖管1和第二竖管11均与第一横管4连通,第二横管14位于第一竖管1与第二竖管11之间,第二横管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管1和第二竖管11垂直连接,第一竖管1和第二竖管11均与第二横管14连通,第一横管4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阀门16,第二横管14上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二阀门13和第三阀门15,第三阀门15位于第二阀门13与第二竖管11之间,第一竖管1上设置有第四阀门2,第四阀门2位于第一竖管1与第二横管14连通处的上方,第二竖管11上设置有第五阀门10,第五阀门10位于第二竖管11与第二横管14连通处的上方,第一阀门16、第二阀门13和第三阀门15均为电磁阀,第五阀门10与第一横管4之间的第二竖管11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9,第一阀门16、第二阀门13、第三阀门15和第一压力传感器9均与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电性连接。
[00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力传感器9位于第二竖管11与第二横管14连通处的上方。
[0015]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座包括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7和两
个第三连接杆6,第一连接杆5与第二连接杆7平行且间隔布置,两个第三连接杆6平行且间隔布置,两个第三连接杆6均位于第一连接杆5与第二连接杆7之间,两个第三连接杆6的一端均与第一连接杆5固定连接,两个第三连接杆6的另外一端均与第二连接杆7固定连接,第一横管4位于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7和两个第三连接杆6的上方,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7的中心连接线与第一横管4的轴线平行,第一横管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倾斜杆17,倾斜杆17的下端与第三连接杆6固定连接,倾斜杆17的上端倾斜朝向第一横管4并且与第一横管4的外壁面固定连接。本技术中底座也可为其他结构,底座只要能够将第一横管4牢固、稳定地固定在地面上即可。
[001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横管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根倾斜杆17,倾斜杆17用于将第一横管4支撑固定在底座上。
[0017]本实施例中第五阀门10与第一横管4之间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带气作业放散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横管、第二横管、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所述第一横管通过所述底座固定设置于地面上,所述第一横管的管径大于第二横管的管径,所述第一横管的顶部垂直设置有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分别靠近第一横管的两端布置,所述第一竖管与第二竖管平行布置,所述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均与第一横管连通,所述第二横管位于第一竖管与第二竖管之间,所述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均与第二横管连通,所述第一横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横管上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位于第二阀门与第二竖管之间,第一竖管上设置有第四阀门,第四阀门位于第一竖管与第二横管连通处的上方,第二竖管上设置有第五阀门,第五阀门位于第二竖管与第二横管连通处的上方,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均为电磁阀,所述第五阀门与第一横管之间的第二竖管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带气作业放散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保玲任勇张慎颜胡学涛邸鑫刘慧闫松胡彦蔡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