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邢梦琪专利>正文

一种瓷泥夹层杯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860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瓷泥夹层杯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木浆溶于水中并搅拌均匀,再加入瓷泥混合搅拌均匀得浆料;将棉布平铺于木板上,将浆料均匀涂抹于棉布上,得第一层泥片;将色料加入浆料中混合搅拌均匀得色泥泥浆,使用色泥泥浆在第一层泥片上绘制图案,得胎体夹层;在胎体夹层的表面均匀涂抹浆料,制得第三层泥片,在其表面覆盖一层PE塑料膜;翻转撕掉棉布,将杯子侧面展开图和杯底平铺于泥片上,沿图样裁下泥片,并用浆料粘合杯子侧面成型,制得杯子后做变形肌理;烧制,施釉,再次烧制得瓷泥夹层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瓷泥夹层杯采用木浆和瓷泥作为原料,通过分层刮涂的工艺制备出瓷器表面不可见图案,透光可见图案的瓷泥夹层杯。的瓷泥夹层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瓷泥夹层杯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家居生活物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瓷泥夹层杯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瓷泥是由瓷土、瓷石捣碎后和水混合制成,是做瓷器的原料。瓷泥在1300℃高温烧成后具有透光的效果,由此常用于杯子的烧制。比如使用高白瓷泥、少量纸浆,搅拌均匀制成泥浆待制作胎体,胎体总体分为三层,待第一层泥浆干至0.7mm后,制作第二层泥浆(第二层为泥浆图案),完成图案之后继续完成第三层,待第三层半干后取下泥片,裁切泥片制作杯子。使用该技术制作的杯子具有透光可见第二层图案的效果,但是透光可见的图案并不是在杯子表面,而是在杯子胎体中间。
[0003]此外,要达到多层的隐约效果,其工艺流程势必比较繁琐,除搅拌泥浆部分借助搅拌器外,其余步骤均需手工完成,批量化生产效率低。另一缺点是需使用气窑窑炉烧制,而不使用电窑窑炉,利用气窑的还原气氛,在1000℃~1100℃时,瓷泥坯体中的少量氧化铁在还原气氛中被还原为氧化亚铁,呈现青白色,以及坯体中含有熔块需在1300℃熔融呈现瓷泥的半透明性。夹层部分所制图案使用色料混合瓷泥,其中负责着色的氧化物含量比重较大,属尖晶石型色料可耐1300℃高温还原烧呈色,但却不能透光。因此利用此特性,夹层部分所绘图案不透光,第一层与第三层纯瓷泥层可透光,呈现出的成品表面是瓷泥本色不见图案,迎光却可见图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且夹层图案效果比较好的瓷泥夹层杯的制备方法。
[0005]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瓷泥夹层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将木浆溶于水中并搅拌均匀,再加入瓷泥混合搅拌均匀得浆料,备用;
[0008](2)将棉布平铺于木板上,将浆料均匀涂抹于棉布上,得第一层泥片;
[0009](3)将色料加入浆料中混合搅拌均匀得色泥泥浆,使用色泥泥浆在第一层泥片上绘制图案,得胎体夹层;
[0010](4)在胎体夹层的表面均匀涂抹浆料,制得第三层泥片,在第三层泥片表面覆盖一层PE塑料膜;翻转使棉布位于上方,撕掉棉布,将杯子侧面展开图和杯底平铺于第一层泥片上,沿图样裁下泥片,并用浆料粘合侧面成型,制得杯子湿坯后做变形肌理;
[0011](5)将杯子变形肌理后进行干燥,烧制,施釉,再次烧制得瓷泥夹层杯。
[0012]本申请所采用瓷泥为特白瓷泥,购买于景德镇满意陶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该瓷泥烧成温度为1100

1300℃。
[0013]优选地,步骤(1)中,木浆与水的重量比为16

20:100,因加入过多纸浆会导致烧成后瓷器硬度下降,该区间是经过测试后得出,有一定成型的基础上,也保证烧成后胎体硬度
基本如正常瓷器。加入瓷泥至浆料的粘度为100

200Pa
·
s。该粘度区间是确保泥浆在布面涂抹时不会过稀四处流淌,过稠难以延展。
[0014]优选地,步骤(2)中,第一层泥片的厚度为0.8

1.2mm。
[0015]在第一层泥片涂抹过程中,用塑料刮片将混合好的含木浆泥浆涂抹于棉布上,涂抹平整均匀,无气泡,在涂抹过程需重复涂抹至泥片层厚度为0.8

1.2mm,在涂抹完一层后,需等待干燥再反复涂抹(干燥程度为手指触摸表面不会带起浆料),在涂抹过程中,力度需一层层递增,以便增加泥片密度赶出气泡,直至厚度为0.8

1.2mm,这一层是瓷器正常表面,遮盖住夹层图案,即表面不可见图案。
[0016]优选地,步骤(3)中,待第一层泥片干至含水量为8%

10%时,再绘制图案;色料与浆料的重量比为4

6:100,所述胎体夹层的厚度为0.2

0.4mm,这一层的制作即透过第一层可见的图案夹层。该比重色料混合浆料呈色的氧化物含量较高,在高温还原烧制下仍可以耐受高温呈色,且不透光。因此夹层的部分旨在利用色料所制图案的不透光性,第一层、第三层纯特白瓷泥的透光性,将图案夹藏于中间。
[0017]色料可选择以氧化钴为着色的钴蓝陶瓷用色料(本申请所选择的色料厂家为水流星陶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0018]优选地,步骤(4)中,待胎体夹层干至含水量为8%

10%时,再涂抹第三层泥片,得整体厚度为1.8

2.2mm的泥片层;待第三层泥片干至含水量为8%

10%时,再进行翻转。该含水量旨在让每层表面干至不粘手方可涂抹下一层,否则中间夹胎层图案会与上一层湿的泥浆混合至图案模糊,或造成厚度不均的问题。
[0019]优选地,步骤(5)中,待杯子变形肌理后干燥至含水量为2%

3%时,再进行烧制。虽然这时表面触摸已经很干燥可以放进窑炉,但仍有少量自由水,吸附水和化学水在坯体中,需要在窑炉烧制中排出。
[0020]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烧制为:采用电窑进行烧制,烧制的温度为1000℃烧制4.5

5.5h。
[0021]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施釉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施釉杯子内部,使用荡釉手法上釉,将釉倒于杯子内部至四分之三处,旋转倾倒出釉,待干燥后,开始第二次施釉,使用吹釉的手法对杯子外部进行施釉。
[0022]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再次烧制为:采用气窑进行烧制,将施釉后的杯子在1250

1300℃的温度下进行烧制,待烧制完成得所述瓷泥夹层杯。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瓷泥夹层杯采用木浆和瓷泥作为原料通过分层刮涂的工艺制备出夹层图案,透明度较好,迎光可见胎体中图案的瓷泥夹层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瓷泥夹层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1)将木浆溶于水中并搅拌均匀(木浆与水的重量比为16:100),再加入瓷泥混合搅拌均匀至所得浆料的粘度为100Pa
·
s,备用;
[0028](2)将棉布平铺于木板上,用塑料刮片将混合好的浆料均匀涂抹于棉布上,得第一层泥片;涂抹过程中,在涂抹完一层后,需等待干燥再反复涂抹(干燥程度为手指触摸表面不会带起浆料),其涂抹的力度需一层层递增,以便增加泥片密度赶出气泡,尽量使每一遍涂抹的厚度都一致,直至厚度为0.8mm;(3)将色料加入浆料中混合搅拌均匀得色泥泥浆,待第一层泥片干至含水量为8%时,使用色泥泥浆在第一层泥片上绘制图案,得厚度为0.2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瓷泥夹层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木浆溶于水中并搅拌均匀,再加入瓷泥混合搅拌均匀得浆料,备用;(2)将棉布平铺于木板上,将浆料均匀涂抹于棉布上,得第一层泥片;(3)将色料加入浆料中混合搅拌均匀得色泥泥浆,使用色泥泥浆在第一层泥片上绘制图案,得胎体夹层;(4)在胎体夹层的表面均匀涂抹浆料,制得第三层泥片,在第三层泥片表面覆盖一层PE塑料膜;翻转使棉布位于上方,撕掉棉布,将杯子侧面展开图和杯底平铺于第一层泥片上,沿图样剪下泥片,并用浆料粘合侧面成型,制得杯子湿坯后做变形肌理;(5)将杯子变形肌理进行干燥,烧制,施釉,再次烧制得瓷泥夹层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瓷泥夹层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木浆与水的重量比为16

20:100,加入瓷泥至浆料的粘度为100

200Pa
·
s。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瓷泥夹层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第一层泥片的厚度为0.8

1.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瓷泥夹层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待第一层泥片干至含水量为8%

10%时,再绘制图案;色料与浆料的重量比为4

6:10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梦琪
申请(专利权)人:邢梦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