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热能回收再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857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流体热能回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流体热能回收再用装置,包括高温流体输送机构、流体输送通道和热能回收水箱,流体输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高温流体输送机构的输入口、输出口对接连通,流体输送通道外部设置有通道外壳,流体输送通道内部为第一流体腔道,其包括直流腔道和设置在直流腔道上的环流腔道,直流腔道和环流腔道互相连通,流体输送通道与通道外壳之间形成第二流体腔道,第二流体腔道外接有进水通道,进水通道用于将水输送至第二流体腔道内以吸收第一流体腔道内的高温流体的热能,且第二流体腔道与热能回收水箱对接连通,以实现将吸收热能后的第二流体腔道内的水回收再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充分利用热能。充分利用热能。充分利用热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热能回收再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流体热能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流体热能回收再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热能回收装置中的流体输送通道多为直流腔道,直流腔道的内外分别为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进行热传递,该结构方式使得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的流动速度都比较快,进而使得较高温度的流体的热能无法快速且充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流体上,导致热能的利用效率较低,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流体热能回收再用装置,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流体热能回收再用装置,包括高温流体输送机构、流体输送通道和热能回收水箱,流体输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高温流体输送机构的输入口、输出口对接连通,流体输送通道外部设置有通道外壳,流体输送通道内部为第一流体腔道,其包括直流腔道和设置在直流腔道上的环流腔道,直流腔道和环流腔道互相连通,流体输送通道与通道外壳之间形成第二流体腔道,第二流体腔道外接有进水通道,进水通道用于将水输送至第二流体腔道内以吸收第一流体腔道内的高温流体的热能,且第二流体腔道与热能回收水箱对接连通,热能回收水箱用于将吸收热能后的第二流体腔道内的水回收再用。在一个实施例中,环流腔道为多个,环流腔道呈圆饼状,直流腔道呈圆柱状,且环流腔道与直流腔道同轴设置。
[0005]在一个实施例中,流体输送通道呈侧U形,其上端口、下端口分别与高温流体输送机构的输入口、输出口对接连通。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侧U形的流体输送通道上下互相平行的平直段位于通道外壳内,侧U形的流体输送通道远离高温流体输送机构一侧的折弯段位于热能回收水箱内。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热能回收水箱最低处的水位低于第二流体腔道最低处的水位,热能回收水箱最高处的水位高于第二流体腔道最高处的水位。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进水通道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靠近高温流体输送机构的输入口、输出口处的通道外壳上。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流体输送通道为多段,多段流体输送通道之间通过波纹伸缩管连接。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热能回收水箱顶部设置有检查孔和呼吸孔,底部设置有出水分配管。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高温流体输送机构的输入口处、输出口处、进水通道和出水分配管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
[0012]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包括高温流体输送机构、流体输送通道和热能回收水箱,流体输送
通道的两端分别与高温流体输送机构的输入口、输出口对接连通,流体输送通道外部设置有通道外壳,流体输送通道内部为第一流体腔道,其包括直流腔道和设置在直流腔道上的环流腔道,直流腔道和环流腔道互相连通,流体输送通道与通道外壳之间形成第二流体腔道,第二流体腔道外接有进水通道,进水通道用于将水输送至第二流体腔道内以吸收第一流体腔道内的高温流体的热能,且第二流体腔道与热能回收水箱对接连通,热能回收水箱用于将吸收热能后的第二流体腔道内的水回收再用。环流腔道的设计使得高温流体能够在第一流体腔道内流动更加缓慢,流动时间更长,也能够使得在水在第二流体腔道内流动更加缓慢,流动时间更长,并且增大了高温流体与水的热传递面积,进而提高了热传递效率,且由于高温流体是在高温流体输送机构1与流体输送通道2内进行闭环循环流动,因此能够节约热能,避免热能浪费。
[0014](2)流体输送通道呈侧U形,其上端口、下端口分别与高温流体输送机构的输入口、输出口对接连通,使得高温流体为由下往上流动,流动速度更加缓慢,热传递更加充分。
[0015](3)侧U形的流体输送通道上下互相平行的平直段位于通道外壳内,侧U形的流体输送通道远离高温流体输送机构一侧的折弯段位于热能回收水箱内,该设置使得热能回收水箱内的水始终能够与高温流体进行热传递,进而始终保持较高的温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0017]附图标注:1高温流体输送机构,2流体输送通道,3热能回收水箱,4第一流体腔道,5直流腔道,6环流腔道,7通道外壳,8第二流体腔道,9进水通道,10波纹伸缩管,11检查孔,12呼吸孔,13出水分配管,14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19]参阅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流体热能回收再用装置,包括高温流体输送机构1、流体输送通道2和热能回收水箱3,流体输送通道2的两端分别与高温流体输送机构1的输入口、输出口对接连通,流体输送通道2外部设置有通道外壳7,流体输送通道2内部为第一流体腔道4,其包括直流腔道5和设置在直流腔道5上的环流腔道6,直流腔道5和环流腔道6互相连通,流体输送通道2与通道外壳7之间形成第二流体腔道8,第二流体腔道8外接有进水通道9,进水通道9用于将水输送至第二流体腔道8内以吸收第一流体腔道4内的高温流体的热能,且第二流体腔道8与热能回收水箱3对接连通,热能回收水箱3用于将吸收热能后的第二流体腔道8内的水回收再用。
[0020]上述技术方案,高温流体输送机构1通过输出口输出高温流体至第一流体腔道4,然后通过输入口流回至高温流体输送机构1进行循环流动(图1中第一流体腔道4内的箭头方向为高温流体的流动方向),进水通道9用于将水(可以是自来水或者其他温度低于高温流体的流体)输送至第二流体腔道8吸收第一流体腔道4内的高温流体的热能后由热能回收
水箱3回收再用,由于第一流体腔道4包括直流腔道5和环流腔道6,使得高温流体能够在第一流体腔道4内流动更加缓慢,流动时间更长,同理,环流腔道6的设计也能够使得在水在第二流体腔道8内流动更加缓慢,流动时间更长,并且增大了高温流体与水的热传递面积,进而提高了热传递效率,且由于本技术的高温流体为在高温流体输送机构1与流体输送通道2内进行闭环循环流动,因此能够节约热能,避免热能浪费。
[0021]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流体腔道4可以对接的是进水通道9,且第一流体腔道4与热能回收水箱3对接连通,对应的,第二流体腔道8对接的是高温流体输送机构1,从而使得第二流体腔道8输送高温流体对第一流体腔道4内的水进行热传递,完成热传递后的水流入到热能回收水箱3回收利用。
[0022]本实施例中,环流腔道6为多个,环流腔道6呈圆饼状,直流腔道5呈圆柱状,且环流腔道6与直流腔道5同轴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热能的传递效率,同时保证高温流体和水能够有序进行流动。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环流腔道6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腔道,比如螺旋形腔道,只要能够对第一流体腔道4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热能回收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温流体输送机构、流体输送通道和热能回收水箱,流体输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高温流体输送机构的输入口、输出口对接连通,流体输送通道外部设置有通道外壳,流体输送通道内部为第一流体腔道,其包括直流腔道和设置在直流腔道上的环流腔道,直流腔道和环流腔道互相连通,流体输送通道与通道外壳之间形成第二流体腔道,第二流体腔道外接有进水通道,进水通道用于将水输送至第二流体腔道内以吸收第一流体腔道内的高温流体的热能,且第二流体腔道与热能回收水箱对接连通,热能回收水箱用于将吸收热能后的第二流体腔道内的水回收再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热能回收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环流腔道为多个,环流腔道呈圆饼状,直流腔道呈圆柱状,且环流腔道与直流腔道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热能回收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流体输送通道呈侧U形,其上端口、下端口分别与高温流体输送机构的输入口、输出口对接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进展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国安特安防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