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浆罐自动水循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768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砂浆罐自动水循环结构,该结构包括砂浆罐平台及放置在所述砂浆罐平台上的砂浆罐,所述砂浆罐平台上端面四周的边缘处设有环形的引水槽,所述砂浆罐平台的一侧设有废水沉淀过滤装置,所述废水沉淀过滤装置包括沉淀池和蓄水池,所述沉淀池通过进水口与引水槽连通,所述沉淀池和蓄水池之间设有第一挡板;所述沉淀池的底部为沉淀坡道,所述沉淀坡道在靠近第一挡板的一端为上端,所述沉淀坡道在背离第一挡板的一端为下端,所述沉淀池在沉淀坡道的下端处开设有排污口;所述蓄水池用于储存沉淀池中的上清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防止流出场地造成场地污染,并且沉淀后的清水通过抽水泵抽入水箱中,从而进行循环利用。从而进行循环利用。从而进行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砂浆罐自动水循环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砂浆罐自动水循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砂浆罐在使用过程中卸料口处极易散落很多砂浆,对砂浆罐体及卸料口进行冲洗时也会使得砂浆罐附近形成积水,导致现场积水与砂浆遍布造成污染,难以清理,同时也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并且泥浆在地面上会减少地面的摩擦力,对现场施工人员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3]中国技术专利CN205242602U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浆液回收的蓄水池,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蓄水池本体,蓄水池本体内设有沉淀腔、抽取腔,沉淀腔与抽取腔顶部连通,沉淀腔与通水管道连接。外界的水通过进水管道进入到沉淀腔内之后,在泥沙等就沉淀在底部了,较为清澈的水流就会从上面的流到抽取腔内,抽取腔内抽取的液体也是较为干净的液体了,不会对水泵等造成影响,但是该专利沉淀腔中的沉淀物不易清理,且流进蓄水池的污水无法做到充分沉淀,使用过程中会对对上层处于沉淀中的杂质产生一定的扰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砂浆罐在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少砂浆罐周边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的砂浆罐自动水循环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砂浆罐自动水循环结构,该结构包括砂浆罐平台,所述砂浆罐平台上端面四周的边缘处设有环形的引水槽,所述砂浆罐平台的一侧设有废水沉淀过滤装置,所述废水沉淀过滤装置包括沉淀池和蓄水池,所述沉淀池通过进水口与引水槽连通,所述沉淀池和蓄水池之间设有第一挡板;
[0007]所述沉淀池的底部为沉淀坡道,所述沉淀坡道在靠近第一挡板的一端为上端,所述沉淀坡道在背离第一挡板的一端为下端,所述沉淀池在沉淀坡道的下端处开设有排污口;
[0008]所述蓄水池用于储存沉淀池中的上清液。
[0009]由此,砂浆罐平台上的污水流入引水槽内,随后引水槽内的污水从进水口进入到废水沉淀过滤装置的沉淀池中。在沉淀坡道的作用下,砂浆聚集在沉淀坡道的下端,并由排污口排出,而污水沉淀分离后进入蓄水池供继续循环使用。从而减少了砂浆罐周边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0010]进一步,所述沉淀坡道的下端开设有沉淀槽,且沉淀坡道面层贴光滑瓷砖,使沉淀后污泥能通过坡道流入污泥槽中,所述沉淀槽的槽口处为排污口,所述沉淀槽呈u字型,两侧设斜坡,中间低处设篦子用于沉淀后泥浆的排出,底部设排污口用于篦子中缝隙中遗漏的污泥进行清除。
[0011]再进一步,所述进水口在位于所述沉淀池的一侧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用于对进水口流出的污水进行一定程度的阻挡,使水流从下部流入,防止进水口水流量太大,对上层已沉淀完成的清水进行扰动以及污染。
[0012]更进一步,所述第一挡板的上部开设有多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将沉淀池和蓄水池的内部空间连通,沉淀后的清水通过出水口流入蓄水池中。
[0013]此外,所述砂浆罐平台的上端面设有高于砂浆罐平台上端面的锥形结构,且锥形结构的面层为光滑瓷砖,所述锥形结构的底边与引水槽连接。
[0014]此外,所述砂浆罐平台在与砂浆罐出料口对应的一侧设有坡道,所述坡道表层作防滑处理,防止砂浆斗车在坡道上打滑。
[0015]此外,所述蓄水池内设有抽水泵,该抽水泵的出水端与砂浆罐的水箱连通。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1、砂浆罐平台上设立的引水槽能将砂浆罐中泄露的砂浆与污水进行整合,防止流出场地造成场地污染。
[0018]2、污水通过沉淀池进行沉淀分离,便于清理。
[0019]3、经过沉淀池沉淀后的清水通过抽水泵抽入水箱中,从而进行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砂浆罐自动水循环过滤结构的平面图;
[0021]图2为砂浆罐自动水循环过滤结构的左视图;
[0022]图3为砂浆罐自动水循环过滤结构的右视图;
[0023]图4为砂浆罐自动水循环过滤结构的正视图;
[0024]图5为砂浆罐自动水循环过滤结构的后视图;
[0025]图6为砂浆罐自动水循环过滤结构的剖面图;
[0026]图7为砂浆罐自动水循环过滤结构的沉淀池细部图。
[0027]图中标记说明:1、抽水泵;2、引水槽;3、蓄水池;4、出水口;5、砂浆罐平台;6、沉淀坡道;7、第二挡板;8、排污口;9、沉淀槽;10、进水口;11、坡道;12、活动钢板;15、废水沉淀过滤装置;16、沉淀池;17、第一挡板;18、锥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9]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砂浆罐自动水循环结构包括砂浆罐平台5及放置在所述砂浆罐平台5上的砂浆罐,砂浆罐平台5将砂浆罐支架浇筑于其中以作固定。所述砂浆罐平5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作结构找坡,面层为光滑瓷砖。所述砂浆罐平5上端面设有高于砂浆罐平台5上端面的锥形结构18,所述砂浆罐平台5上端面四周的边缘处设有环形的引水槽2,所述引水槽2坡度为2%面层为光滑瓷砖。所述锥形结构18的底边与引水槽2连接,所述锥形结构18的面层为光滑瓷砖,便于污水流入引水槽2中。所述砂浆罐平台5在与砂浆罐出料口对应的一侧设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坡道11,所述坡道11表层作防滑处理,防止砂浆斗车在坡道上打滑。砂浆罐平台5上端面的外侧高度与坡道11顶端高度不超过40cm,且要求低于
斗车下部高度,由此,坡道11和场地作高差,将普通场地和砂浆运送路线分离开来防止场地中其他工作对砂浆运送造成影响。
[0030]所述砂浆罐平台5的一侧设有废水沉淀过滤装置15,所述废水沉淀过滤装置15包括沉淀池16和蓄水池3。所述沉淀池16坡度为3%,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面层为光滑瓷砖。所述蓄水池3内设有抽水泵1,该抽水泵1的出水端与砂浆罐的水箱连通。所述沉淀池16和蓄水池3之间设有第一挡板17,所述第一挡板17的上部开设有多个出水口4,所述出水口4将沉淀池16和蓄水池3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沉淀池16通过进水口10与引水槽2连通,所述进水口10在位于所述沉淀池16的一侧设有第二挡板7。
[0031]所述沉淀池16的底部为沉淀坡道6,所述沉淀坡道6在靠近第一挡板17的一端为上端,所述沉淀坡道6在背离第一挡板17的一端为下端,所述沉淀坡道6的下端开设有沉淀槽9,所述沉淀槽9的槽口处为排污口8,所述排污口8上设有活动钢板12。
[0032]本技术的所有构造做二级防水处理,具体措施为:1.5mm聚氨酯防水涂料,4厚改性沥青防水卷材Ⅰ型1层周边翻至顶部,油毡纸隔离层,50厚c20细石混凝土内配冷拔钢丝

6@200。
[0033]本技术使用时,砂浆罐中流出的污水通过引水槽2流入沉淀池16中,沉淀池16的沉淀坡道6和沉淀槽9将污水中的砂浆和清水沉淀分层,砂浆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浆罐自动水循环结构,包括砂浆罐平台(5),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浆罐平台(5)上端面设有引水槽(2),所述砂浆罐平台(5)的一侧设有废水沉淀过滤装置(15);所述废水沉淀过滤装置(15)包括沉淀池(16)和蓄水池(3),所述沉淀池(16)通过进水口(10)与引水槽(2)连通,所述沉淀池(16)和蓄水池(3)之间设有第一挡板(17);所述沉淀池(16)的底部为沉淀坡道(6),所述沉淀坡道(6)在靠近第一挡板(17)的一端为上端,所述沉淀坡道(6)在背离第一挡板(17)的一端为下端,所述沉淀池(16)在沉淀坡道(6)的下端处开设有排污口(8);所述蓄水池(3)用于储存沉淀池(16)中的上清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浆罐自动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坡道(6)的下端开设有沉淀槽(9),所述沉淀槽(9)的槽口处为排污口(8)。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谢晟骞王伟周向荣唐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