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车身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761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车身加热装置,属于新能源车车身加工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利用大型集装箱在其内部密封加热粘接工装上的车身,空间较大加热效果不佳,车身粘接不便的问题,包括多个横梁与设在车身粘接工装外侧的底框,多个横梁连接形成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前端设置有门框,门框矩形框架铰接,矩形框架上以及门框内均密封镶嵌有隔热板,多个隔热板组成保温箱体;车身粘接工装靠近底框的一边,底框两边上方开设有滑轨槽,矩形框架两侧底部滑动卡设在滑轨槽内,矩形框架内设置有加热组件。件。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车身加热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新能源车车身加工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车身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0003]一些出口的新能源车运用在乡间带步,车身整体小巧、材质轻盈,这种新能源车的车身采用树脂纤维或玻璃纤维复合而成,车身分为多块零散壳件粘接成型,车身部件生产制造后会在车身粘接工装上进行定位粘接,粘接好后需要对其进行适当加热,一般的加热方式需要人工用加热枪对粘接处进行加热粘合凝固,需要控制温度与时间的同时还需要随时观察粘接处情况,增加了生产工人的劳动量,一些工厂为减少工人劳动量利用大型集装箱在其内部密封加热,但该设计不便搬运粘接工装,导致加热箱内空间必须设计较大,使得粘接工作也在内完成,加热效果不佳,车身粘接不便,为车身的生产带来了不便。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新能源车身加热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车身加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大型集装箱在其内部密封加热粘接工装上的车身,空间较大加热效果不佳,车身粘接不便的问题。
[0006]本技术一种新能源车身加热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新能源车身加热装置,包括多个横梁,多个所述横梁连接形成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前端设置有门框,所述门框与矩形框架铰接,所述矩形框架上除了前端面与底端面以外的其余面以及门框内均密封镶嵌有隔热板,多个隔热板组成能够将车身粘接工装包裹在内的保温箱体;
[0008]还包括设置在车身粘接工装下方的底框,底框的长度至少为车身粘接工装长度的两倍,车身粘接工装靠近底框的一边,所述底框两边上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轨槽,所述矩形框架两侧底部滑动卡设在所述滑轨槽内,且在打开门框后,能够滑动至底框的另一边,以将车身粘接工装与保温箱体分隔开;
[0009]所述矩形框架内设置有加热组件。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罩,所述矩形框架顶面与两侧面内部均设置有加强筋,矩形框架顶面的加强筋的两端与对应侧面的加强筋之间倾斜设置有斜梁,所述加热罩安装在所述斜梁上,且朝向矩形框架内,所述加热罩内阵列分布有多个加热管。
[0011]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箱体上设置有电控箱与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与所述电控箱电
性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框架底部两侧的横梁底端阵列分布有多个定向轮,所述定向轮与所述滑轨槽内部底端面接触。
[0013]进一步的,所述门框上设置有把手。
[0014]进一步的,所述底框底部设置有多个脚架。
[0015]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板为亚克力板。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通过底框的设置,车身粘接工装靠近底框一端,而底框上的横梁组成的矩形框架与热隔板结合形成的保温箱体可来回滑动,在车身需要定位粘接时保温箱体滑向底框另一端与车身粘接工装分离,车身粘接定位完毕后再将保温箱体滑动过来直至覆盖在车身粘接工装上,通过内部加热管加热,保温箱体尺寸能够刚好包裹车身粘接工装即可,减少了保温箱体的尺寸,增加了加热效率,且车身粘接与加热互不干扰,为新能源车身的生产带来了便捷。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能源车身加热装置的立体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一种新能源车身加热装置的爆炸图。
[0020]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中三角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3]1、横梁;2、底框;3、滑轨槽;4、车身粘接工装;5、定向轮;6、加热罩;7、门框;8、把手;9、合页;10、斜梁;11、电控箱;12、温控器;13、加热管;14、脚架;15、三角连接块;16、螺栓;17、加强筋;18、隔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实施例:
[0028]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0029]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车身加热装置,包括多个横梁1,多个横梁1通过三角连接块15连接形成矩形框架,三角连接块15的两个直角面分别通过螺栓16与对应的横梁1连接,矩形框架前端设置有门框7,门框7通过合页9与矩形框架铰接,矩形框架上除了前端面与底端面以外的其余面以及门框7内均密封镶嵌有隔热板18,多个隔热板18组成保温箱体,保温箱体底部未密封,而隔热板18为亚克力板,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且具有透光性,便于对保温箱体内部进行观察;
[0030]矩形框架内设置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罩6,矩形框架顶面与两侧面内部均设置有加强筋17,加强筋17增加了矩形框架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增加了保温箱体的结构强度,矩形框架顶面的加强筋17的两端与对应侧面的加强筋17之间倾斜设置有斜梁10,加热罩6安装在斜梁10上,且朝向矩形框架内,斜梁10的倾斜设置使得加热罩6能够对准保温箱体中部,加热罩6内阵列分布有多个加热管13,加热罩6可对加热管13散发出的热量进行汇集,使得热量能够充分照射在保温箱体中部。
[0031]结合图1和图2,一种新能源车身加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车身粘接工装4外侧的底框2,车身粘接工装4靠近底框2的一边,底框2两边上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轨槽3,矩形框架两侧底部滑动卡设在滑轨槽3内,矩形框架能够沿滑轨槽3滑动,从而可使得保温箱体在底框2上来回移动,门框7在矩形框架上的方位与车身粘接工装4在底框2上的方位一致,在车身需要定位粘接时保温箱体滑向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车身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横梁(1),多个所述横梁(1)连接形成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前端设置有门框(7),所述门框(7)与矩形框架铰接,所述矩形框架上除了前端面与底端面以外的其余面以及门框(7)内均密封镶嵌有隔热板(18),多个隔热板(18)组成能够将车身粘接工装(4)包裹在内的保温箱体;还包括设置在车身粘接工装(4)下方的底框(2),底框(2)的长度至少为车身粘接工装(4)长度的两倍,车身粘接工装(4)靠近底框(2)的一边,所述底框(2)两边上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轨槽(3),所述矩形框架两侧底部滑动卡设在所述滑轨槽(3)内,且在打开门框(7)后,能够滑动至底框(2)的另一边,以将车身粘接工装(4)与保温箱体分隔开;所述矩形框架内设置有加热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身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罩(6),所述矩形框架顶面与两侧面内部均设置有加强筋(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建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海庆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