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石墨烯导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738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型石墨烯导热膜,包括石墨烯层,所述导热膜还包括作为基础层的树脂层,所述石墨烯层附在树脂层外侧,所述石墨烯层外侧还涂覆有导热胶层,所述导热胶层外侧粘接有金属箔层,所述金属箔层外侧涂覆有保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强度较高,能够满足建筑领域的使用要求,而且与水泥等建筑面易结合,易于施工。易于施工。易于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石墨烯导热膜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石墨烯导热膜。

技术介绍

[0002]石墨烯是一种以sp2杂化连接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石墨烯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纯的无缺陷的单层石墨烯的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是迄今为止导热系数最高的碳材料。
[0003]随着建筑节能概念的提出,和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导热和绝热材料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内腔和建筑装饰材料。例如,集成供暖的墙板、地板、吊顶等,都需要采用导热材料来提高热辐射效率。目前,已经开始了将石墨烯用于建筑导热膜的研究,但是石墨烯的特性决定了,难以与建筑材料结合,而且现有的石墨烯导热膜强度较低,不能满足建筑领域的使用要求,多用于电子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复合型石墨烯导热膜,整体强度较高,能够满足建筑领域的使用要求,而且与水泥等建筑面易结合,易于施工。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型石墨烯导热膜,包括石墨烯层,所述导热膜还包括作为基础层的树脂层,所述石墨烯层附在树脂层外侧,所述石墨烯层外侧还涂覆有导热胶层,所述导热胶层外侧粘接有金属箔层,所述金属箔层外侧涂覆有保护层。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所述金属箔层的厚度为0.1~0.5mm。
[0008]优选的,所述金属箔层为铝箔层。
[0009]进一步,所述导热胶层的厚度为3~5mm。
[0010]优选的,所述导热胶层为导热硅酮胶层。
[0011]进一步,所述保护层为防腐胶层。
[0012]进一步,所述树脂层的厚度为8~10mm。
[0013]进一步,所述树脂层为环氧树脂层。
[0014]进一步,所述树脂层和石墨烯层之间设置有碳纳米管层。
[0015]优选的,所述碳纳米管层的厚度为4~6mm。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以树脂层为载体,能够易于粘结在建筑墙面,且强度和韧性均较佳,完全能够满足建筑领域的使用要求;本技术在石墨烯的外侧还设置了导热胶层,粘接了金属箔层,不但导热性能较佳,强度和韧性也更好;本技术
外部设置了保护层,能够有效保护导热膜,起到抗氧化、防腐的效果,耐久度也较高。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保护层,2、金属箔层,3、导热胶层,4、石墨烯层,5、碳纳米管层,6、树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设计的一种复合型石墨烯导热膜,包括石墨烯层4,所述导热膜还包括作为基础层6的树脂层,所述石墨烯层4附在树脂层6外侧,所述石墨烯层4外侧还涂覆有导热胶层3,所述导热胶层3外侧粘接有金属箔层2,所述金属箔层2外侧涂覆有保护层1。
[0022]本实施方式的石墨烯层4可以采用将天然石墨氧化,然后经超声剥离的方式制备成分散均匀的氧化石墨烯胶状悬浮液,而后将溶液喷涂在需要涂覆石墨烯层4的材料层表面,最后经热处理去除含氧官能团,即可在该材料层外表面附上石墨烯层4。
[0023]本实施例的导热胶层3是作为石墨烯层4的保护层,避免其脱落,同时还作为粘接层,用于将金属箔层2与石墨烯层4粘接。而且设置导热胶层3并粘接金属箔层2后,膜的整体强度能得到提高,对石墨烯层4的保护效果也更好,同时导热性也极佳。
[0024]本实施例的保护层1可以为保护硅胶,也可以为保护漆,主要用于提供防腐、防氧化和老化的保护。优选采用保护胶,涂刷方便,韧性和附着性均较佳,不易脱落。
[0025]采用本实施例的膜,其结构强度和韧性完全能满足建筑领域的强度基本要求,而且导热性极佳。
[002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能进行以下的进一步改进。在改进方案中,所述金属箔层2的厚度为0.1~0.5mm。
[0027]优选的,所述金属箔层2为铝箔层。
[0028]采用上述厚度的金属箔层2可以有效提高膜的结构强度和韧性,而采用铝箔不但成本较低,而且导热性较好。
[0029]进一步,所述导热胶层3的厚度为3~5mm。
[0030]优选的,所述导热胶层3为导热硅酮胶层。
[0031]采用上述厚度的导热胶层3能够有效对石墨烯层4形成保护,而且韧性和强度也较好。
[003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能进行以下的进一步改进。在改进方案中,所述树脂层6的厚度为8~10mm。
[0033]进一步,所述树脂层6为环氧树脂层。
[0034]采用上述厚度的树脂层6,可以为膜提供基础强度,也更有利于膜的施工,便于膜与建筑表面结合。采用环氧树脂,其性状稳定,导热性和传热速率都较佳,而且成本也较低。
[0035]如图2所示,本技术还有另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
构类似,区别在于增设了碳纳米管层5。
[0036]为了增加导热膜的强度,同时还能保证导热效果,本实施方式在所述树脂层6和石墨烯层4之间设置有碳纳米管层5。
[0037]增设碳纳米管层5可以有效提升膜的韧性、强度和抗撕裂性能。
[003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能进行以下的进一步改进。在改进方案中,所述碳纳米管层5的厚度为4~6mm。
[0039]采用上述厚度的碳纳米管层5,能够在保证膜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大幅提升膜的结构强度和韧性,提升其抗撕裂性能,有效防止膜在施工后脱落、出现裂纹等。
[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石墨烯导热膜,包括石墨烯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膜还包括作为基础层的树脂层(6),所述石墨烯层(4)附在树脂层(6)外侧,所述石墨烯层(4)外侧还涂覆有导热胶层(3),所述导热胶层(3)外侧粘接有金属箔层(2),所述金属箔层(2)外侧涂覆有保护层(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石墨烯导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层(2)的厚度为0.1~0.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型石墨烯导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层(2)为铝箔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石墨烯导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胶层(3)的厚度为3~5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江程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江生热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