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720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包括差速器,差速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后桥杆体,后桥杆体上设置有防撞壳体,防撞壳体的两侧对称位置分别设置有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上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内设置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与所述后桥杆体固定连接,所述防撞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壳体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该电动车防撞后桥,通过设置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上设置有连接通孔,下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用于连接紧固件,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从而便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拆卸,便于后桥的维修。的维修。的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动车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

技术介绍

[0002]后桥就是指车辆动力传递的后驱动轴组成部分,国内目前电动三轮车是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通工具,具有使用安全且成本低的优点,它可实施半桥差速运动,同时,它也是用来支撑车轮和连接后车轮的装置,为了防止后桥在使用时遭受撞击,人们往往在后桥上调节防撞装置,现有的防撞装置一般都是与车架直接固定连接,拆卸和组装麻烦,不便于后桥的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以解决拆卸麻烦,不便于维修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电动车防撞后桥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后桥杆体,所述后桥杆体上设置有防撞壳体,且所述差速器位于所述防撞壳体内部,所述防撞壳体的两侧对称位置分别设置有连接部件,且所述连接部件位于所述差速器两侧位置,所述连接部件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连接支架,且所述连接支架套接在所述后桥杆体的外表面,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后桥杆体固定连接,所述防撞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壳体底部,所述上壳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上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下壳体上与第一凸起部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缓冲柱,所述容纳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柱套接所述缓冲槽内,且所述缓冲柱与所述缓冲槽滑动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缓冲槽内设置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位于所述缓冲槽的底壁与所述缓冲柱之间位置,且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壁相抵,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冲柱相抵。
[0008]进一步,所述连接支架为内部中空的板状结构,所述缓冲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缓冲柱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四周边缘位置,所述缓冲槽的数量与所述缓冲柱的数量相同。
[0009]进一步,所述连接支架为方形结构,四个所述缓冲柱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支架四周侧面位置,且所述缓冲柱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支架四周侧面的中间位置,容纳槽的形状与所述连接支架的形状相同,所述缓冲槽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侧壁上与所述缓冲柱对应位置。
[0010]进一步,所述上壳体顶部设置有散热孔,所述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散热孔位置。
[0011]本技术的电动车防撞后桥具有以下优点:
[0012]1、该电动车防撞后桥,通过设置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上设置有连接通孔,下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用于连接紧固件,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从而便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拆卸,便于后桥的维修。
[0013]2、该电动车防撞后桥,通过在上壳体的顶面开始散热孔,上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散热风扇,散热风扇位于散热孔位置,通过散热风扇将防撞壳体内部的热量排出至外界,从而加快差速器的散热,避免差速器由于温度过高影响使用效果,提高差速器的使用寿命。
[0014]3、该电动车防撞后桥,通过设置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为方形板状结构,连接支架与防撞壳体垂直的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缓冲柱,容容纳槽内设置有缓冲槽,缓冲柱滑动连接在缓冲槽内,缓冲槽内设置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位于缓冲槽和缓冲柱之间位置,从而使连接支架能够缓冲来自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外力,从而保护差速器,提高差速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电动车防撞后桥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电动车防撞后桥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电动车防撞后桥的连接支架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电动车防撞后桥的连接部件位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记说明:1、差速器;2、后桥杆体;3、防撞壳体;31、上壳体;32、第一凸起部;33、下壳体;34、第二凸起部;4、连接部件;41、容纳槽;42、缓冲槽;5、连接支架;51、缓冲柱;52、弹性元件;6、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2]本技术的电动车防撞后桥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是都包括差速器1和后桥杆体2,后桥杆体2固定连接在差速器1两侧对应位置,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后桥杆体2上设置有防撞壳体3,差速器1容纳在防撞壳体3的内部,通过防撞壳体3减少由于撞击对差速器1的损害,提高使用寿命。
[0023]防撞壳体3为内部中空的方形结构,内部中空结构用于容纳差速器1,防撞壳体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部件4,连接部件4用于和后桥杆体2连接,连接部件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部件4分别位于差速器1两侧的防撞壳体3外表面,防撞壳体3包括上壳体31和下壳体33,下壳体33固定连接在上壳体31的底部位置,上壳体31的顶面开设有散热孔,上壳体31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6,散热风扇6位于散热孔位置,散热风扇6将防撞壳体3内的热量
通过散热孔排出防撞壳体3,从而对防撞壳体3内部进行降温,散热风扇6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以便与防撞壳体3内部空气流通。
[0024]上壳体31的侧面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起部32,第一凸起部32上设置有连接通孔,下壳体33上第二凸起部34,且第二凸起部34与第一凸起部32相对应,第二凸起部34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与第一通孔相对应,螺纹孔用于连接紧固件,上壳体31与下壳体33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便于上壳体31和下壳体33的组装和拆卸。
[0025]连接部件4为方形结构,且连接部件4的中间设置有凹陷结构的容纳槽41,容纳槽41远离防撞壳体3一侧设有开口,容纳槽41具有底壁和围绕底壁向外延伸的侧壁,侧壁上设置有缓冲槽42,缓冲槽42内设置有弹性元件52,弹性元件52为螺旋弹簧,容纳槽41内设置有连接支架5,连接支架5为板状结构,连接支架5与防撞壳体3垂直的侧面上设置有缓冲柱51,缓冲柱51沿连接支架5向外延伸,且缓冲柱51位于缓冲槽42对应位置,缓冲柱51的外径与缓冲槽42的内径相匹配,缓冲柱51套接在缓冲槽42内,且缓冲柱51与缓冲槽42滑动连接,弹性元件52位于缓冲柱51与缓冲槽42底壁之间,且弹性元件52的一端与缓冲槽42的底壁相抵,弹性元件52的另一端与缓冲柱51相抵,弹性元件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器(1),所述差速器(1)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后桥杆体(2),所述后桥杆体(2)上设置有防撞壳体(3),且所述差速器(1)位于所述防撞壳体(3)内部,所述防撞壳体(3)的两侧对称位置分别设置有连接部件(4),且所述连接部件(4)位于所述差速器(1)两侧位置,所述连接部件(4)上设置有容纳槽(41),所述容纳槽(41)内设置有连接支架(5),且所述连接支架(5)套接在所述后桥杆体(2)的外表面,所述连接支架(5)与所述后桥杆体(2)固定连接,所述防撞壳体(3)包括上壳体(31)和下壳体(33),所述下壳体(33)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壳体(33)底部,所述上壳体(3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起部(32),所述第一凸起部(32)上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下壳体(33)上与第一凸起部(32)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凸起部(34),所述第二凸起部(34)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上壳体(31)与所述下壳体(33)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防撞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5)上设置有缓冲柱(51),所述容纳槽(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缓冲槽(42),所述缓冲柱(51)套接所述缓冲槽(42)内,且所述缓冲柱(5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彬赵亭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鑫诚电动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