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及机动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及机动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汽车充电设备中包括有无线充电设备,无线充电设备的发热量大,现有技术需要额外设置散热结构,且其散热结构一般占用较大空间,且散热的效果不佳;另外,无线充电设备通常由多个部件组装而成,装配的稳定性以及精度不够可能会导致无线充电设备的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以至少解决散热效果不佳、模块装配不稳定的问题。
[000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包括:
[0006]上盖、外壳体、线圈组件和电路板,所述外壳体包括中间隔板和外围板,所述中间隔板将所述外围板的高度方向的腔体分隔形成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线圈组件设置于所述上腔体中,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下腔体中,所述外围板的顶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限制所述上盖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与所述上盖接触的接触表面高于所述顶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外壳体、线圈组件和电路板,所述外壳体包括中间隔板和外围板,所述中间隔板将所述外围板的高度方向的腔体分隔形成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线圈组件设置于所述上腔体中,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下腔体中,所述外围板的顶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限制所述上盖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与所述上盖接触的接触表面高于所述顶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凸伸出所述外围板的顶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5mm
±
0.0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限位部的所述接触表面共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板的侧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持部,所述上盖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持部匹配的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配合将所述上盖固定至所述外壳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在所述外围板的侧表面的顶部位置处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平板部和自所述平板部延伸而出的边框部,所述第二卡持部自所述边框部的内表面凸伸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板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侧表面上成对设置所述第一卡持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板还包括沿宽度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围绕形成所述外围板的所述腔体,在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侧表面上成对设置所述第一卡持部。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限位部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顶表面上对称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顶表面上,每一所述第一卡持部的两侧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所述限位部。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限位部在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顶表面上对称设置。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于华,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