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用的充气顶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676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的充气顶篷,包括承载台、与承载台连接的充气框架、以及架设在充气框架上的篷布,所述承载台为充气式的气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的充气顶篷,承载台为充气结构,并由高气密性、高强度的拉丝材料制成,收纳存储时体积小、重量轻,强度高,具有抗老化,耐刺穿,耐冲击,轻薄、便携的优点,该充气顶篷使用时的展开难度小,使用体验显著优于传统的轻薄帐篷;充气式的承载台,承受压力大,承重力强,不易变形,一方面能够使得用户使用该帐篷方便便捷,日常存储收纳更加容易,占用空间少,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产品的包装成本和运输成本。降低产品的包装成本和运输成本。降低产品的包装成本和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用的充气顶篷


[0001]本技术涉及帐篷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车辆用的充气顶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外出的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外出自驾游;为方便自驾游,很多旅游者都自身携带帐篷、厨具等;帐篷一般采用驻地帐篷,即在草地上搭帐篷,这种帐篷在使用时,尤其是夜间具有较大风险,如出现涨水、下雨、野生动物出没等;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不少车顶帐篷,利用车体搭帐篷,将帐篷搭接在车顶上,离地面有一段距离;从而规避上述的风险。现有的车顶帐篷结构复杂笨重,操作难度大,其难以举到车辆的车顶上。市面上虽然有一些轻薄的帐篷,但其仍不够轻薄,仍存在缺陷,如公开号为:US10745932B1,名称为:Inflatable rooftop tent system for vehicles,该帐篷具有轻薄的特点,但其底部为硬质板状物,便携性较差,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的充气顶篷,承载台和框架均为充气结构,收纳存储时体积小、重量轻,强度高,具有抗老化,耐刺穿,耐冲击,轻薄、便携的优点,该充气顶篷使用时的展开难度小,使用体验显著优于传统的轻薄帐篷。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车辆用的充气顶篷,包括承载台、与承载台连接的充气框架、以及架设在充气框架上的篷布,所述承载台为充气式的气垫。
[0006]优选的,所述承载台的底部与车辆顶部行李架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承载台的底部设置有车顶连接孔和梯子连接孔。
[0008]优选的,所述车顶连接孔中设置有车顶安装螺母,所述车顶安装螺母与车顶安装横条通过螺栓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梯子连接孔中设置有梯子安装螺母,所述梯子安装螺母与梯子安装横条通过螺栓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篷布与承载台通过拉链可拆卸和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充气框架包括第一充气条和第二充气条。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充气条和第二充气条相互交汇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充气条的两端部与承载台连接,所述第一充气条的中段弯曲为弧形,所述第二充气条的两端部与承载台连接,所述第二充气条的中段弯曲为弧形。
[0013]优选的,所述充气框架包括第一充气条和第二充气条,第一充气条和第二充气条通过三根横向杆连接固定,三根横向杆分别是第一横向杆、第二横向杆、第三横向杆,第一充气条和第二充气条在与第一横向杆、第二横向杆、第三横向杆的连接处发生一定角度的折弯。
[0014]优选的,所述充气框架为一体式充气条,一体式充气条包括与承载台固定连接的
底部横条、与底部横条连接的侧部弧形条。
[0015]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的车辆用的充气顶篷,不仅框架为充气结构,承载台亦为充气结构,并由高气密性、高强度的拉丝材料制成,收纳存储时体积小、重量轻,强度高,具有抗老化,耐刺穿,耐冲击,轻薄、便携的优点,该充气顶篷使用时的展开难度小,使用体验显著优于传统的轻薄帐篷;充气式的承载台,承受压力大,承重力强,不易变形,一方面能够使得用户使用该帐篷方便便捷,日常存储收纳更加容易,占用空间少,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产品的包装成本和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车辆用的充气顶篷的结构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车辆用的充气顶篷的俯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车辆用的充气顶篷的侧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车辆用的充气顶篷另一视角的侧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承载台底部的结构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承载台底部的分解图。
[0023]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承载台底部的分解图。
[0024]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车辆用的充气顶篷的分解图。
[0025]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车辆用的充气顶篷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请参考图1

9,本技术实施例包括:
[0028]一种车辆用的充气顶篷,包括承载台1、与承载台1连接的充气框架2、以及架设在充气框架2上的篷布,承载台1为充气式的气垫。该气垫由拉丝材料制成,承载台和框架均为充气结构,收纳存储时体积小、重量轻,强度高,具有抗老化,耐刺穿,耐冲击,轻薄、便携的优点,易于收纳、包装。一方面,充气式的承载台和框架,承受压力大,承重力强,不易变形,能够使得用户使用该帐篷方便便捷,日常存储收纳更加容易,占用空间少,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产品的包装成本和运输成本。
[0029]承载台1的底部与车辆顶部行李架连接,承载台1的底部设置有车顶连接孔3和梯子连接孔4。车顶连接孔3中设置有车顶安装螺母31,车顶安装螺母31与车顶安装横条32通过螺栓33连接。梯子连接孔4中设置有梯子安装螺母41,梯子安装螺母41与梯子安装横条42通过螺栓43连接。篷布与承载台1通过拉链可拆连接。车辆顶部行李架与车顶安装横条连接固定,梯子则连接在梯子安装横条处。
[0030]充气框架2包括第一充气条21和第二充气条22。第一充气条21和第二充气条22相互交汇且相互连通。第一充气条21的两端部与承载台1连接,第一充气条21的中段弯曲为弧形。第二充气条22的两端部与承载台1连接,第二充气条22的中段弯曲为弧形。
[0031]充气框架2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化,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形
状,充气框架的形状还可以如附图7、附图8,或者其他的形状。
[0032]在附图7中,充气框架包括第一充气条51和第二充气条52,第一充气条51和第二充气条52通过三根横向杆连接固定,三根横向杆分别是第一横向杆53、第二横向杆54、第三横向杆55,第一充气条51和第二充气条52在与第一横向杆53、第二横向杆54、第三横向杆55的连接处发生一定角度的折弯。
[0033]在附图8

9中,充气框架为一体式充气条,一体式充气条包括与承载台固定连接的底部横条61、与底部横条61连接的侧部弧形条62。
[0034]本实施例的车辆用的充气顶篷,不仅框架为充气结构,承载台亦为充气结构,收纳存储时体积小、重量轻,强度高,具有抗老化,耐刺穿,耐冲击,轻薄、便携的优点,该充气顶篷使用时的展开难度小,使用体验显著优于传统的轻薄帐篷;充气式的承载台,承受压力大,承重力强,不易变形,一方面能够使得用户使用该帐篷方便便捷,日常存储收纳更加容易,占用空间少,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产品的包装成本和运输成本。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的充气顶篷,其特征在于,由承载台(1)、充气框架(2)和篷布构成,充气框架(2)与承载台(1)连接,篷布架设在充气框架(2)上,所述承载台(1)为充气式的气垫,所述承载台(1)的底部与车辆顶部行李架连接,所述承载台(1)的底部设置有车顶连接孔(3)和梯子连接孔(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充气顶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连接孔(3)中设置有车顶安装螺母(31),所述车顶安装螺母(31)与车顶安装横条(32)通过螺栓(3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充气顶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子连接孔(4)中设置有梯子安装螺母(41),所述梯子安装螺母(41)与梯子安装横条(42)通过螺栓(4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充气顶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与承载台(1)通过拉链可拆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充气顶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框架(2)包括第一充气条(21)和第二充气条(22)。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永茂昌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